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眾的雙向誤解
從 汉服百科
漢服運動的支持者與反對者普遍存在對彼此的誤解。這種誤解往往引發不必要的爭執,並轉移了所交流的話題,嚴重影響了漢服被大眾對漢服復興運動的認可程度。
目錄
主要誤解
大眾對漢服復興者的誤解
- 認為漢服運動是恢復古裝的活動
- 望文生義:未曾區分漢朝服裝和漢民族服裝,進而認為漢服運動的是恢復古漢朝服飾的復古活動。
- 自然淘汰論:因為不知道剃髮易服,進而認為漢服因為自身問題,不適應現代社會而被淘汰的過時古裝
- 認為是腦殘的行為藝術:無法區分影樓裝、影視古裝、Cosplay和現代人所復興之漢服的區別。
- 認為漢服運動是一群服裝商家為商業利益而發起的活動。
- 認為漢服運動是儒學復古的延續。
漢服復興者對大眾的誤解
- 先見為主地將反對者定性:
- 將反對者定性為:滿遺、憤青。
- 「先覺者」的自我優越感,引發傳播者傲慢的態度和舉止,導致受眾的反感。
深層原因
國民基礎教育(語文教育)的缺失
- 國民語文、藝術教育中缺乏對服飾文化流變的系統介紹。
- 國民歷史教育中缺乏對剃髮易服的系統介紹。
- 受政治實用性史觀和官方民族政策的影響,元、清兩朝的歷史地理,以及對明朝的歷史評價有失偏頗。
官方民族政策
- 自中華民國起,受政治需求影響,國族與民族的概念長期被刻意混淆。
實用民族主義
- 實用民族主義的出發點並非對本族悠遠歷史文化的認同,而是能為民族帶來何種具體好處。接合基礎國民教育的缺失,實用民族主義在當代中國大眾中廣為盛行。
民族認同感的淪失/自卑感
- 強勢西方文化引發的普遍民族認同感缺失。
民俗流變
- 盡力數百年的遺失,古代先民的風俗和思想普遍流失。
化解策略
- 基本原則:傳遞正能量。無論是古風還是是現代,只要能以實際行動合理展示所倡導的優雅、儒雅、美麗、質樸,即便不能立即說服受眾,依然會帶來正面的效果。反之,無論形式是否「現代化」,只要行動中傳遞出負面的形象,則負面的那部分內容,始終會帶來其負面的影響。
- 必須有耐心,注意用語和禮貌,維持傳播者的正面形象,區分對待受眾出於心理因素(受眾的面子,炫耀、自大心理)的質疑和原則性的質疑。
- 對於持有復古偏見者:力求在傳播和勸解的方式不要與時代脫節,儘量使用流行的方式。
- 以實際行動(穿出去)取代無止境的爭議:從眾心理導致很多人難以被說服,因此傳播往往比辯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