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笄)之禮(漢民族青年男女成人禮)操作方案(附圖解)

從 汉服百科
跳到: 導覽搜尋

目錄

第一部分:冠(笄)之禮的意義


第二部分:關於冠禮繼承與創新的問題


第三部分:冠禮的準備


第四部分:冠禮的程序


第五部分:簡化版和集體版冠禮


第六部分:笄禮

冠(笄)之禮的意義

冠(笄)之禮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成人儀禮,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它在歷史上,對於漢民族個體成員成長的激勵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它對我們民族及成員生命過程的影響力,遠遠超過當今流行的所謂「成人儀式」。華夏先祖對於冠禮非常重視,所謂「冠者禮之始也」,《儀禮》將其列為開篇第一禮,絕非偶然。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學者彭林先生指出,先民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舉行這一儀式,是要提示行冠禮者:從此將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踐孝、悌、忠、順的德行,才能成為合格的兒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輩,成為各種合格的社會角色。惟其如此,才可以稱得上是人,也才有資格去治理別人。因此,冠禮就是「以成人之禮來要求人的禮儀」。


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由於各種原因,丟失了很多可以承載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氣度的傳統。「儀禮」就是其中之一。「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種寓教於「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是我們民族特有的人文傳統。禮樂文化強調秩序與和諧,這一民族文化傳統的回歸,無疑會給我們龐大的民族帶來屹立風雨的底氣,給庸俗文化有泛濫趨勢的當今,帶來一股雅正的新風。


自然,古人追求的「禮義」我們並不需要完全照搬,而且,按照「禮」的內涵,講的是「恰如其分」,而不是一味恭敬。作為文明的傳承者,我們需要在尊重文明傳統、汲取既有文明合理內核的基礎上,為傳統冠禮注入新的時代精神。我們現在學習、創新和實踐新的冠禮,就是為了繼承這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讓民族傳統禮儀對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明、激勵青年人的成長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繼承傳統冠禮對青年人負責、仁義、孝廉等正面激勵價值的基礎上,我們更應積極尋求通過適當方式,在冠(笄)之禮中啟發青年人愛國、進步、理性、奮進等應有的精神品格。


為行文方便,以下對冠(笄)之禮統稱冠禮,對於女孩子的成人禮儀與男孩子的大同小異,其不同之處,本文將用專門章節加以說明。

關於冠禮繼承與創新的問題

我們考慮,在服飾上,應以忠實繼承為主。在具體的禮儀程序上,則可謹慎地加以揚棄和創新。重視繼承冠禮服飾,意在表達對祖先文化傳統的尊重和敬畏;在具體的程序上謹慎但積極地創新,意在表達後代子孫超越前人、面向未來的勇氣。


冠禮服制應以繼承既有遺制為主,哪怕覺得「這種漢服不那麼好看」,也不宜做大的調整和「創新」。正如「上衣下裳」制。章服文化也是漢家禮樂文化中的有機組成,舊有的漢服服制積澱了許多約定俗成的象徵意義,成為民族傳統中的固有理念,並且和禮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非常和諧的契合。上衣下裳制的禮服,以及相應的配飾,雖然在實用性上不及後來的各種漢服形制,但仍被先民以慎追追遠的精神作為最高等級的禮服形制,保留了長達幾千年,早已注入了固有的文化審美內涵。當然,因為當代男子頭髮比較短等原因,這些客觀因素在冠禮服飾選擇上可容許一定的靈活性。


具體的禮儀程序和禮儀方式,完全照搬古代的做法,並不現實,也無必要。先人的冠禮活動中,具體的儀程的確有一些不應繼承的東西及不適應時代的部分。如果我們只為了體現所謂「尊重傳統」而全盤照搬,勢必使冠禮活動在將來推向社會的過程中遭遇強烈的抵抗。因此,謹慎卻積極的必要的變動和創新不可避免。

冠禮的準備

冠禮的年齡和時間

《禮記·曲禮》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歲、女子16歲為成人的年齡門檻。冠禮基本上在此時舉行;同時也考慮到現實情況——由於我們現在大多數高中生畢業的年齡在18歲,這基本是一個人生的分界點,「18歲成人」不僅符合時代特點和法律要求,也結合了當代青年人身體發育成長的規律,因此我們建議:舉行冠禮的時間,最好在行禮者18歲生日前後。當然,一些已過18歲的年輕同胞,出於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對冠禮的實踐願望,雖然已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成人儀式」,但也可以參加冠禮活動。不過,宜在20歲之前而不宜過晚。


冠禮的日期,古人是通過「筮日」即用占筮的方式加以確定。此當棄之不用。我們建議,具體日期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單獨舉禮時,定在成人者生日(公曆農曆皆可)或對其有重要意義的日子。(各家庭根據具體情況酌定)考慮到成人者基本為有上學時間安排的中學生,我們建議,舉禮日可向學校請假一天(或半天),而學校也應該給假一日以方便孩子們在家舉行冠禮。(期待這能成為一種傳統)


集體舉行冠禮時,宜定在有文化內涵及紀念性意義的日子。比如國慶節、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女兒節(特別適合女孩子行笄禮)、黃帝誕辰日、孔子誕辰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等等。

冠禮的地點

古時冠禮在「家廟」之中進行,並且在正堂東邊還需搭建設施,稱為「東房」。考慮到現實情況,我們建議,單獨舉禮時,可在家庭及附近的開闊地帶。集體舉禮時,可在學校廣場、學校大廳、公共文化場所等地。尤其是單獨舉禮時,因為現實居住條件的制約,應該靈活處理。如果有單獨的庭院的,可在家裏的庭院中進行。如果是住高層樓房的,在家居面積很大的條件下,可以把客廳專門騰空,做適當的佈置後舉行。否則,居住面積不大的話,還是最好到小區廣場、草坪等比較開闊的地點舉行。當然,也可以暫借一些公共文化場所的廳堂等進行。為了其神聖性,必須是一個相對安靜的場合.


古時行冠禮有所謂「階」的講究,有司(捧冠的人,也稱執事)依次排開,正賓在為冠者「三加」時需要依次走下不同的「階」。曾有實踐者,在院落地面上劃出房子及階型,我們認為其實可以不必過於拘泥。只要掌握大致的方位講究,有司依次托盤捧冠站好就可以了。

冠禮的參加人員

參照古禮要求,結合時代實際,我們建議組織以下人員參加冠禮(當然,也未必需要過於拘泥,可根據實際情況酌定)。這是單獨舉禮時的人員,若是集體冠禮,可酌情增加規模。


①冠者1人(就是舉行成人儀式的成年者本人)

②主人2人(按照古代的宗族制度,必須由宗子等男性宗親長輩擔任,一方面嚴格的宗族制度在今天並沒有普遍流傳;另外,主人只限定於男性宗親,本身具有一定歷史觀念的局限,所以,當今作為主人的,冠者的父母雙親比較合適。)

③正賓1人 (就是為冠者擔任加冠的德高望重的那個人)

對即將成年的男孩子,必須強調其作為男性的社會角色,正賓必須符合德高望重的要求,才可作為及冠者的人生嚮導和社會楷模。其威嚴的祖父、父親等男性長輩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儒家文化里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所以,請德高望重的師長擔此責任也是不貳之選。)

④贊者1人(就是協助正賓加冠的助手,也協助冠者梳發、更衣等,可選擇師長、兄姊、好友等適當人選)

⑤有司3人(即為冠者托盤準備所加之冠的人,可選擇好友、兄弟姐妹等適當人選)

⑥客人若干(可邀請師長親友等若干人觀禮)

總人數以5--10人為佳

冠禮所需的服飾及擺放方法

宜遵循古制,以周制、漢制、唐制、明制為宜,綜合各種因素考慮,我們建議以明制為標準範本。建議準備以下漢服以行冠禮: (具體名詞無法詳細解釋,請參考天漢網有關漢服知識帖)


童子服:即未行禮之前換上的漢服。叫做采衣。這種衣服以緇布為衣,而飾以錦邊,錦一般用朱紅色。穿采履。可以暫穿普通的布鞋。正式舉禮之前,孩子脫去平常的衣服沐浴後換上童子服。


「初加」所用:幅巾、深衣、大帶、納履。考慮到漢式鞋子復興的實際,在整個冠禮過程中,可以一直穿布鞋而不必更換。準備一件直裾深衣,一條普通大帶。


「再加」所用:帽子、皂衫、革帶、系鞋。


「三加」所用:幞頭、公服、革帶、納靴。


考慮到現實情況和同胞的各種實際困難,我們可以暫時不必拘泥於那麼多,我們設計了最簡化版本的冠禮所需服飾清單(簡化版冠笄之禮的具體操作詳見第五部分)


中衣1件(代替童子服),比較好的深衣1件(舉禮過程中可不更換),自製軟裹幞頭1個或可系帶的小巾1個(因為沒有那麼多冠可加了,所以奉冠的有司可撤減為一人),布鞋1雙。


衣服的擺放方位:公服、皂衫、深衣,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


將要加的冠,由三位有司捧在盤裏,立於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幞頭、帽、巾。


除冠者外,其它包括主人在內的參禮人員,有漢服最好,沒有也可以着日常服裝,但應注意莊重和整潔。忌披頭散髮、穿脫鞋、短褲等裝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應穿APEC會議裝、中山裝、旗袍等衣服。

冠禮所需的其它物品準備

①醴酒1杯:可用普通的較平和的白酒代替,建議用古樸造型的酒杯。

②飯1份:可以用淺盤或小碗象徵性地鋪一層米飯即可,備竹筷一雙。

③小几一個:作為置醴酒席的几案,上面放醴酒1杯,飯1份

④蓆子3張:1張置於場地東側,上面放置要穿的三套漢服。另2張並列置於場地中央偏西側,上面可放較薄的軟墊。

⑤盥1個:用普通的盆加水,備毛巾及溫和的洗手液即可,置於放漢服的蓆子北側。

⑥香爐及香若干:酌定

⑦國旗掛圖1張(用法後面詳述)

⑧座椅若干:酌定

關於冠禮中的音樂

禮樂不可分,古人行冠禮,貴族多舉樂,士民多不舉樂,綜合考慮,建議:


備古琴或古箏一架,香爐一盞,樂手一名。不必拘泥演奏時機,可以從頭至尾循環演奏,曲目,宜選擇《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當然,也可以播放古典音樂代替。

冠禮中所用到的常用漢族禮儀動作

①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裏,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着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②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着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着地,緩緩下拜,手掌着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着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③女子行禮: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出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若拜禮,上身直,膝着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冠禮儀程中的取「字」問題

談到冠禮,就不能不提到先民姓氏文化中的表「字」風俗,這也是冠禮中很重要的儀式程序之一。


姓、名、字、號,是漢民族文化中完整的姓名結構,先民中許多歷史名人都有神采飛揚的「字」與「號」。近年來一些專家學者呼籲,恢復國人取字的風俗,並從歷史、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論述了其積極價值。我們建議,舉行冠禮的家庭,不妨嘗試給孩子取一個意韻雋永、有勵志作用的格調高雅的「字」,至少,它會給孩子們的一生帶來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有百益而無一害。


具體的起法,研究傳統姓名文化的人士皆指出,表「字」重在激勵人生,重在鞭策與鼓勵之情。取字者,在傳統冠禮的設計中,多被賦予了德高望重的主賓,我們建議,冠者父母親若有意給孩子取字,不妨先行和正賓商議,傾聽其意見後加以確定,然後在正式舉禮時由主賓親自授予冠者,此程序古禮稱為「字冠者」。

關於舉禮前的沐浴

古時行冠禮及其它儀禮,提前沐浴齋戒大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清爽和衛生固然是講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藉此表達對文化傳統的敬意、塑造儀式的神聖性和莊重感。試想,形容邋遢蓬頭垢面的孩子,即使穿上美麗的成人禮服,也沒有多少莊重和神聖可言。冠禮前的沐浴,原則上,每個參禮及觀禮者都應做好,尤其是冠者、主人、正賓、贊者、有司等主禮人員,重點是冠者和正賓。冠者沐浴更衣,可表達對成長的期待、對神聖儀禮的敬畏,正賓神清氣爽舉止得當,可體現對主人盛情邀請的尊敬和感謝、對冠者成年莊嚴時刻的尊重。尤其是作為冠者的孩子,都是青春活潑的少年,常喜運動,愛出汗,更要悉心沐浴更衣,做到乾淨、得體。依據傳統,舉禮時冠者需要着襪正坐於席上,預先搞好衛生,也可以避免可能產生的不雅及尷尬。

標準型新冠禮舉禮示意圖(以庭院或大廳內舉禮為例)

http://www.tianhan.com.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2201431526.jpg

    • 圖片缺失,望同袍相助**

冠禮的程序

1 筮日:定日期。按照前述確定日期的原則定下舉禮日期和時間。

2 筮賓、戒賓:依照前述確定人員的原則,確定有關參禮人的人選,並以請帖或各種通訊方法邀請,對於正賓,宜由父母提前三日(最遲一日)登門邀請。

3 陳設:備好場地、禮器等等,做好舉禮的各項準備工作。

4 迎賓:主人立於東階位等候賓客;三位有司托盤奉冠按方位立於西階下;客人立於場地外等候;冠者沐浴後,由贊者協助梳理頭髮,更換采衣采履,安坐於東房(更衣間)內等候;樂手演奏。

5 就位:正賓來到,父母親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規揖禮後入場,主賓落坐於主賓位;客人入場後就座觀禮;主人於賓客皆落坐後就坐於主人位。

6 開禮:主人(父親)起身,簡單致辭,可以說:今天,拙子某某(去掉姓,下同)行成人冠禮,感謝各位賓朋佳客的光臨!下面,拙子某某成人冠禮正式開始!稍頓片刻,說,請某某入場拜見各位賓朋!

7 冠者就位:贊者先走出來,以盥洗手,於西階就位;冠者走出來,至場地中,面向南,向觀禮賓客行揖禮。然後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冠者席上。贊者為其梳頭,然後把梳子放到蓆子南邊。

8 賓盥:就是正賓洗手做準備。正賓先起身,主人隨後起身相陪。正賓於東階下盥洗手,拭乾。相互揖讓後主賓與主人各自歸位就坐。

9 一加:冠者轉向東正坐;有司奉上幅巾,正賓接過,右手執後部,左手執前部,走到冠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然後跪下(膝蓋着席)為冠者戴上巾,然後起身,回到原位。贊者過來為冠者好巾。冠者起身,賓向冠者作揖。冠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幅盡相配套的深衣大帶的衣服。

10 一拜:冠者着深衣大帶幅巾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父母親,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一次拜。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養育之恩。

11 二加:冠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帽子,正賓接過,走到冠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贊着為冠者去幅巾。正賓跪下,為冠者着帽,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冠者正帽。賓向冠者作揖。冠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帽子相配套的襴衫和腰帶的衣服。

12 二拜:冠者着襴衫和腰帶帽子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正賓,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二次拜。這次是表示對師長和前輩的尊敬。

13 三加:冠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幞頭,正賓接過,走到冠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贊者為冠者去帽。正賓跪下,為冠者着幞頭,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冠者正幞頭。賓向冠者作揖。冠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幞頭相配套的公服。

14 三拜:冠者着公服、幞頭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國旗,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三次拜。這次是表示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的決心。

15 置醴:有司撤去冠禮的陳設,在西階位擺好醴酒席。正賓揖禮請冠者入席。冠者於是站到席的西側,面向南。

16 醮子:正賓向着西邊,贊者奉上酒,冠者轉向北,正賓接過醴酒,走到冠者席前,面向冠者,念祝辭曰:「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冠者拜,接過醴酒。正賓答拜。冠者入席,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後持酒象徵性地沾嘴唇,再將酒置於几上,有司奉上飯,冠者接過,象徵性地吃一點。冠者拜,正賓答拜。冠者起身離席,站到西階東面,面朝南。

17 字冠者:就是給冠者取「字」,此項可選。正賓起身下來面向東。主人起身下來面向西。賓為冠者取字,念祝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甫。」冠者答:「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冠者向賓行揖禮,正賓回禮。正賓復位。

18 聆訓:冠者於席跪於父母面前,由父母對其進行教誨。具體內容父母酌定。冠者靜心聆聽,在父母說完後答:「兒雖不敏,敢不祗承! 」。對父母行拜禮。

19 冠者揖謝:就是冠者分別向在場的所有參禮者行揖禮以示感謝。冠者立於場地中央,先後行揖禮於:正賓、客人、樂者、有司、贊者、旁觀群眾、父母。受禮者微微點頭示意即可。

20 禮成:冠者與父母並列,全體起立。父親面向全體參禮者宣佈:拙子某某冠禮已成,感謝各位賓朋嘉客盛情參與!並與冠者向全場再行揖禮表示感謝。然後說,請各位賓朋至家中客廳茶敘!此時,所有賓客可根據自己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出席,並可向主人致意後自行散離。主人和冠者引其它賓客至家中客廳茶敘即可。贊者有司朋友等人可先留下整理打掃冠禮場地。

至此,冠禮結束。

簡化版和集體版冠禮

簡化版冠禮

雖然以上的標準型冠禮從物質到人員的要求都不是很高,但是對於漢服運動剛剛興起的中國來說,仍然顯得相當奢侈。現在人們能有一套漢服已經很不容易了,更遑論準備幾套漢服和相應的冠,這些的確都很難實現。因此,考慮到目前同胞的實際困難,我們特別設計了可操作的簡化版冠禮。


簡化版本的冠禮,是我們重建禮儀之邦過程中一種實踐民族禮儀的過渡類型,重在表達莊嚴、神聖和誠意,而不過多追求程序的完整和禮器的規範。這一版本的特點如下:


①基本上,所有冠禮要素都可以酌情縮減。比如,有司可減為一人,三加減為一加。可不舉樂,可不邀請賓朋觀禮,場地不限,在家中庭院甚至客廳里就可以舉行。

②程序步驟和相互的揖拜儘量不減,以此塑造禮儀的莊重感,彌補漢服條件匱乏的缺憾。


我們以比較容易實現的簡化版本為例,詳細說明如下:


●參禮人員:冠者,父母親,正賓,有司一人,贊者一人。(有司贊者也可以由一人擔任)

●準備什麼:中衣1件(代替童子服),比較好的圓領漢服1件,或者深衣1件(舉禮過程中不更換),自製軟裹幞頭一個(製作方法見天漢管理員百里奚的教程),如果實在不會做,也可以做一個可系帶的小巾(可參考東莞台商子弟學校今年舉行貫禮時所用小巾 圖:http://www.tianhan.com.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2201431879.jpg)布鞋1双。醴酒1杯。饭一份。小几一个,席子三张。盥1个。香炉及香若干。国旗挂图1张。

●詳細程序

① 筮日:如前

② 筮賓、戒賓:如前

③ 陳設:如前

④ 迎賓:主人立於東等候賓客;有司托盤奉冠按方位立於西;冠者沐浴後,更換中衣,安坐於東房(可在臥室)內等候。

⑤ 就位:正賓來到,父母親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規揖禮後入場,正賓落坐於正賓位;主人於賓客落坐後就坐於主人位。

⑥ 開禮:主人(父親)起身,簡單致辭,今天,拙子某某(去掉姓,下同)行成人冠禮,感謝各位的光臨!下面,拙子某某成人冠禮正式開始!

⑦ 冠者就位:贊者先走出來,以盥洗手,於西階就位;冠者穿中衣走出來,向參禮者行揖禮。然後面向西正坐在冠者席上。贊者為其梳頭。

⑧ 賓盥:如前。

⑨ 加冠:冠者轉向東正坐;有司奉上幞頭或小巾,正賓接過,走到冠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然後跪下(膝蓋着席)為冠者戴上巾,然後起身,回到原位。贊者過來為冠者整理好幞頭或巾。冠者起身,賓向冠者作揖。冠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幞頭或小巾相配套的圓領漢服或深衣。

⑩拜禮:冠者出房後,向參禮者展示。然後連續行三次正規拜禮:第一次向父母,第二次向主賓,第三次向國旗。

⑾醮子:如前

⑿字冠者:如前,可選。

⒀聆訓:如前。

⒁冠者揖謝:就是冠者分別向在場的所有參禮者行揖禮以示感謝。冠者立於場地中央,先後行揖禮於:正賓、有司、贊者、父母。受禮者微微點頭示意即可。

⒂ 禮成:冠者與父母並列,全體起立。父親面向全體參禮者宣佈:拙子某某冠禮已成,感謝各位盛情參與!並與冠者向全場再行揖禮表示感謝。主人和冠者與參禮者茶敘即可。


至此,簡化版冠禮結束。

集體版冠禮

集體版冠禮,我們考慮主要由學校等進行組織。具體的方式與標準版和簡化版冠禮都有諸多不同。設計中,我們參考了今年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冠禮(圖:http://www.tianhan.com.cn/bbs/UploadFile/2005-10/2005102201431879.jpg)和韩国冠笄礼(图:http://www.tianhan.com.cn/bbs/UploadFile/2005-6/200562202234682.jpg)的有关样式。所谓礼失求诸野,虽然我们转而向韩国学习礼仪实在是令人悲伤,但作为初期的复兴礼仪的尝试,却也不得不虚心向我们曾经的学生求教。

    • 圖有缺失,望同袍相助**


綜合各種因素考慮,我們設計了一套集體版冠禮的詳細操作方案,特點和內容如下:


特點:結合各種客觀物質條件,吸取東莞試驗和韓國做法的有益經驗,保留一部分當代中國成人儀式的積極部分,綜合而成。儀程為一加、一拜。在我們設計的基礎上,具體操作時可以靈活變通,可以分批次完成。


準備工作:

1 時間和地點

集體舉行冠禮時,宜定在有文化內涵及紀念性意義的日子。比如國慶節、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女兒節(特別適合女孩子行笄禮)、黃帝誕辰日、孔子誕辰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等等。地點宜在學校操場等開闊地帶。


2 人員

根據場地大小,可以不限冠者(舉禮的成年學生)人數。正賓可由多位老師出任。同時安排多名贊者和有司以做協助。人選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按照一名正賓配一個贊者的組合,有司人數則可不限。可以安排其它學生、教師、學校領導層等觀禮,並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出席。誦加冠讚詞者,宜選定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師擔任.最後,遴選一人做總主持的司儀。


3 所需服飾

綜合考慮,宜給每位冠者發儒服一套,在舉禮前組織穿好。給每位冠者準備方巾一頂,由有司托盤列隊做好準備。我們建議,最好不要採用東莞台商子弟學校那次所用系帶小巾,因為如果定做大批小巾,還不如直接定製方巾更為合適。而且因為方巾造型非常簡單,甚至可以提供材料發動學生在手工課上自製,戴上自己親手製作的冠,相信學生的感覺會有很大不同。


4 所需其它禮器用品

①蓆子若干張,按等距離密佈於場地中央。也可以橫列或縱列式擺放。席上加軟墊,蓆子之間,留出適當寬度的通道,以方便多位正賓及贊者通行。

②醴酒席若干:每張席前部置小几一個,上面放酒一杯,飯一份,匙一個。酒宜採用米酒等適合學生飲用的清淡的酒品。

③禮枱布置:在場地正前方位置,宜置放大型台案。先以適當花木裝扮,以備敬獻鮮花、果品等物。正上方並列懸掛大幅黃帝掛像和大幅國旗。需要注意,學校領導層人員此時不應坐在禮台位置,而應在場地其它適當位置另佈置領導層觀禮台。


5 集體冠禮的音樂問題

可以在場地前方側面安排小型古樂隊,並置適當擴音設備。同時宜安排校內樂隊演奏國歌,或者在後台準備國歌的數碼音樂。具體的演奏時機又司儀掌握。


6 儀式中禮辭的撰寫

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冠禮讚辭,一種是冠者誓詞。可以參考海內外公祭黃帝孔子等所寫禮辭,結合舉禮學校特點,由教師和學生自行撰寫。格式上宜採用詩經式的四言詩文。


附參考讚辭: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成年禮祭中華民族列祖列宗文》

公元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維 公元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率全體董事及教職員工生,為辦理高中部二三年級學生成年禮大典,謹以香花供果,敢昭告我中華民族,列祖列宗大位之前曰:


維我中華,東亞之光,炎黃世胄,鴻圖大同;四維八德,衛道充充,詩禮教化,溫馨融融;聖人制禮,正俗易風,士冠揖射,傳世隆弸;庠序之義,興學樹人,交流兩岸,文化同功;潢涌福地,四水歸堂,巍峨黌宇,巨擘輝煌;台商子弟,天倫圓夢,進學受教,儒道為重;遵古禮行,儀節典範,詩書義理,實踐於茲;吉時令節,遵禮為之,殷殷學子,伏祈佑之。


謹告


7 民族基本禮儀的預先學習

教師應事先帶領學生學習一些基本的民族禮儀,如正坐、拜禮等等。並要安排學生預先沐浴更衣,整肅儀容,防止嘻鬧,還需注意的是,參加冠禮的學生要更換潔淨的鞋襪(鞋子樣式不作統一要求)


8 正式舉禮前的準備就位

佈置好禮台,觀禮者就位,古樂隊奏古樂,場地中佈置好蓆子和澧酒席,正賓、贊者、有司列隊準備,司儀就位。


集體版冠禮程序

1 集體冠禮開始:全體肅靜。樂隊肅靜。司儀宣佈集體冠禮開始。

2 冠者入場:司儀宣佈冠者入場。此時全體起立。冠者列隊入場,按預先安排位置正立於自己的席位前。

3 奏國歌:全體肅立,樂隊演奏國歌。司儀宣佈後觀禮者集體坐下。

4 冠者就位:司儀宣佈,請冠者就位。冠者脫鞋,正坐於自己的蓆子上。鞋子整齊地擺放在席邊一側,注意與前後左右的人保持適當距離。

5 領導致辭:這一項恐怕是省不掉的。可由司儀宣佈後,請領導致辭。

6 教師代表致辭:這一項恐怕也省不掉。

7 學生家長代表致辭:同上

8 冠禮學生代表致辭:同上,暈。當代中國人不懂禮儀,但就喜歡致辭。

9 向黃帝像及國旗鮮花,鞠躬:最好由冠禮學生代表來做。樂隊奏樂,有司協助,向黃帝像及國旗獻鮮花、奉果品,三鞠躬。

10 誦加冠讚辭:演奏古樂,請德高望重的老教師誦念讚辭。

11 加冠:在讚辭和音樂聲中,正賓與贊者一同,依次為冠者帶上方巾,贊者為其正冠整理。這個過程耗時會很長。

12 冠者飲醴酒:冠者集體持醴酒,象徵性地飲些。持飯,吃一點。這個程序主要表示對文化傳統的尊重和敬意

13 冠者誦誓詞:在司儀帶領下,冠者集體舉右手誦讀誓詞。

14 冠者向黃帝像及國旗集體行拜禮:冠者斂容正坐,集體面向黃帝像及國旗行拜禮一次。

15 禮成:司儀宣佈,禮成。樂隊奏較歡快的古樂。觀禮者集體有序退場。冠者最後退場。

至此,集體冠禮結束。

笄禮

笄禮作為女孩子的成人禮,象男子的冠禮一樣,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種儀式,在舉禮的程序等問題上大體和冠禮相同。但也有許多問題需要另行強調明確。


一 行禮的意義


笄禮的古義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礎上的,所以其中有一些明顯的時代烙印,笄禮的古義,是女子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所行的禮。明顯將女子的社會責任縮定在狹小的範圍內;不過,我們不應該以時代的限制為由就放棄儀式本身的神聖和象徵作用,實際上,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賦予時代的新意。我們會發現,笄禮的象徵意義和冠禮一樣重大,同樣是對人生責任、社會角色的提醒——當然,這個社會責任的內涵是根據時代的進步調整了的。女子需要獨立、自強,不過女子的自強不需要以男人強大的方式來湮滅自己的柔美。關於這二者之間的矛盾,我們其實已經走了誤區,女子要「平等」,舉手投足間向男人看齊,沒有了優雅,多了幾分粗魯……所以,在女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教她如何正確認識美麗和自強的關係,是一種很有意義的事。我們必須承認,笄禮的行禮方式帶有女性特有的柔美:一頭長髮,一根發笄,細心梳成一個秀美的髮髻,鄭重簪上發笄……這一過程體現了女性的柔美,暗示了女子將以與男子不同的方式支撐起我們這個世界。


二 行禮年齡


《周禮》及古代習慣,都是十五歲左右行笄禮,最遲二十歲。考慮到時代發展、笄禮意義的調整,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要讀書,完成學業。所以,這個時間放在高中畢業18歲為宜。


三 行禮日期


關於這個日期,前面冠禮部分已經詳述,故不加追述,只追加一個日子:農曆三月三-女兒節(上巳節)。這是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華夏節日,但目前只在日本、韓國流傳。目前, 「女兒節」已經是日本五大重要節日之一了。所以,建議在這一天進行笄禮,不僅是傳統禮儀的事,同時對民族節日復興也有重要的意義。


四 注意問題


笄禮的儀節及用服,文獻缺乏記載。但綜合各種資料來看,整個行禮程序,笄禮與冠禮基本相同,只在幾處細微方面略有差異。


1 賓、有司、贊者等參禮者宜由女性擔任。行禮地點宜於堂室。


2 加笄:古禮女子笄禮同男子冠禮一樣,也有三加、二加等。冠笄盛於盤中,上面蒙以帕,由有司執之。男子三加分別是巾、帽、幞頭,女子也有紛繁的釵冠。條件許可下,可分別加笄、簪、鳳冠。考慮到現今的實際情況,簡化舉禮時只一加即可——即由正賓鄭重地為女子梳頭,加笄。髮簪、髮釵這些東西在今天依然很流行,所以比起男子的首服,要容易得多。笄禮用服,文獻幾無記錄,我們考慮,宜分別選擇褙子、曲裾深衣、大袖長裙或其它等次女裝漢服。


3 關於頭髮長短:現在有許多女孩子習慣留短髮的,這和儀式的方式直接衝突,不能不說是一個問題。關於這個我們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建議,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冠笄之禮方案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