分裁

出自 汉服百科
於 2013年4月27日 (六) 13:24 由 忆衣冠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以“ == 上下连裳制 == 即分裁制,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衣服缝成一体是为了...”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上下連裳制

即分裁製,就是分別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後再縫綴在一起,最後衣服還是一體的樣式。衣服縫成一體是為了方便,但上下仍然分裁則是為了遵循古制傳統。

上下連裳最典型的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歷代女子最高級別的禮服多是深衣,寓意著「德貴專一」。深衣大流行是在先秦到兩漢。春秋戰國就是中國文化的青春期,生機勃勃、血氣方剛。一半是鐵血狼煙,一半是詩禮風流;一半是巫風瀰漫,一半是鬱郁人文。總之,那是一個叫人著迷的神秘時代。

深衣男女均可穿著。《禮記》還上說(深衣):「既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即可以擯相,又可以治軍旅。」深衣既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那個時候,禮儀最隆重的場合是祭祀活動了,這種場合自然要穿最高級別的禮服。深衣在男子,主要用作一般級別的禮服,比如燕居及一些社交場合。深衣流傳的時間有三千多年,從先秦到明代末年。深衣普及率很高,到了後來甚至向制服化發展,遂成「深衣制度」。比如,「朱子深衣」「江永深衣」等都有著專門的裁製規矩。

中國之所以成為「衣冠上國「,是因為我們的祖先賦予了衣冠深遠的意義。僅以這男女均適用的「深衣」為例:它的下擺有十二片,取意一年十二個月。寬大的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成矩以應方,代表「不依規矩不成方圓」。衣帶垂至腳踝,代表正直。下襟齊地,代表權衡公平。這衣服並不僅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蘊含著華夏最質樸厚重的思想。


註:摘自漢服系統知識大綱,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