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改良派

删除88字节, 11年前
无编辑摘要
前言:汉服“改良”与“无需改良”之争
 
 
很长时间以来,在各汉服论坛、汉文化论坛的很多讨论中,有大量谈及、涉及汉服复兴过程中汉服是否需要“改良”的问题,正反双方往往争执不下,各有其观点和论据。其实,更理论化地表达,这一争论涉及到汉服复兴过程中“传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命题。
 
笔者个人不喜欢使用“改良”一词,认为这种表述是不够严谨的。“改良”含有这样的隐含语境: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存在缺陷,或者与其存在环境有不协调之处。我个人一向提倡以“发展”一词取代“改良”,“发展”一词内涵更准确、适切,含有事物自然演化、主动进化、积极演进的正面含义。
''' “改良”论者有如下的一些看法 '''
传统的汉服已年代久远,如今人们的服饰审美社会心理、当代社会生活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服应“复兴”而不是“复古”; 传统、经典的汉服结构形态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相比,显得相对不便,必须“改良”; 太传统的汉服在现代生活中显得过于“另类”,汉服应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否则人们不容易接受,为了汉服的社会接受性起见应当予以“改良”
''' “无需改良”论者有如下一些观点 '''
汉服有数千年的发展和生活历史,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已非常完备,我们的祖先早已充分考虑、并且实际体现了汉族服饰的生活便利性、实用性问题; 汉服是一种民族服饰,具有一以贯之的民族文化、审美价值传承性,盲目改良的汉服,无法保证其民族特色、文化纯正性,难以保证其是否“汉服”; 作为民族服饰的汉服是一种民族身份认同与民族感情、民族意识的外在体现,换言之,汉服是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之一,必须严肃以待,不能“游戏汉服”; 先“继承”而后“改良”,否则“改良”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 历史与现实:汉服复兴问题上的“继承—发展”辨证关系浅析 ==
汉服复兴问题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汉服是一种有着数千年辉煌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服饰体系,她独成一统,曾以极其丰富的文化礼仪内涵、高超的美学水准、非凡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生活实用价值而著称于世,甚至成为东方服饰文化体系的默认标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地影响了泛中国文化圈内各国的主流服饰风格, 如中国周边的高丽、琉球、古越南、日本、东南亚等各国的传统服饰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汉服的烙印,甚至完全可以认为是汉服体系的分支;汉服是因为暴力、非正常因素而消亡的,她承载了、记录了太多的昔日民族文化荣耀与历史屈辱、民族苦难。 
因此,汉服是我们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独特的民族气质。越是民族性的文化,就越有其唯一性、独特性,就越有其世界性的文化存在价值。汉服作为一张民族文化的“名片”,必须全面地继承,作为一个优秀民族的后裔,我们对此责无旁贷。
当代世界正处于一个以西方文明为强势文明的时代,西方服饰文化已事实性地主导着世界服饰文化的总体潮流与演化趋势;近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日趋强大,与此同时,国民的民族文化意识在觉醒,人们充满了民族文化寻根的期盼与渴望,并且这种文化寻根心理必将伴随着我国国力的强大而日益清晰、日益炽烈。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已初现曙光,并且必将势不可挡;但是在西方文化依然强势的条件下,这一进程将不可能在短期内很快完成。勿庸讳言,在民族文化意识复苏的今天,汉服复兴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各种现实困难。汉服能否复兴?能复兴到什么程度?已完全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服饰文化”竞争,实际上,在其背后更是不同整体文化影响力之间的长期较量。汉民族服饰文化复兴的过程中,依然充满了各种阻力和困扰,包括“传统服饰文化”价值观之争、“回归传统”与“批判传统”的社会服饰文化心态之争,服饰文化历史、社会心理惯性的“固持—化解”之争,东西服饰文化影响力涨消与统治地位之争……尽管汉服曾经极度辉煌,但在退出历史舞台、停止发展数百年以后,全面恢复传统汉服已经很难实现。因而,在相对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迅速补上空缺的汉服“发展”历史断层,对汉服的持续复兴就显得极为重要;单纯的“恢复汉服”是不可行的,完整的“汉服复兴”中,必须含有汉服“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汉服复兴过程中,对现代汉服体系的设计和构想,是汉服复兴整体策略的重要一环。从汉服复兴事业的宏观策略上看,现代汉服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汉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当代服饰文化背景,必须将“傳承”与“发展”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体系的设计与构想,既要充分体现优秀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整体继承与充分发展,又要将民族服饰文化复兴的美好理想、信念与可行、最佳现实策略结合起来。片面地强调“传统”的正统地位,就会失之于偏颇的复古主义和保守主义,在汉服宣传与推广上将无法产生广泛的社会示范效应和最佳社会影响,难以调动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加入汉服复兴;而片面、过份地强调汉服要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与当今服饰文化现实主流环境,就会失之于“流行”主义、“快餐”主义,就会迷失民族服饰文化传统的深厚历史本源,民族固有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就难以为继。换句话说,这将使我们在民族服饰文化的演进上处于“既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往何处去”的尴尬境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统和特色最终可能湮灭于强劲的西方服饰文化潮流之中。
在汉服复兴过程中,对现代汉服体系的设计和构想,是汉服复兴整体策略的重要一环。从汉服复兴事业的宏观策略上看,现代汉服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汉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当代服饰文化背景,必须将“传承”与“发展”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体系的设计与构想,既要充分体现优秀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整体继承与充分发展,又要将民族服饰文化复兴的美好理想、信念与可行、最佳现实策略结合起来。片面地强调“传统”的正统地位,就会失之于偏颇的复古主义和保守主义,在汉服宣传与推广上将无法产生广泛的社会示范效应和最佳社会影响,难以调动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加入汉服复兴;而片面、过份地强调汉服要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与当今服饰文化现实主流环境,就会失之于“流行”主义、“快餐”主义,就会迷失民族服饰文化传统的深厚历史本源,民族固有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就难以为继。换句话说,这将使我们在民族服饰文化的演进上处于“既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往何处去”的尴尬境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统和特色最终可能湮灭于强劲的西方服饰文化潮流之中。
3. == 从民族服饰文化“继承—发展”连续性出发的汉服分类—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 ==
所谓“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是一个从传统汉服文化礼仪内涵、形制特征继承程度上划分的多层次性分类体系,该体系认为,对传统汉服体系应既充分继承、又有所发展。笔者所提出的“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其意义就在于:在汉服断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积极地、策略性地实现“从古到今”的相对连续过渡,也希望为人们提供了多个层次的汉服自由选择,以适应处于不同“知识—文化”水准的各现代社会阶层;这个“多层次体系”还有利于消除人们在古今服饰文化时差上的历史、心理隔阂,使社会尽快接受汉民族服饰并产生自然亲近感。传统规范汉服,简称“传统汉服”。这类汉服承担着继承汉族传统服饰文化艺术、民族礼仪的功能,适于重大的、正式的、严肃的高规格礼仪场合使用。
所谓“多层次现代 这类 汉服 体系” 在形制上禀承传统,结构、尺寸考据有度 是一个 布料、配色、纹饰、附属件尽量 传统汉服 古,具有高度的民族 文化 礼仪内涵 、形 特征继承程度上划分的多层次性分类体系 作精良 该体系认为 艺术品味极高 对传统汉服体系应既充分继承 价格不菲。它代表着民族文化、礼仪、艺术 又有所发展。笔者所提出 习俗 的“ 多层次现代汉 体系 饰名片 ,其意义就在于:在汉服断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积极地、策略性地实现“从古到今”的相对连续过渡,也希望 。作 人们提供了多个层次 盛大场合 的汉 自由选择 以适应处 官方人士可用 不同“知识— 国际交往、国内重要政治、 文化 ”水准的各现代社会阶层 、艺术典礼场合 民间人士可用于重大传统民族节日、婚礼、成人礼、毕业典礼、寿辰、家祭等严肃场合及 “多层次体系”还有利于消除 们在古今服饰 重要正规社交、 文化 时差上 艺术活动场合穿着。传统规范汉服是高规格汉礼服 历史、心理隔阂 不二之选 使社会尽快接受汉 兼有 民族服饰 并产生自然亲近感 艺术品收藏价值。这类汉服,重在民族文化、礼仪、习俗的传承,不适于一般性场合穿着,因而必需严格遵守传统,穿着方便与否的考虑是次要的,否则将缺乏文化礼仪内涵 。传统规范汉服 的使用频率虽然不高 简称“ 但是在民族礼仪、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传统 汉礼服功能的保留与延续,是 汉服 ”。这 复兴的基本底线和基本目标,也是其他各 类汉服 承担着继承汉 的“民 传统 服饰文化 艺术、 标准”。从根本上说,传统规范汉服能否复兴?是以 民族 礼仪 文化整体复兴为根本社会背景条件 功能 适于重大 如果缺乏汉服生存和发展所需要 、正式 社会文化环境,单纯 、严肃 汉服复兴是根本不可能 高规格礼仪场合使用
现代发展汉服,简称“现代汉服”。这类汉服以传统形制、服饰文化特征为主体,在布料、纹饰图案、局部结构上可适当放宽,允许适当的发展,以适应现代服饰工艺技术发展、社会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汉服从来都是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汉服也不例外。对比日韩当代民族服装,我们可以看到,多数日韩百姓家居、婚娶、节日所着民族服装,在面料选择上使用机织布,在裁剪上部分使用立体裁剪,在穿戴繁琐性上大大简化,这是对正宗传统汉服既合理继承,又适当发展。因此,现代汉服的主流,应当是对正宗传统汉服的合理、适度发展,在形制上部分生活化(比如袖长不必回肘,曲裾和襦裙有机结合),在做工、面料上采用现代工业技术,降低成本。这样发展而来的现代汉服,其地位将与各民族的当代民族服装相当,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程度处于传统汉服和汉服元素时尚装之间,可用于一般性的礼仪场合穿着之用,如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喜庆日、各类社交聚会等,其穿着适用范围比传统规范汉服更广泛,使用频率更高。
汉服元素时尚装,简称“汉式时装”。 这类 在形制上禀承传统 结构、尺寸考据有度,布料、配色、纹饰、附属件尽量从古,具有高度的民族文化、礼仪内涵,制 可以看 精良,艺术品味极高,价格不菲。它代表着 民族 服装 文化 、礼仪、艺术、习俗的“ 元素与当今主流西式 服饰 名片”。作为盛大场 体系相融 合的 时尚服饰,属于“泛 ”的范畴。这类时装设计灵活自由 官方人士 在服饰文化上 集古今元素 国际交往、国内重要政治 一体 融中西风格于一炉,可以充分展示当代服饰设计师们的服饰 文化 素养和 艺术 典礼场合 设计才华 民间人士可用于重大 对消费者而言,汉式时装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对 传统民族 节日、婚礼、成人礼、毕业典礼、寿辰、家祭等严肃场合及个人重要正规社交、 服饰 文化 艺术活动场合穿 的固守和追忆。随 传统 规范汉服是高规格汉礼服 民族文化 不二之选 复兴 兼有民族服饰艺术品收藏价值。 这类 饰必将拥有很大的市场 重在 民族 服饰 文化 、礼仪、习俗的传承 保护方面看 不适于一般性场合穿着,因而必需严格遵守 汉式时装亦可为 传统 ,穿着方便与否的考虑是次 规范汉服、现代发展汉服提供必 要的 ,否则将缺乏 社会服饰 文化 礼仪内涵 认同基础 传统规范 当然,“ 汉服 的使用频率虽然 元素时尚装”严格说来已 能称为汉服 在民族礼仪、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具 一种多少带 很高的地位;传统 点“ 礼服功能 风” 保留与延续 现代装 ,是 一种“泛 汉服 复兴的基本底线和基本 ”。 也是其他各类 社会对 汉服 尚不太了解、缺乏亲近感,大多普通人士极易接受这一层次,而且其穿着范围、场合存在的约束较小,与目前 “民族 现实 服饰文化 标准” 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也极易衔接 从根本上说,传统 汉式时装虽然不是正 的“ 汉服 能否复兴?是以 ”,但在 民族 服饰 文化 整体复兴为根本 社会 背景条件 心理认同、心理过渡方面将产生非常积极 影响 如果缺乏 有利于消除因 汉服 断代而客观 和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环境,单纯的汉服复兴是根本不可能 历史心理隔阂
现代发展 == 汉服 ,简称 复兴过程中 现代汉服”。这类汉服以传统形制、服饰文化特征为主体,在布料、纹饰图案、局部结构上可适当放宽,允许适当的发展,以适应现代服饰工艺技术发展、社会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汉服从来都是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汉服也不例外。对比日韩当代民族服装,我们可以看到,多数日韩百姓家居、婚娶、节日所着民族服装,在面料选择上使用机织布,在裁剪上部分使用立体裁剪,在穿戴繁琐性上大大简化,这是对正宗传统汉服既合理 继承 ,又适当 发展 。因此,现代汉服的主流,应当是对正宗传统汉服的合理、适度发展,在形制上部分生活化(比如袖长不必回肘,曲裾和襦裙有机结合),在做工、面料上采用现代工业技术,降低成本。这样发展而来的现代汉服,其地位将与各民族的当代民族服装相当,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程度处于传统汉服和汉服元素时尚装之间,可用于一般性的礼仪场合穿着之用,如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喜庆日、各类社交聚会等,其穿着适用范围比传统规范汉服更广泛,使用频率更高。    汉服元素时尚装,简称“汉式时装 。这类服装,可以看作汉民族服装文化元素与当今主流西式服饰体 相融合的时尚服饰,属于“泛汉服”的范畴。这类时装设计灵活自由,在服饰文化上可集古今元素于一体、融中西风格于一炉,可以充分展示当代服饰设计师们的服饰文化素养和艺术设计才华;对消费者而言,汉式时装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对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固守和追忆。随着传统民族文化 复兴,这类服饰必将拥有很大的市场,从民族服饰文化保护方 看,汉式时装亦可为传统规范汉服、现代发展汉服提供必要的社会服饰文化认同基础。当然,“汉服元素时尚装”严格说来已不能称为汉服,而是一种多少带有点“汉风”的现代装,是一种“泛汉服”。目前,社会对汉服尚不太了 准确理 、缺乏亲近感,大多普通人士极易接受这一层次,而且其穿着范围、场合存在的约束较小,与目前的现实服饰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也极易衔接。汉式时装虽然不是正规的“汉服”,但在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心理认同、心理过渡方面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消除因汉服断代而客观存在的历史心理隔阂。==
4. 汉服复兴过程中“继承—发展”关系的全面准确理解    在目前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世界上众多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都共同面临着被边缘化、日趋消亡的危机;因满清统治者实行文化控制的特定历史,作为一个民族服饰体系从整体上说汉服曾经消亡数百年,因而其保存、重生、复兴的客观困难与其他弱势民族服饰体系相比要大得多,存在各种重大的障碍性因素:传统民族文化的淡漠;现实政治环境的制约;社会服饰文化历史心理惯性的阻力;汉服体系专门研究、技术经济、市场力量方面的缺乏…
笔者认为,汉服复兴过程中,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这一辨证关系在理论上是不难理解的,关键在于如何很好地贯彻到汉服复兴的现实策略中。
总之“现代汉服体系”中不同类型的汉服,有的更侧重于传统服饰文化、礼仪的继承功能,有的兼顾传统继承和生活适用性功能,有的更侧重于服饰实用功能、满足日常服饰的丰富多彩性要求。笼而统之地、一概而论地讨论汉服“改良”与“无需改良”,都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不严谨的。
  以往的汉服“改良”论者、汉服“无需改良”论者的观点尽管都表明了部分道理,有合理可取之处;但是争论双方都存在着片面、偏颇之处。在第1部分,笔者已举出了“改良”论和“无需改良”论者的若干观点和依据,以下有针对性地评析如下:
传统的汉服已年代久远,如今人们的服饰审美社会心理、社会生活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服应“复兴”而不是“复古”;
评论:诚然,汉服复兴不是单纯的复古,但是,传统的汉服体系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其意义是弄清汉服的服饰文化渊源和汉服的服饰民族文化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规范汉服的保留是非常必要的,严格的服饰文化规范也是必要的。如果对强调传统规范汉服保留必要性的人一律斥之为“复古”、“守旧”,这种观点将是极其错误的。
经典的汉服形态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相比显得相对不便,必须“改良”;
评论:这种说法过于绝对,现代汉服体系应该是分类的,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生活化的,应区分礼服、常服、时装之别,汉礼服上表现的更多是服饰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生活方便与否是次要的,礼服、尤其是重大场合的礼服还是要更多地继承传统,而非忙于“改良”,否则过多“改良”的汉礼服将丧失其历史、传统文化内涵。
太传统的汉服在现代生活中显得过于“另类”,汉服应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否则人们不容易接受,为了汉服的社会接受性起见应当予以“改良”;
评论:要改变这一现状,靠单方面的适应大众现实服饰文化口味是不全面的,应当双管齐下:一方面以传统规范汉服的深厚文化内涵来引导,传统汉服文化的保留是汉服复兴的最基本目标;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推广含有汉服元素的时装,能潜移默化地拉近“传统”与“现代”的距离。其中,前者实际上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复兴息息相关,所谓“汉服复兴,功夫在’服’外?”也就是这个意思;而后者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相对规范的汉礼服为社会所接受”的必要铺垫策略,也可以作为汉服复兴更加广泛的目标。
'''对“无需改良”论者典型观点的评论''':
对“无需改良”论者典型观点的评论:   汉服有数千年的发展和生活历史,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已非常完备,我们的祖先早已充分考虑、并且实际体现了汉族服饰的生活便利性、实用性问题。
评论:如上所评,汉礼服禀承传统固然重要,但是对于一般性场合的汉常服而言,必须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现代服饰文化环境,必须更多地考虑到简便性、实用性,这一点也是不容否认的,况且所谓古代汉常服的实用性也是相对于当时的经济、技术、工艺水平和生活方式而言的。
汉服是一种民族服饰,具有一以贯之的民族文化、审美价值传承性,盲目改良的汉服,无法保证其民族特色、文化纯正性,难以保证其是否“汉服”;
评论:以上观点适用于汉礼服层次,就其价值取向上说本来没有问题,遗憾的是持此观点的一部分朋友对“汉服元素时尚装”常持不必要的反感态度,这是不必要的、也是欠考虑的。事实上,无论是“正宗”的汉礼服、还是很好地运用汉服元素设计的“汉式时装”,在目前都局限于极为有限的狭小圈子,未能为社会所全面接受;“汉式时装”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它对汉服文化的复兴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事实上,汉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好坏,不在于汉式时装冲淡了“民族服饰文化主题”和“主流”,而在于传统汉民族服饰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远不够系统、深入,可以认为:汉服文化的系统整理、深入研究工作才是汉服民族特色、文化正宗的根本保证,排斥、歧视“汉式时装”并非正确、适当的态度。
作为民族服饰的汉服是一种民族身份认同与民族感情、民族意识的外在体现,换言之,汉服是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之一,必须严肃以待,不能“游戏汉服”。
评论:从汉服复兴的整体而言,汉民族服饰文化复兴运动本来就含有重大民族精神含义,其本身就是这一民族感情、民族意识的外在体现之一;就参与其中的个体而言,参与者的个人精神境界自然是有高有低,认识深入程度有别,从社会学角度而论这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现象,因而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服务于汉服复兴这一整体目标,所有各层次的汉服爱好者至少体现了一种对汉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都是应该鼓励和嘉许的。片面地、空洞地强调汉服复兴的“民族精神”主旨、甚至企图否认“汉服文化复兴”所固有的精神意义,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理解和态度。因此在“传统倡导者”和“发展倡导者”甚至“汉式时装偏好者”之间,并不存在谁崇高、谁“低俗”的问题,而仅仅反映在汉服“继承—发展”问题上存在认识、理解方面的分歧。
先“继承”而后“改良”,否则“改良”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评论:从民族服饰文化 “继承 —发展 关系的整体逻辑和哲学理解层次 言,这种说法当然是正确的;但从汉服复兴的现实策略、具体操作手法上看,这种“逻辑先 “改良 次序 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传统服饰文化的全面系统研究和深入整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换言之 否则 改良 继承 无源之水 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即使在此一阶段,也并不意味其它类型的汉服就不能推广 无本之木 “现代发展汉服”就不应研究,汉式时装就不应推广
评论:从民族服饰文化 需知, 继承—发展”关系的整体逻辑和哲学理解 层次 而言,这种说法当然是正确的;但从 现代 汉服 复兴的现实策略、具 操作手法上看,这种“逻辑先后次序 ”的 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传统服饰文化的全面系统研究 建立 深入整理,是一个逐步 完善 的过程,换言之,“继承”也是 需要 个逐步深化 段相当长 过程;即使在此一阶段 时间 也并不意味其 类型 汉服就不能推广 结构和体系内容也需要“社会接受” 、“ 现代发展汉服 历史接受 就不应研究,汉式时装就不应推广 的实际检验
需知,“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它的结构和体系内容也需要“社会接受”、“历史接受”的实际检验。
5. == 几点结论 ==
“改良”的说法不严密,以“发展”一词代替更准确;
汉服复兴过程中,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究竟是重于“继承”还是重于“发展”?要依汉服的类别、功能、使用场合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在充分继承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现代汉服”类的“发展”是必须的,关键在于“如何发展”、“有多大程度的发展”是合适的?
汉服断代的特殊历史背景造成了民族服饰文化认同上的历史心理隔阂,这是汉服复兴所现实面临的重大困难之一,也是汉服复兴者必须充分运用智慧、策略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传统汉服、现代汉服、汉式时装有着不同的文化定位、承担着不同的服饰功能,各有着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三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不应厚此薄彼。
-----作者 汉唐神韵
401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