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务实自主推进汉服回归社会”的版本间的差异
(以“ 近日北京奥运会的颁奖制服与公众见面,尽管之前已经有了汉服落选的心理准备,但真正等到方案发布之际,说自己不失落...”为内容创建页面)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内容梗概 == | ||
+ | == 创作背景 == | ||
+ | |||
+ | == 影响 == | ||
+ | |||
+ | == 原文 == | ||
近日北京奥运会的颁奖制服与公众见面,尽管之前已经有了汉服落选的心理准备,但真正等到方案发布之际,说自己不失落是假的。我想应该思考一下这件事背后的问题,其中有自己过去未意识到的,也有意识到了却没有长久坚持的东西,我也希望就此抛砖引玉,寻求更多立志发扬民族文化、振兴国家的朋友,找到突破从“同道活动”到“民族生活”这一瓶颈的具体措施。 | 近日北京奥运会的颁奖制服与公众见面,尽管之前已经有了汉服落选的心理准备,但真正等到方案发布之际,说自己不失落是假的。我想应该思考一下这件事背后的问题,其中有自己过去未意识到的,也有意识到了却没有长久坚持的东西,我也希望就此抛砖引玉,寻求更多立志发扬民族文化、振兴国家的朋友,找到突破从“同道活动”到“民族生活”这一瓶颈的具体措施。 | ||
2013年5月18日 (六) 20:35的最新版本
内容梗概[编辑]
创作背景[编辑]
影响[编辑]
原文[编辑]
近日北京奥运会的颁奖制服与公众见面,尽管之前已经有了汉服落选的心理准备,但真正等到方案发布之际,说自己不失落是假的。我想应该思考一下这件事背后的问题,其中有自己过去未意识到的,也有意识到了却没有长久坚持的东西,我也希望就此抛砖引玉,寻求更多立志发扬民族文化、振兴国家的朋友,找到突破从“同道活动”到“民族生活”这一瓶颈的具体措施。
这次汉服与奥运颁奖礼服失之交臂,其根本原因是汉服于民间之普及度依然很低。如果设计师在构思时能毫不犹豫地将汉服作为不二之选,这时的大环境应该是民众已将汉服作为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并将其视为维系民族文化血脉的载体。因此,这是我们继续向下分析时必须清楚的问题。
接着来看我们对这件事的心理反应,应该说大部分人都非常失望,而这种失望是建立在我们巨大的期望上的。一些朋友认为,我们此前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只要我们在有限时间内广泛宣传,使汉服成为奥运礼服,民众就会马上接受汉服,这将是事半功倍的。
可以看出,在上述剖析中,这种期望自然有其不合理性,但不合理之中必有合理因素,当然任何合理因素都是有条件、有限度的。那么这种合理因素是什么?我认为,三百多年的内忧外患,既使我们与民族文化产生了隔阂,也同样让新时代的我们,在与世界频繁交往中,逐渐发现这种隔阂,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眷恋亦愈加深厚。正是这种深厚的眷恋,使得短短几年内,曾被禁断的汉服能够重新焕发出活力,此即合理因素。然而每个人的接受程度各异,我们自然可以立刻理解汉服之于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重要性,但还有很多人尚未达到深刻理解的层次。因此,再拿出我们小圈子里“眷恋之情愈深,愈能接受汉服”的观点,去分析更为庞大复杂的全体民众时,就是由合理走向不合理了。
可见,合理因素呈现出不太合理的状况,是源于大环境与我们理想模型之间的差距。如何使这种合理因素起到积极作用,溪山琴况先生《淡化“同道活动”色彩,把汉服引向民族生活纵深》一文(以下简称《生活纵深》)已经指明了方向,我们所需要做的也就是把手头的事情长久而扎实地坚持下去。不管是奥运会,还是其他大型活动,我们当然要努力为汉服争取机会,但是大家抱着一劳永逸的心态,在短时间内把全部精力与希望投入到可取不可靠的事务中去,却忽略将汉服所代表之汉民族文化融入大众生活这一项基本、长期的使命,就有可能在事后造成更大的失落。
就目前来看,汉服活动的同道色彩依然占据主体地位,然而不可否认,很多朋友正努力以新的形式让汉服、让汉族文化跨出学术小圈子,以自信、平和、关注民生的姿态走入社会大家庭。近期广州举办的读书会,即是“把汉服引向民族生活纵深”的一个例子:它一改过去网友内部交流的形式,将汉族文化与社区活动相联系,让普通群众也能欣然参与,这既让更多同胞分享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也为群众的社区生活增添了更多人文色彩。读书会无疑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形式,相信我们也会凭借智慧,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使汉民族的生活方式(包括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重新回到历史的轨道,并自此发展下去。
在汉族文化回归社会的同时,与民众的交流亦十分关键。采用程式化的全面讲解,比如上来就谈汉服形制、汉服发展等问题,时刻担心大众被误导,这不一定就能奏效。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群体的知识结构与阅历,找准切入点来打动心灵。比如面对青年学生,我们需要强调振兴国家的使命感——文化的复兴与民族自信是息息相关的;面对家人和其他长者,我们则要采用关爱的方式,用汉族传统礼仪与道德在家庭、社区营造出和谐的人文气氛;面对追求时尚的上班一族,我们可以先以汉服之美感、汉礼之典雅让他们形成对提升生活品味的渴求,进而再慢慢讲解文化内涵。
此外,对身边的熟人和结识的网友,我们也可根据他们某些喜好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说众多汉服支持者中,很大一部分是透过游戏、动漫接触汉服的,我们就可以借助游戏、动漫中的文化因素来引导这些朋友带着感动走出剧情,眺望现实的汉文化图景。笔者的汉服记忆即是由游戏《轩辕剑四:黑龙舞兮云飞扬》《轩辕剑外传:苍之涛》唤起的。我觉得游戏、动漫领域内的众多朋友都有着极高的文化热情,缺乏的仅仅是专业的文化熏陶,倘若游戏、动漫这一块的汉服活动能够被充分调动,相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该合理的因素也就成为合理。
这次奥运颁奖制服事件,暴露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缺乏统一的声音。如果说侥幸心态是将合理因素变作不合理事实的主观原因,那么没有属于自己的发话权,只能依赖第三方的新闻媒体,则是极不成熟的客观条件。
當前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各家媒体均在为热点、看点竞争,因此我们倡导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一定契合媒体竞争之需,媒体自然也不会秉着严谨的态度,深刻分析汉族文化复兴中的种种因素。最终结果是,我们慷慨陈词罢了,拿到报纸一看就傻了眼,对“抓眼球”有利的细枝末节被极度渲染,而真正的主旨则被无情忽略,诚恳的倾诉变作杂耍般的“行为艺术”,这自然也就对汉服宣传产生了负面影响。几年前,穿汉服坐地铁是天下奇闻,现在穿汉服坐地铁依然是奇闻——汉服宣传,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如何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功能,同时,把因第三方制造所谓“看点”而产生的对大众文化知情权的侵害等等社会不和谐因素降到最低限度,这是我们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溪山琴况先生在《生活纵深》中提到的“加强和媒体的沟通,主动干预媒体报道过程,争取媒体准确、全面、深入报道同道活动,准确传达活动诉求和意图”,已经要求我们务必在宣传中保持本色,但我认为随着形势的变化,积极同媒体沟通肯定是不够的,因为汉服的宣传最终还是要经过媒体筛选“看点”的流水线。
《汉服》一书在今年年初的出版,是一件令诸多热爱民族文化的朋友为之振奋的事情,而该书的问世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否在今后出版更多介绍以汉服为集中体现的汉文化书籍?答案是肯定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几年来我们整理了许多服饰、礼仪、风俗资料,而且也是汉服复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当然,以讲解为主的汉服书籍并不能满足我们自身宣传以及民众对文化认知的要求,而以报道汉服活动为特色的杂志则可与之形成互补,向大家展现活动最为真实的风貌,传达我们对积极、健康、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之民族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并通过大家对近期活动的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华夏衣冠》电子杂志于今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创刊,尽管这只是网络杂志,但我相信由《华夏衣冠》提供的模式也有助于汉服实体杂志的出现,我们期盼熟悉刊物出版的民族文化支持者能够建言献策!
以上就是我对汉服没能成为奥运礼服这一事件的理解,尽管题目很大,很多细节尚未一一论述,但务实、自主的心态无疑是我们突破汉服复兴瓶颈应必备的。“发而不中,反求诸己”源于《礼记·射义》,是溪山琴况先生在包括《生活纵深》在内诸多文章中强调的一句话,其主要意旨在于个人的自省,而自省就是一个暂时排开外界干扰,找寻自身发展规律的过程。这种寻找切合现实规律的做法,即是一种务实的方法,而在此过程中先以自身为矛盾之主体,也正是自主心态的体现。在今后汉服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可能还将经历诸多“发而不中”之事,但相信每一次我们都将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务实、自主之姿应对不利局面,直至将其改造成有利的状况:只要合乎历史的发展规律,前进就永远是大方向。
作者:轩辕民(罡风惊天)
戊子年六月二十(2008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