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眾的雙向誤解

從 汉服百科
於 2013年5月18日 (六) 19:27 由 Hanfuwiki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到: 導覽搜尋

漢服運動的支持者與反對者普遍存在對彼此的誤解。這種誤解往往引發不必要的爭執,並轉移了所交流的話題,嚴重影響了漢服被大眾對漢服復興運動的認可程度。


主要誤解

大眾對漢服復興者的誤解

  1. 認為漢服運動是恢復古裝的活動
    1. 望文生義:未曾區分漢朝服裝和漢民族服裝,進而認為漢服運動的是恢復古漢朝服飾的復古活動。
    2. 自然淘汰論:因為不知道剃髮易服,進而認為漢服因為自身問題,不適應現代社會而被淘汰的過時古裝
    3. 認為是行為藝術:無法區分影樓裝、影視古裝、Cosplay和現代人所復興之漢服的區別。
  2. 認為漢服運動實際是一群服裝商家為商業利益而發起的活動。


漢服復興者對大眾的誤解

  1. 先見為主地將反對者定性:
    1. 將反對者定性為:滿遺、憤青。
  2. 「先覺者」的自我優越感,引發傳播者傲慢的態度和舉止,導致受眾的反感。


深層原因

國民基礎教育(語文教育)的缺失

  1. 國民語文、藝術教育中缺乏對服飾文化流變的系統介紹。
  2. 國民歷史教育中缺乏對剃髮易服的系統介紹。
  3. 受政治實用性史觀和官方民族政策的影響,元、清兩朝的歷史地理,以及對明朝的歷史評價有失偏頗。

大陸官方民族政策

  1. 自中華民國起,受政治需求影響,國族與民族的概念長期被刻意混淆。

民俗流變

  1. 盡力數百年的遺失,古代先民的風俗和思想普遍流失。
  2. 強勢西方文化引發的普遍民族認同感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