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众的双向误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汉服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8行: 第8行:
 
## 望文生义:未曾区分汉朝服装和汉民族服装,进而认为汉服运动的是恢复古汉朝服饰的复古活动。
 
## 望文生义:未曾区分汉朝服装和汉民族服装,进而认为汉服运动的是恢复古汉朝服饰的复古活动。
 
## 自然淘汰论:因为不知道剃发易服,进而认为汉服因为自身问题,不适应现代社会而被淘汰的过时古装
 
## 自然淘汰论:因为不知道剃发易服,进而认为汉服因为自身问题,不适应现代社会而被淘汰的过时古装
## 认为是行为艺术:无法区分影楼装、影视古装、Cosplay和现代人所复兴之汉服的区别。
+
# 认为是 脑残的 行为艺术:无法区分影楼装、影视古装、Cosplay和现代人所复兴之汉服的区别。
# 认为汉服运动 实际 是一群服装商家为商业利益而发起的活动。
+
# 认为汉服运动是一群服装商家为商业利益而发起的活动
 +
# 认为汉服运动是儒学复古的延续
  
  
第24行: 第25行:
 
#国民历史教育中缺乏对剃发易服的系统介绍。
 
#国民历史教育中缺乏对剃发易服的系统介绍。
 
#受政治实用性史观和官方民族政策的影响,元、清两朝的历史地理,以及对明朝的历史评价有失偏颇。
 
#受政治实用性史观和官方民族政策的影响,元、清两朝的历史地理,以及对明朝的历史评价有失偏颇。
===  大陆 官方民族政策 ===
+
=== 官方民族政策 ===
 
#自中华民国起,受政治需求影响,国族与民族的概念长期被刻意混淆。
 
#自中华民国起,受政治需求影响,国族与民族的概念长期被刻意混淆。
 +
=== 实用民族主义 ===
 +
#实用民族主义的出发点并非对本族悠远历史文化的认同,而是能为民族带来何种具体好处。接合基础国民教育的缺失,实用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大众中广为盛行。
 +
=== 民族认同感的沦失/自卑感 ===
 +
#强势西方文化引发的普遍民族认同感缺失。
 
=== 民俗流变 ===
 
=== 民俗流变 ===
 
#尽力数百年的遗失,古代先民的风俗和思想普遍流失。
 
#尽力数百年的遗失,古代先民的风俗和思想普遍流失。
# 强势西 文化引发 普遍民族认同感缺失
+
 
 +
 
 +
 
 +
== 化解策略 ==
 +
#基本原则:传递正能量。无论是古风还是是现代,只要能以实际行动合理展示所倡导的优雅、儒雅、美丽、质朴,即便不能立即说服受众,依然会带来正面的效果。反之,无论形式是否“现代化”,只要行动中传递出负面的形象,则负面的那部分内容,始终会带来其负面的影响。
 +
#必须有耐心,注意用语和礼貌,维持传播者的正面形象,区分对待受众出于心理因素(受众的面子,炫耀、自大心理)的质疑和原则性的质疑。
 +
# 对于持有复古偏见者:力求在传播和劝解的 式不要与时代脱节,尽量使用流行的方式。
 +
#以实际行动(穿出去)取代无止境 争议:从众心理导致很多人难以被说服,因此传播往往比辩论更重要

2013年5月18日 (六) 19:45的最新版本

汉服运动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普遍存在对彼此的误解。这种误解往往引发不必要的争执,并转移了所交流的话题,严重影响了汉服被大众对汉服复兴运动的认可程度。


主要误解[编辑]

大众对汉服复兴者的误解[编辑]

  1. 认为汉服运动是恢复古装的活动
    1. 望文生义:未曾区分汉朝服装和汉民族服装,进而认为汉服运动的是恢复古汉朝服饰的复古活动。
    2. 自然淘汰论:因为不知道剃发易服,进而认为汉服因为自身问题,不适应现代社会而被淘汰的过时古装
  2. 认为是脑残的行为艺术:无法区分影楼装、影视古装、Cosplay和现代人所复兴之汉服的区别。
  3. 认为汉服运动是一群服装商家为商业利益而发起的活动。
  4. 认为汉服运动是儒学复古的延续。


汉服复兴者对大众的误解[编辑]

  1. 先见为主地将反对者定性:
    1. 将反对者定性为:满遗、愤青。
  2. “先觉者”的自我优越感,引发传播者傲慢的态度和举止,导致受众的反感。


深层原因[编辑]

国民基础教育(语文教育)的缺失[编辑]

  1. 国民语文、艺术教育中缺乏对服饰文化流变的系统介绍。
  2. 国民历史教育中缺乏对剃发易服的系统介绍。
  3. 受政治实用性史观和官方民族政策的影响,元、清两朝的历史地理,以及对明朝的历史评价有失偏颇。

官方民族政策[编辑]

  1. 自中华民国起,受政治需求影响,国族与民族的概念长期被刻意混淆。

实用民族主义[编辑]

  1. 实用民族主义的出发点并非对本族悠远历史文化的认同,而是能为民族带来何种具体好处。接合基础国民教育的缺失,实用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大众中广为盛行。

民族认同感的沦失/自卑感[编辑]

  1. 强势西方文化引发的普遍民族认同感缺失。

民俗流变[编辑]

  1. 尽力数百年的遗失,古代先民的风俗和思想普遍流失。


化解策略[编辑]

  1. 基本原则:传递正能量。无论是古风还是是现代,只要能以实际行动合理展示所倡导的优雅、儒雅、美丽、质朴,即便不能立即说服受众,依然会带来正面的效果。反之,无论形式是否“现代化”,只要行动中传递出负面的形象,则负面的那部分内容,始终会带来其负面的影响。
  2. 必须有耐心,注意用语和礼貌,维持传播者的正面形象,区分对待受众出于心理因素(受众的面子,炫耀、自大心理)的质疑和原则性的质疑。
  3. 对于持有复古偏见者:力求在传播和劝解的方式不要与时代脱节,尽量使用流行的方式。
  4. 以实际行动(穿出去)取代无止境的争议:从众心理导致很多人难以被说服,因此传播往往比辩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