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男子漢服推廣戰略:模塊化款式設計

從 汉服百科
跳到: 導覽搜尋
Accessories-text-editor.svg
這是文章
這是由子奚寫的一篇文章,不屬於漢服百科的一部分。文章的版權屬於作者所有。

男子漢服在現階段的推廣,面臨的問題是:

第一,群眾普遍對長衣接受度不高。畢竟長衣太「顯性」,感覺與生活格格不入。需要有一個能被群眾接受的突破口,比如短裝。

第二,漢服有場合要求,有些場合下的漢服款式不可互相替代。比如短裝就不適合節日盛裝或者家祭婚慶。那麼,要配合禮儀、節日復興,至少要有短、長裝,而且嚴肅場合與歡慶場合對服裝顏色冷暖也有不同要求,對場合的要求如果面面俱到,10套漢服都不夠。這是購買者無法接受的。那麼,我們是否就必須因此降低場合對着裝的要求,以一衣應萬變,簡單化禮儀要求呢?這與衣冠承禮的要求又不一致。有沒有解開這對矛盾的蹊徑?

要解決漢服男裝種類較多,不同場合的着裝要求不同與廣大群眾目前對漢服的接受程度以及經濟能力之間的矛盾,就一定要走漢服部分改進化的道路。

這裏的改進,是指部分的便利化,而非把外形改得面目全非。簡單來說,就是要接受整衣分割組合的模塊化設計以及一些現代服裝工具如拉鏈、按扣等的使用(當然,它們的使用全是隱形的,力爭不影響外觀)。

我設想的模塊化,指的是漢服成衣在上臂臨肩處接縫。分為衣、袖、擺、裙四大部分。用內側拉鏈連接。綜合考慮季節、年齡、場合,我對推廣型的男性漢服進行了如下歸納:

一、夏裝系列:短袖半臂衫+短褌(即短褲)

交領,領身異色。用純棉或棉麻製作,半臂短衫,兩邊不開衩。色較淡,供夏日穿着(如果做春秋便服想採用棉麻料,就可以把主衣拿來直接用,這件半臂都省了)。 入夏:可內着中衣,外加半臂短袖衫。天再熱可捲起袖口至上臂。 炎夏:單穿中衣。可捲起袖口。 盛夏:單穿短袖半臂+短褌。

二、內衣系列:中衣 白色,用純棉、棉麻、白綢製作,交領,擺覆臀,如太極服長度。

可用做內層衣,也可於夏日單穿、打太極拳等用。 單穿時,上着中衣,下着黑或灰、米色寬大長褲,布鞋。可直接用作俗家太極服飾。配一條12幅的白色圍裳。盛夏如果有文化性較強的活動需要穿長衣的,可單穿中衣,圍上白圍裳,頭戴玄青色幞頭、飄巾或方巾,儒雅飄逸。

三、春秋便服:素色系,供平時文化活動、休閒、節日穿着。用棉、棉麻、毛料做,透氣性好,耐皺,耐磨。不要用錦緞。 主衣用交領,領身同色,腋下收衽。肩部如半臂,留拉連結縫。下擺覆臀,如太極服長度。擺底內側也留拉連結縫。主衣平時就可以做日常生活上裝穿,配西褲皮鞋也很自然。

1. 便服長衫: 肩部加小袖,僅大於中衣小袖寸許,用拉鏈拉上。袖口不鑲邊。下擺前後均加矩形擺片,成為小袖長衫。小袖長衫比較便於行動,適合隨意性較大的場合。 肩部加中袖,寬一尺,符合朱子家禮制。用拉鏈拉上。袖口不鑲邊。下擺前後均加矩形擺片,成為中袖長衫。中袖長衫比較適合文化類場合。 長衫可系帶,也可不系。首服可用莊子巾、飄巾、萬字巾、方巾、東坡巾等。足下用布鞋。總的來說,長衫方便、儒雅、不系帶,比直身更適合年長者穿着。

2. 便服直身:在長衫的基礎上,在開衩前片內側接插擺,下擺加上鑲邊並固定。袖口同樣,套上並固定類黑色邊,如玄、青等,有暗紋。採用中袖,殊少有用小袖的直身。 直身意在保留古制,往往要系帶,但如果是年長者穿着,可不必在下擺鑲邊,也不必系帶。首服可用莊子巾、飄巾、萬字巾,年長者比較適合方巾、東坡巾等。

3. 便服深衣:有些禮制場合,比如着玄端,必須着深衣。深衣下裳12幅,有寬大的擺幅,其形直身亦無法替代。因此可做12幅的圍裳一件,在腰部與便服接合(如何接得穩固而拆下不顯痕跡,還在思索中),便成為衣裳一體的深衣了。深衣下擺事實上沒有直身那麼長,到腿肚子即可。由於裏面是白中衣加白圍裳,能夠覆蓋腳面。 總結:春秋便服系列要準備:素色短衫一件,小袖一對,中袖一對,補擺兩片,插擺兩個,腰帶一條,巾一個或若干,領口鑲邊一條,下擺鑲邊一條,布鞋一雙。可拆卸義領一條(供初夏天熱單穿)

四、冬日盛裝:雍色系,如紅褐、紫紅、玄等暖色調。一是因為冬季服裝顏色應偏暖,二是因為冬季大春節節日多,喜慶色彩濃。用毛料做,加里子,保暖擋風。一如春秋便服,冬日盛裝同樣可以組合為盛裝長衫、直身和深衣。比較推薦的是長衫系,因為冬日節日往往需要出行遊玩,開衩的長衫系比較方便。具體變化搭配基本與春秋便服相同,不再贅述。 要注意的是冬日首服。冬日往往很冷,尤其是北方,首服款式比較重要。建議年輕男子戴毛線做的軟裹幞頭,絨布加襯做翅,年長者戴毛制皮帽(如張大千所戴)。

總結:冬日盛裝系列要準備:雍色短衫一件,小袖一對,【中袖一對,補擺兩片,插擺兩個(不是必須)】,腰帶一條(布帶或革帶),毛料巾帽一個或若干,領口鑲邊一條,下擺鑲邊一條,布靴或皮靴一雙。

五、儀服:玄端,遵循古制,傳統守禮。玄端為玄色(黑中揚赤),前襟有燕尾,大袖。玄端可用棉麻、毛料製作。纁裳分兩幅,前後分開繫結。

玄冠可採用忠靖冠、梁冠、爵弁、委貌冠等。

依場合,可如此穿戴玄端:

祭祀:內中衣,外素色春秋深衣(便服短裝+圍裳固定所得),再圍纁裳,再加玄端,用素色敝屣、士制白色大帶。腳穿翹頭雲履。家祭祖先、清明、下元、祭灶、迎神、寒食等節日都可用。 婚慶:內中衣,外素色春秋深衣/雍色冬日深衣,再圍纁裳,再加玄端,用雍色敝屣、雍色大帶。腳穿翹頭雲履。突出喜慶的氣氛,同時保留莊重的色彩。

3. 禮儀:授予學位、冠禮、頒獎等場合使用。裳與大帶敝屣顏色可適當調整。

關鍵是這5個系列並不是僅僅供春夏秋冬穿的五套衣服,它們的重要特點是都能變換組合,以最低的成本把漢服男裝的基本款式都能囊括進去,並且在外觀上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漢服的原貌,最符合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狀況和收入狀況。我們來看一下它們能組合變化出多少款式:

  • 交領短半臂+短褌=炎夏短裝【輕裝】
  • 長袖中衣+半臂+長褲=夏日短裝【輕裝】
  • 中衣+長褲=春夏生活、文娛、體育短裝【輕裝】
  • 小袖+素色半臂短衫+西褲=春夏生活工作休閒裝【輕裝】
  • 中衣+白圍裳=夏日深衣【便服】
  • 小袖+素色半臂短衫+前後補擺+中衣/義領=素色長衫【便服】
  • 中袖+素色半臂短衫+前後補擺+插擺+領口補邊+下擺補邊+中衣/義領=素色直身【便服】
  • 中袖+素色短衫+領口補邊+袖口補邊+12幅圍裳(已帶邊)+中衣/義領=素色深衣【便服】
  • 小袖+雍色半臂短衫+西褲=秋冬生活工作休閒裝【輕裝】
  • 小袖+雍色半臂短衫+前後補擺+中衣/義領=雍色長衫【盛裝】
  • 中袖+雍色半臂短衫+前後補擺+插擺+領口補邊+下擺補邊+中衣/義領=雍色直身【盛裝】
  • 中袖+雍色短衫+領口補邊+袖口補邊+12幅圍裳(已帶邊)+中衣/義領=雍色深衣【盛裝】
  • 玄端+素色深衣+中衣+圍裳=祭服/嚴肅場合禮服【儀服】
  • 玄端+雍色深衣+中衣+圍裳=慶典/喜慶場合禮服【儀服】

可以看到,我們用這5種基本款,至少能組合出14種不同款式。

5款輕裝,4款便服,3款盛裝,2款易服,基本禮儀、季節、場合、年齡要求都考慮到了。如果能夠製作成功,可以憧憬一下以後的漢服活動不同的場合都能做到都能有不同款式,場合與款式相得益彰;而購買者並不需因此多花許多錢去購置各種不同種類的漢服,5個基本款式就能變化出幾乎所有的男子漢服款式;而漢服的產業化製作的道路,又多了一條可行的蹊徑...

這個設計中肯定還存在不少問題,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註:此貼為文字版,無圖;原帖在天漢網 漢服復興區,配有圖。


作者:子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