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服

出自 汉服百科
於 2013年4月28日 (日) 07:01 由 忆衣冠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以“ == 簡介 == 韩服,韩国叫做“한복/韓服”,朝鲜叫“조선옷/朝鮮服”,是一种传统的朝鲜族服装。韩服的特色是设计简单...”为内容创建页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編輯]

韓服,韓國叫做「한복/韓服」,朝鮮叫「조선옷/朝鮮服」,是一種傳統的朝鮮族服裝。韓服的特色是設計簡單和衣服上沒有口袋。


由來[編輯]

高麗人的傳統服飾本來沒有固定的名稱。二戰後,朝鮮半島分成了朝鮮與韓國兩個國家,其中韓國影響較大,所以國際上通稱為「韓服」。

韓服是受漢服和蒙古服飾的影響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傳統服裝。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閒雅。


歷史發展[編輯]

朝鮮民族在受中國漢文化薰陶之前曾經是散居在烏拉阿爾泰山脈的農耕民族,崇尚下寬上窄的金字塔形服飾,韓服的基本風格是在大約三國時代演變出來。當時的褲子都很短和緊身,而上衣的腰圍則非常貼身。朝鮮族服飾經歷了三大變革,朝鮮先民最初的白衣服飾的在中國唐朝的影響下進行了第一次變革,第二次是高麗時代,第三次是受明朝的影響而進行了漢化。


三國時代[編輯]

中國的大唐朝廷把絲製長袍傳到韓國(古稱新羅)。貴族婦女開始穿著全身裙和闊袖的上衣(襦)。而男士就穿著窄身、長至膝蓋的上衣和闊身褲,並把褲腳綁在足踝。


高麗時代[編輯]

韓國曾成為元朝的藩屬國達80年。忠烈王其後迎娶成吉思汗的女兒為妻,從此改穿蒙古服飾。在他統治的3年內,所有官員都要剃去頭髮,並要穿著蒙古服飾。

李朝時代[編輯]

韓國成為明朝附屬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漢化,女子服裝則受到明代服飾的影響,初期衣帶在右側,較幼及短,後來移到較中間的位置並加粗、加長,上襦亦縮短;韓服的個性發展開始於明朝滅亡之後即李氏朝鮮中期。從那以後,韓服特別是女裝,上衣逐漸縮短,同中國服飾的區別逐漸增大。而李氏朝鮮時期韓國男子的著裝則基本上在照搬中國明朝服飾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民族審美和特色,社會各階層服飾的顏色、紋樣、款式等有著嚴格的區分。在李氏朝鮮末年,平民(白丁)女性的上衣甚至短至袒露胸部,有可能是為方便哺乳而設,至日占時代被日本統治者以「有傷風化」為理由取締。之後在北韓和韓國各自獨立分治之後,各自又再次發展出不同的路線,北韓以素雅和簡樸為主,而韓國則較追求線條的清晰筆直,並常在裙中加入裙撐以製造類似蓬蓬裙的效果。現代韓服里,除了源自西方的馬甲和滿族的馬褂子,其他款式均學自漢服。


種類[編輯]

赤古里(저고리,羅馬字Jeogori)

赤古里作為上衣在朝鮮男女通用。赤古里在朝鮮的三國時代,高句麗叫做「襦」,百濟叫做「復杉」,新羅叫做「尉解」。直到高麗王國的時候,赤古里這個名稱才第一次被記錄下來,用漢字寫作「赤古里」或者「短赤古里」,赤古里這種叫法很可能有來自蒙古的影響。最初赤古里長及腰部,直接來源於漢服襦裙上襦的影響。但到了朝鮮王朝末期,赤古里僅長至腋下且剛好遮住胸部。白紙做的動襟則襯托出了女性頸部。赤古里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衣(길)、襟(깃)、動襟(동정/半襟)、紟(고름)和筒袖。赤古里繼承了漢服系統的右衽和襈(衣緣),特別是抄襲明朝襖裙的白色半襟和紟。為扣好短上衣,在兩個前衣襟上各縫有紟,女性赤古里的長帶垂落在長裙前面,也有裝飾的作用。 赤古里袖口是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其特徵為傳統韓屋飛檐的曲線似的自然柔美。 男女的赤古里有差異/ 男式赤古里以線條粗,平坦為特點; 女式則以裝飾華麗曲線短而美麗為特點。

裙(치마/Chima)

赤古里背心裙是單層或者雙層的高腰裙。這種裙子由紃(끈/白色肩帶)、裙帶面(치마끈/裙帶)、幅(폭/裙面)和裙帶抹基(치마말기)所組成。裙子的形狀有矩形裙和抹基裙兩種[參見韓國博物館文物圖片]。

朝鮮民族在古代因為朝廷限制多穿原色,因為被稱為「白衣民族」。但是女性的裙子在過去則無此限制,女孩和未婚女性的下裙通常是赤色,而已婚女性和中年女性則穿藍色的裙子,老年女性穿灰色的裙子。直到現在這也是韓服的一大特色。下面則配綿襪(솜버선)。綠衣紅裳(녹의홍상/NokUiHongSang)則是李氏朝鮮時代未婚女性最普遍的搭配。雖然現代有越來越多的顏色搭配,但朝鮮民族心中綠衣紅裳才能是新娘禮服的色彩搭配。

巴基(바지/paji,pants)

朝鮮男人的寬鬆褲子,適合正坐。褲子收口處有系帶。冠赤古里(갓저고리/Gat-jeogori) 比典型的赤古里稍大,裡層是兔毛外層是蠶絲的女士赤古里。

馬褂子(마고자 ,羅馬字Magoja) 

馬褂子屬於胡服系統,源自滿族的馬褂。馬褂子是一種防寒服,穿在赤古里外面,通常用明紬(明朝絹絲)製造,用一枚或兩枚琥珀扣子合攏,正面以下開叉。於1887年被政治流放到滿洲的大院君回國後在朝鮮王國引進推廣的,最初是一種男性衣裝,後來變成兩性通用,男性的馬褂子比女性的長;因為防寒保暖的功能在當時很受朝鮮人的歡迎。

褙子(배자/Paeja)

源自中國漢服的比甲。朝鮮褙子通常是指的短褙子。朝鮮王朝時期的朝鮮褙子只是禮節性的女式冬季長款背心袍。直到朝鮮王朝末期也只是女性穿著。目前韓國男性結婚時也有穿朝鮮褙子的,並在腋下顯著的增加了腰帶的裝飾。

馬甲(조끼/jug)

來自西方,V領,用扣子扣攏,有口袋。


其他[編輯]

【長衣(장옷/Chang-ot)】

朝鮮王朝末期貴族女性在任何公共場所都得穿著長衣遮住臉和上半身。

【周衣(두루마기/durumagi)】

源自中國的直綴,周衣最初是朝廷官員和皇室的日常穿著。後來普通人逐漸開始在特殊的重要場合穿著周衣。在現代韓國,周衣則用作穿在赤古里外面的保暖外套。

【道袍(도포/Dopo)】

道袍是袍的一種,源自中國的袍,名稱來源於中國明代的道袍。朝鮮男性的普通禮服。朝鮮王朝中期(西元1600-1910)的士大夫階級的外套。普通人只能在家祭等特殊場合穿著。

【鶴氅衣(학창의/Hakchangui)】

源自中國的鶴氅,鶴氅衣是高句麗王朝和朝鮮王朝時期士大夫的裝束。「鶴」在古代朝鮮指的是「學習」,所以是士大夫和貴族的衣裝。

【深衣(심의/Shimui)】

  源自中國漢服,在朝鮮,深衣是士大夫階層閒暇時的裝束。典型的深衣是直領,但也有方領襟的深衣(방녕깃 심의/bangyeongkit shimui)。

【直領袍(직령포/Jignyeongpo)】

直領袍是高麗時代下級政府官員的衣服。到了朝鮮王朝時代,直領袍也成為普通男性的衣服。

【內衣(내의)】

素裹(속옷)是朝鮮女性的白色開檔襯褲。無足裙(무지기 치마/)則是女性所穿的朝鮮紙褶子襯裙。


構成[編輯]

1 外套–指男士在短衣和褲子之外的衣服,通常在外出時穿著

2 褲子–指男性所傳的下衣

3 短衣–相當於上衣,男女服裝存有差異。男的一線條組、平坦為主,女服以裝飾美麗、曲線段而優美為特點。

4 領沿–指領子部位白色的線。

5 長一帶–為便於扣好短上衣,在兩個前衣襟上各縫有長帶。

6 袖口–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7 裙子–為女性的下衣,呈褶皺狀與背心相連,分為單裙、襯裙、套裙;優雅的紋路、線條和色彩。突顯韓服華麗的風格。

8 足套–像現代的襪子。


特點[編輯]

韓服的種類:韓服可以根據身份、功能、性別、年齡、用途、材料進行分類。在現代使用觀點中,按用途分最具代表性。

根據生活風俗用途,韓服可分為以下幾種

1 節日服 2 花甲宴服 3 周歲服 4 儀式禮服 5 婚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