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艱難的文化復興之路

從 汉服百科
跳到: 導覽搜尋
Accessories-text-editor.svg
這是文章
這是由蒹葭從風寫的一篇文章,不屬於漢服百科的一部分。文章的版權屬於作者所有。

近些天看了不少關於漢服之路及引申出的文化復興意義的帖子,感觸頗深,感動不已。分析一下,我認為當前問題的核心主要圍繞着這樣兩方面:一是漢服復興在文化復興的深遠意義,二是今後漢服復興之路將何去何從。

先談第一方面。

服飾為什麼對漢文化的復興顯得如此重要?因為從黃帝垂裳制天下以來,服飾對我們漢民族已經不限於蔽體及美學意義了。上溯到三千多年前,周取代了商逐漸成為華夏文明的延續者——我們的祖先逐漸從崇鬼祭天的蒙昧走向了人文氣息濃郁的時代,周公制禮作樂,開創了我們特有的「禮樂文明」,成為後世儒家思想的源頭,怪乎孔子說「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服飾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特有而重要的載體之一,「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儀禮之大謂之夏」,這是我們這個藍色星球上其他文明鮮見的特徵。

我們漢民族又是個失落了自己文化的民族。捫心自問,現在,有幾人真正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幾人能清晰地了解五千年基本的歷史路線?有幾人在看歷史故事的時候切實體會到祖先們的心境、理解他們的行為?有幾人能在世界強勢文化的衝擊下從容地、發自內心地熱愛?那些平時說慣了的口號 「悠久歷史」「泱泱大國」、掌握一兩樣民族文化瑰寶的手藝,甚至如數家珍地清點歷史事件……都不代表對自己文化的理解,真正的文化復興應該是一種風氣的濡染,華夏之風的仁愛、和諧、積極進取、含蓄、謙和、尊嚴應該滲透到我們現代生活的舉手投足中,成為下意識的行為,不能取其形而忘其神。

我們民族文化的失落卻不是從近幾十年才開始的。實際上,雖然國力漸強,但今天的中國人在文化上並不自信,不客氣點說,並沒有完全從近代的屈辱中找回自信——尤其是當今的漢人——漢人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在三百六十年前剃髮易服中已經被重創了一次,第二次是1864年以後西方「傳道者」用更先進「方式」的叩門。自此,我們這個本來就夠滄桑的民族又多了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自卑隨後就是否定自己。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文化革命就是一次嚴重自卑下的迫不及待地「自身否定」,儘管在上世紀20-30年代,那場著名的文化之爭異常劇烈,但傳統文化還是被一點點鄙視和遺棄;加上文革,所剩無多的傳統文化出現了斷層和荒漠化……在今天表現為對民族文化的漠視——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人多批判我們搞漢服活動是「吃飽了撐的」。但漠視來源於無知,無知卻不是他們的錯。

漫漫幾千年,漢族雖然傳承至今,雖然民族認同感還在,但文化的失落已經相當嚴重了。民族文化是用來維繫民族認同感的的支柱,它如果腐朽了那這一個民族就岌岌可危了,沒有民族文化滋養的民族是單薄的自卑的,就像風中的蓬草一樣,在當今世界佔主流的異族文化強大的衝擊下只可能隨波逐流——尤其是在其他強勢文化的衝擊下。

當今在世界上佔主流的是西方文化的意識形態,它有兩大文化源頭,一是「古希臘文明」,一是「基督教文化」。古希臘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一般的海洋文明都帶有侵略特質。我們漢民族有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基督教文化的內核是「拯救」,他們往往會帶着救世主的姿態,理直氣壯地「己所欲,施於人」——包括用他們認為的先進文明置換他們眼中的落後文明。當然,現在的時代雖然已經不是幾百年前西班牙殖民者血腥屠殺印第安土著的「拯救」方式了——可人家還是始終在堅持不懈地傳播他們的文化事業——一種更溫和更人情味的文化侵襲浪潮在蔓延。沒有發現——越是文化越落後的地區和國家,那些「KFC」「大M」的標誌越是鋪天蓋地嗎?……如果沒有堅實的文化土壤滋養,那麼這個民族還怎樣在異域之風的吹拂中屹立於天地?

在明確了漢服在文化復興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再轉回來看它的發展道路。

小時候,我每次畫民族大團結的時候,就總是煩惱該給漢族小朋友穿什麼樣的衣服——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樣的經歷。

雖然我不是漢服運動的先鋒者,沒有全程經歷這段不平凡的活動,但覺得,眼下的發展路線和最初相比應該有所調整。如果說前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點燃意識的火種,吸引目光的話,接下來的目標就該是普及。宣傳應該更趨於平和,如果搞得過於激烈,只能帶給自己孤立。

天風環佩兄在百度漢服吧對某網友的耐心回貼給我們立了一個非常好的範例,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了真的是「路曼曼其修遠兮」,因為,確實還有很多同胞兄弟姐妹根本沒有意識到漢服復興的意義,不理解、搖頭嘆氣、甚至嗤之以鼻、惡語相加……都存在的。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最應該注意這樣一個原則:不要把自己和廣大群眾孤立起來,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廣大群眾,要避免自己成為群眾眼中一群「標新立異」的小群體。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有階段地進行:

如果不是缺乏忠烈之志,還會有大批卷着公款逃亡國外的民賊嗎?

如果不是缺乏誠信之意,還會屢屢出現坑蒙拐騙、學術腐敗的現象嗎?

如果不是缺乏責任之感,還會有那麼多粗製濫造的垃圾商品嗎?

如果不是缺乏廉政之識,還會出現貪污腐敗屢禁不止的現象嗎?

如果不是缺乏羞恥之心,違法亂紀、不講公德的行為還會越來越多嗎?

如果不是缺乏義勇之氣,見義不為、縱容犯罪的現象還會蔚然成風嗎?

……

如果不是我們丟掉了傳統文化的道德理念,西方的文化垃圾怎麼會乘虛而入?

如果不是我們自己放棄了正確的價值觀念,忘記了「忠、孝、仁、義、禮、智、廉、恥、節」的真正價值,只知物質利益、眼前利害,怎麼會有這麼多醜陋的社會現象存在?

三百多年前,漢族服飾雖然在異族的鐵蹄下消亡了,但是在那個慘烈的故事中,華夏先祖的精神卻永遠的刻在了歷史的年輪上,這本是比文物珍寶更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國之精魂所在。如果不是某些自作聰明人與別有用心的人親密合作,循着所謂「與時俱進」「順應潮流」為邏輯,打着「為了****」的幌子,刻意歪曲、抹殺歷史事實;僅以成敗論英雄,歌頌屠夫,忽視人民的鮮血與痛苦,愚民、愚國、愚世界(雖然未愚成功)、愚自己,挑釁、否定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念,鄙夷、顛倒華夏的民族文化精神,又怎麼會造成這個道德缺失、思維混亂、價值失衡的中國社會!!!

復興漢服、澄清漢服歷史,尊重華夏人民為了保存民族衣冠而付出的血與淚,尊重生命的價值,還原那些劊子手們應得的評價,正是「仁」德觀念具體體現。

我們復興漢服,不是為清算舊時恩怨,更不應怨婦一樣,只知躲在角落裏痛苦啜泣。我們需要的是去發掘、弘揚漢服所承載的民族文化精神、那個我們祖先用鮮血與淚水支撐   

  1. 有章法地宣傳。趕快練好口才和修養吧,順便學點心理學也是有必要的,對不了解的人態度要好,切忌急功近利。標準是天風兄那樣不慍不火,心平氣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有,有網友建議平時準備好漢服的宣傳詞,在各種問題下可以有針對地應答——這是針對初級階段的基本策略,也是漢服先導者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2. 有對象有重點地宣傳。不管什麼時候都無法否認,社會總是存在一群帶動群體,這些人包括:學生、文化界的名人、常在電視上露臉的明星等。商家是個非常好的途徑——這些都是不應該被忽視的捷徑。
  3. 如果以上兩階段進行順利的話,那下一步就是及時自省了——在取得一定進展後人往往容易迷失了原來的動機——我們的目標不是僅僅停留在服飾上。恢復的漢家衣冠理應是神聖而莊重的,是重大隆重的場合代表我們民族的標誌,不能為了商業利益降低了漢服的檔次,不能為了純美觀而捨去了許多規範,我不反對改良的漢服,但改良形式絕不能成為未來漢服的主流,那樣,我們的復興運動就是一次失敗的運動。
    切記漢服的文化象徵意義。所以,除了形制上要規範外,着漢服的禮儀等也得強調。
  4. 為了我們共同的事業,讓我們攜手共進。目前,漢文化服復興之路上已出現了分歧。比如不同的漢文化網之間竟然也存在一些芥蒂。有的眼中揉不的沙的網友對自己的「同道中人」惡語中傷、亂扣帽子,什麼「偽中華主義」都出來了,把自己搞的跟紅衛兵一樣,看誰都是「藏在革命隊伍里的間諜分子」。不說是殊途同歸,至少也有着一致的遠大目標,那麼,在對待有爭議的問題,對待沒有完全「覺醒」的同胞,為什麼不能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計較與尖刻呢?如果我們內部都搞得水火不容,不光讓外人看笑話,對我們的事業也沒有任何好處。

天漢算是漢文化服飾論壇的新秀了,以服飾和文化的宣傳為主,有人指責我們對於服飾之美強調多了些,而對民族及歷史意義的強調少了一些,無視血淚史,只是一群穿着漢服沒有漢心的人。當然,天漢宣傳的方式是比較平和,因為我們的目的之一是能給儘可能多的朋友啟蒙,力爭以最自然和平和的態度使漢服的概念深入人心。我們的論壇更應該像課堂而不是戰場,何況我們根本就沒有要遮掩和迴避什麼敏感問題。

總之,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天漢的一名管理員,我本着最真誠的願望,由衷希望:所有的漢文化服飾網,攜起手來!所有的漢文化復興者,攜起手來!


作者:蒹葭從風。二零零五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