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与岁
简介
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 分为闰年(366天,即四年一润,一百年不润,四百年一润)和平年(365天);年;既然是计时单位,自然与历法有关,而历法的形成又是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的产物。这一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知识的提高而发展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雏形。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为岁首。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故岁首也不相同。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所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以一年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的平均一年时间长度完全一致。《授时历》是1281年颁行的;现行公历却是到1576年才由意大利人利里奥提出来。《授时历》确是我国古代一部很进步的历法。郭守敬把这部历法最后写成定稿,流传到后世,把许多先进的科学成就传授给后人;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 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年的名称
年:年 岁 载 星霜 寒暑 春秋
歲
有年,年龄,时间,起源于说文》则谓:“岁,木星也,从步戌声,律历书,以五星为五步。”
解釋
(1)岁戌古为一字。
(2)古人尊视岁星,以岁为之符征,以表示其威严可怖,故以岁星名岁。
(3)由岁星之威再孽乳而为年岁字(郭氏著《甲骨文字研究》上册)。《说文》则谓:“岁,木星也,从步戌声,律历书,以五星为五步。”其意亦先有木星名岁,然后始有年岁之岁。唯日本学者新城新藏反对此说,以“岁字似由配合步与戌而成,其意乃指戌月迄戌月之一年。又所谓戌月者,系指十一月”,由此十一月至彼十一月,为一岁,乃先有年岁之岁字,然后举以名诸木星。(《东洋天文学史研究》第三编第三节)古固无以十二辰记月,但戌为十一月,殊不可信。不过先有年岁,后以名星,亦可备一说。姑且不论先有木星名岁及后有年岁之岁,还是先有年岁之岁及后以名木星者,岁字实与农事有关。这是因为星象天文为农业兴起后之事。而年岁与农作有关,尤显而易见。(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注:本應是曆法,然找不到合適的資料,故不取。只解釋一下年與歲的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