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汉服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舄(xì,戏)

是在底子下面再加一层木底。(很像现在在底子上加掌)的鞋。这是先秦的名称,到汉代时这种两层底儿的鞋改称为屦了。郑玄《周礼·屦人》注:“复下(两层底)曰舄,褝(单层)下曰屦。古人言屦以通于复,今世(汉代)言屦以通于褝,俗易(改变)语反与?”崔豹《古今注》:“舄,以木置屦下,干腊(xī,西。在这里也是干的意思)不畏泥湿也。”这样看来,舄的作用很像现在的胶底鞋或雨鞋。《方言》:“自关而西……中有木者谓之复舄。”这说明周秦的旧名在汉代还流行在关西的俗语中。《诗经·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这是说诸侯们来行会同之礼,佩朱芾、穿朱黄色的舄,按其尊卑列位。《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公孙指周成王,这是形容他长得高大美好,服饰很盛。)毛传:“赤舄,人君之盛屦也。”后代常以舄为帝王所服,如《汉书·东方朔传》:“[汉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详后),足履革舄。”颜注:“革,生皮也。不用柔韦,言俭率也。”但同时也逐渐用为一般鞋履的别称,如《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酒器)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杯(杯)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