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

来自汉服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正月的花神是柳梦梅,二月的是杨贵妃。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其风俗多是郊游雅宴,盛唐即有此风,参加者多是些骚人墨客,有时也有亲朋好友,在观景赏花中饮酒赋诗,欢声笑语,持续不断。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


各地花朝節

旧街花朝节 杭州西溪花朝节 宁波花朝节


記載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 ——南宋《梦粱录·二月望》 “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中华全国风俗志》 “燕地寒,花朝 节后,余寒犹厉。” ——袁宏道《满井游记》


傳承意義

花朝节得以在八百年不间断的流传发展,是因为花朝市场成为当地村民及附近群众日常经济的重要补充,花朝节的存在,不仅满足当地群众民众的购买需要,也提供给民众难得的旅游休闲机会,更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最初的花朝庙会发展到物质交流会至如今的旅游文化节,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积极宣传和引导,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使它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演变,充满着生命力。花朝节的流传发展已不仅仅是庙会的市场,更在当地成为一种民俗习惯,成为一种节日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