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茶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警告:您没有登录。如果您做出任意编辑,您的IP地址将会公开可见。如果您登录创建一个账户,您的编辑将归属于您的用户名,且将享受其他好处。

该编辑可以被撤销。请检查下面的对比以核实您想要撤销的内容,然后保存下面的更改以完成撤销。
最后版本 您的文字
第1行: 第1行:
''' 茶道'''(拼音:chá dào 英语:tea ceremony) ,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
== 简介 ==
 +
 
 +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 (拼音:chá dào 英语:tea ceremony) 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
 
  
 
== 茶类 ==
 
== 茶类 ==
第6行: 第9行:
  
 
 基本茶类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基本茶类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类:以六大茶类作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紧压茶、速溶茶、茶饮料等。
 
 再加工茶类:以六大茶类作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紧压茶、速溶茶、茶饮料等。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第20行: 第19行:
  
 
 儒道佛教与茶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三家思想的统一形成了今天中国茶道精神,“道”一般是指事物的来源、本质和规律。中国茶道是指饮茶过程中的技艺、美学观点以及茶礼仪中的哲理和道德原则。三教合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结合茶叶栽制,饮用的变革和审美观点的变化发展,规定和影响着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道的内在本质就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统一。
 
 儒道佛教与茶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三家思想的统一形成了今天中国茶道精神,“道”一般是指事物的来源、本质和规律。中国茶道是指饮茶过程中的技艺、美学观点以及茶礼仪中的哲理和道德原则。三教合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结合茶叶栽制,饮用的变革和审美观点的变化发展,规定和影响着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道的内在本质就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统一。
 +
 +
  
 
== 茶道形式 ==
 
== 茶道形式 ==
 +
  
 
=== 煎茶 ===
 
=== 煎茶 ===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宋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唐代。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宋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唐代。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第37行: 第37行:
 
=== 工夫茶 ===
 
=== 工夫茶 ===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
 清代 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 抹茶 ===
 
[[File:Powderedgreentea.jpg|thumb]]
 
抹茶则是另一种吃茶的方式:将新茶叶用蒸汽杀青,然后不捣碎烘干并置于冷库中保存以增加甜味;在使用前再经过切割等工序将大片茶叶分割为0.3厘米左右的小块,然后使用石磨磨成微粉状。经过温碗(用温水冲洗茶具)、调膏(加入抹茶及少量水)及点茶(使用茶筅打出泡沫)三项工序后,即成为了抹茶。
 
  
抹茶起源于中国的隋朝,在唐朝、宋朝达到顶峰,特别在宋朝,已经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艺(点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自明朝以来,中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点茶便告失传,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九世纪末(日本的平安中期)抹茶随日本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点茶被日本人民所接受并推崇,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茶道。
 
  
 
== 茶道用具 ==
 
== 茶道用具 ==
 +
  
 
=== 置茶器 ===
 
=== 置茶器 ===
  
#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 理茶器 ===
 
=== 理茶器 ===
  
#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 茶刀:取、倒茶叶。
+
  茶刀:取、倒茶叶。
  
 
=== 分茶器 ===
 
=== 分茶器 ===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 品茗器 ===
 
=== 品茗器 ===
  
#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圖片請求 功夫茶茶具(5张) -->
+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
 功夫茶茶具(5张)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涤洁器 ===
+
== 5. 涤洁器 ==
  
#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 其它 ===
 
=== 其它 ===
  
#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
 
  
 
== 茶道发展 ==
 
== 茶道发展 ==
  
 
 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词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词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第108行: 第105行: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请注意您对汉服百科的所有贡献都被认为是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1.3或更高版本下发布,请查看在汉服百科:版权的细节。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
您同时也要向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内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不要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发表!

取消 | 编辑帮助(在新窗口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