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 (文章)/第四章:蓬勃

来自汉服百科
金帅讨论 | 贡献2013年6月6日 (四) 15:58的版本 原文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页>华夏复兴总录>汉服集>文学类>散文卷>漢服 (文章)>第四章:蓬勃

Accessories-text-editor.svg
這是文章
這是由月曜辛寫的一篇文章,不屬於漢服百科的一部分。文章的版權屬於作者所有。

原文

08年,中国一团糟。网络上的几大汉服运动沟通平台也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弄得一团糟,甚至不乏落井下石者,一边冷嘲热讽“汉服运动这是要亡啊”一边不停动用一切手段捣乱。如在百度汉服贴吧,大吧主突然被撤光,捣乱者24小时开着爆吧机器爆吧,小吧主只能删帖不能封人,一切常规汉服讨论、活动召集、活动报道,在一团乱中几乎都没法进行,发帖便秒沉。捣乱者笑嘻嘻的说“一片散沙你们还能做啥”。然而一叶障目的是他,这又不是开金手指了,一己之力怎能改变汉服运动的进程?不过是贴吧没了管理员,碍不着汉服运动整体的前进。


那时候明面上乱是乱,但电脑一关,大家该干嘛干嘛。各地汉服活动照常进行,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该来的总会来,该平息的总会平息,同袍大汉玉筝申请到了吧主,并重新接回子奚。


玉筝的出现,刚开始我跟很多人一样充满了疑惑。不过跟多数人不一样的是,我知道她在申请注册大汉玉筝这个账号之前有另外的“马甲”,并非空降吧主,而是实实在在的吧友、同袍出身。但是那会儿所认识的她很是活泼,让人觉得这姑娘恐怕镇不住场子。之后一路看过来,疑虑终逐渐打消——她付出的时间和责任心,还有为了汉服吧、汉服运动舍弃的东西,只多不少。


根本上我是个很懒的人,无论在汉服吧小吧主还是在大吧主的位置上,我都懒得带头去做些什么。当初申请小吧主,是因为被捣乱的给逼急了,再后来应承下大吧主一职,主要的原因也是被当年小吧主只能删帖的设定给逼急了。比起领头人,我更热衷于当个宣传员、接待员和清扫员,或者当个意见参谋,要么不用费脑子,要么不用费心神。汉服吧官方多次的策划、活动,都是由玉筝或者其他吧务、同袍牵的头,然后才分摊至我这里。我做得很少,玉筝为汉服吧、汉服运动却做得很多。如今她仍然在策划一些汉服宣传方案,并行动。


说回08年,乱是乱,但也是汉服运动的一大转折点,这大概是因为逢乱必兴之类的因果律?或是量变质变规律、奥运礼服之争带来的强烈社会反响。都有吧。总之08年以前,活动稀少,什么沾边汉服的事都是大事,家贫百物皆是宝。我之前也说过,那些时候有那么几套汉服总是借来借去的,出现在不同的同袍身上,甚至出现在不同地方的活动照片中。如今在不同地方照片中也能看到相同汉服,但祭服、朱子深衣之类除外,基本都是商家手笔,批量生产所造成。而往年里却是因为资源匮乏到如今很难想象。


前几天,一个同袍与人争吵起来,跟她吵架的人一口一个“前些年汉服做得差是你们自己没文化没水平,网上那么多资料、全国那么多图书馆,你们汉服圈什么都不懂还不是后来靠考证派拉了你们一把。”——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原话相当凌乱,急于给汉服运动找个恩公而各种口不择言。当时我一看,就乐了,这是欺负人05年村里没通网么?


汉服运动兴于网络时代,而网络时代,以往也没如今那么光鲜。如今随手可得的各类资料,那时候翻遍全网都找不到几页。服饰类的研究资料书籍更是很少,网上少,网下更不见得多,我的朋友告诉我,哪怕是这几年,她跑遍大半个洛阳,也只在旧书店的角落里找到一本沈从文的《中国服饰史》,只此一本。而图书馆、博物馆,分散在全国,全国状况皆不同,同袍们也不是专门研究服饰的,都有工作、学习,耐不住全国跑。更别说汉服运动于不是一味研究怎么做衣服穿衣服的运动,十个人分工下来,一人去研究服饰,还不是专门的。像老吧主就几乎十项全能了,你说他是考证派,他还要设计学位服和奥运礼服,你说他是专门负责服饰的,他还要研究礼仪,你说他是研究礼仪的,他还要对汉服运动的各种提出建议和规划。其他老前辈也莫不如此,像小楼如今在推广儒学,但也不是远离了汉服运动,而本身就是汉服运动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眼里只有怎么做衣服而没有其他,他不退出也必然迟早被汉服运动落下,撑死成为一个服饰商人且仅仅是商人。或者,成为考证派?这个没有钱买车票和门票以及收购图书的话,更要赖得住寂寞,寂寞的等到网络资源丰富,才能到处去复制粘贴下载几篇学者之言,删删减减,说是自己的。


再加上那时候的传统花纹、织物市场更是一片死气沉沉,看上去像那么回事的布料不是旗袍唐装专用中老年人专用就是死人专用,要么就是出口日本给和服用。专门缝制出售汉服的商家,一两个。剩下的全靠同袍自己在屋里研究,或者死命跟本地裁缝沟通,一旦沟通不善,布料再好裁缝也能给你毁得惨不忍睹,不如索性用便宜些的布料。所以那时候全国汉服看上去一片棉麻或者雪纺。


这就是那些年的汉服运动,还有许多难处,要诉苦起来都没完没了了,而且与本章偏题了。想要知道清楚的,可以自己去抓一个老前辈来问,抓不到就去乡间地头找个农民伯伯问,问他种菜是不是点点鼠标,动动嘴皮子就种出一大片菜来了?


言归正传,08年往后至今,汉服运动这片菜园子才算开始逐步喜迎丰收,每月每天都有各种汉服相关的事发生,如着汉服逛街,如举办汉服活动,隔三岔五便有,看多了,都不稀奇了。


08年之前,各省市汉服组织板着指头都能数过来,每逢活动,参与人数也不过十几、二十几人,一些地方甚至是一开始只有两三个人,并且还是抓了对汉服并不了解的亲友的壮丁。如今,十人以下都别说是活动,只能算作小聚会。大合照一眼望去数得清楚一二三的,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在网络上,08年以前,自发去别的贴吧、论坛外交宣传的,也是极少,往往一个人需包揽十数个贴吧、论坛,还不能扔下资料就走,需要耐心解答,舌战群雄。不似如今随便进个贴吧论坛,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论坛,都会突然遇见讨论汉服的帖子,而且往往是善意的。而这样的成就是怎么达成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是每一个不畏围观、不惧冷嘲热讽的同袍,把艰难期硬生生扛了过来,才把一变成二,把二变成三,把三变成无数。


当然,有人坚持,也有人退出。不过,有的人只是转向了幕后,但有的人却是走得干干脆脆,还有人走得扭扭捏捏。有时候会遇见那么几个优越感莫名的人,津津乐道自己在08年之前就参加了汉服运动,又说“后来我就退出了”,不等你问,又自己补充道:“现在的汉服运动,比不了以前。”“08年以前的汉服吧如何如何……”“现在的新人……”“我这个老人……”


对此我一直觉得像在听人说“我移民了几十年了,但我非常了解中国的变化,比如通过大妓院和‘据说’、‘听说’、‘脑补’等渠道。你们这些八十后不要不相信,在中国权贵才吃得起可乐和茶叶蛋。”


倒不是嘲讽这些人倚老卖老,我嘲讽的重点是,既然已经远离汉服运动多年,何来指责走之后汉服运动如何如何的底气?不在其中,焉知其事?最可笑的是,他们最喜欢指着当年只有百来个人的汉服吧,呵斥如今每日在线人数两三千以上(由签到功能得出)的汉服吧比不了从前。不是因为我曾经担任过汉服吧的吧务才为汉服吧辩驳,我辩驳的底气是出于我一直没有退出汉服运动,一直没有离开汉服吧,一直参与其中、从旁围观。所以我很清楚,当年看上去学术氛围浓,环境安静,那是因为人口就这么多,捣乱的也就那么多,把捣乱的都丢出去,剩下的只有喝茶赏风月谈正事的了,实则当年的月经贴如今还是月经贴,当年的捣乱模式如今还是那个模式。而如今看上去乱糟糟的,那是因为人太多,且百度贴吧不分版面,任何话题都在同一个主题的贴吧里讨论,动辄几百层高楼,吧务24小时不眠不休的排查都排查不过来。并且会员发帖和吧主审批会员功能早已昨日黄花,即使没有黄花,也不可能让吧务组把所有不顺眼的人都赶出去,把所有不顺眼的帖子都删完。即使某个吧务超于常人,把所有问题人物赶出去,把所有问题帖子都删完了,好吧,这个吧务又得被骂独(□)裁了。而扩大到整个汉服运动,更不是汉服运动中一个交流平台的管理员能管得了和管得完的了。


这种大论坛的环境维护,在论坛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管理员除非另有一番作为,或者自己闹些事出来,或者走每日卖萌路线,否则很难在管理上找到存在感,如天涯猫扑等大论坛,或者隔壁魔兽世界吧,谁去过谁知道,那才叫真乱无双,版务拿着网站公司的工资有理有据的宅在网上使劲管都管不过来。而且度娘如今不都很体贴的放了部分删帖权给各帖楼主了么?可见度娘也知他们去年想尽办法大规模提升人气后,各大贴吧的管理更艰难了。


我喜欢调侃吧务是“挂右上角的”,就因为这种环境下,人群十分钟就能换一拨,无论你做了再多,见证你做事的人走了,新帖也变成了坟帖,别人都当你挂在右上角什么都没做,只是挂在那里而已。所以,人一多上帝就死了,各大论坛版务也差不多死透,无论是汉服吧的氛围还是整个汉服运动的氛围,以及整个网络的相关于我们的舆论,都只能以及必须靠同袍自律,以我们的自律去相争,去做最有利的反驳。“一日三省我身:是否记得“华夏复兴”的初衷?是否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气质和精神?是否在游戏、名利和小聪明中迷失,是否潜心、诚恳、一心一意?”当你做到,每当遇到有人对着汉服运动指指点点的时候,方可以理直气壮的上前质问他们:“你们在说谁?你们看看我,我就在你们面前,我的言行是你们所说的这样?”


而这种自律心态对吧务也适用,别人可当你已死,你也可以调侃自己已死,但你却不能自暴自弃真死给大家看。我可以以自己的经历解释管理的难处,但我没办法说服每个人去理解,以及跟“管理难处”无关的管理纠纷我帮不了也不想帮。吧务不是权,而是责任,不愿担负起责任,挂不挂在那里都一样,不然,又没工资又不能号令十万会员跟你一起去打架,做公交车还不能免票,写在工作简历上大概只能逗秘书妹子一笑。这个道理置换为Q群、社团、组织管理也能说得通。往大了说,治国也是如此,哪个皇帝不是从小被各路官员碎碎念到老的?但惟有懂得听取意见、自省自律的才可成为明君,反之,那啥。


又及,不管在哪个领域,有时间和精力专研学术的永远是少数。还有一个词叫天份,天份不在这,你是要当那些逼着喜欢打篮球的孩子去考钢琴级数的父母?也不可能全民忽然一起专研这个又忽然一起专研那个。一个健全社会、团体,每个人的兴趣和分工必然不同,每个人都需要先做好自己手里的事,再来关心和学习其他门门道道。如老吧主那样十项全能,也有个最擅长和略懂,也有个轻重缓急。但专向学术贴再怎么少,历届吧务组也给予绝对的尊重,学术贴是必加精的范畴。精品区即是学术区——这些都是汉服吧新人引导志愿者们一遍又一遍复制粘贴,给出指示和建议了的。只不过,一个人如果静不下来自己去学习,即使把他丢在国家图书馆,他也照样拿出手机玩一整天游戏。等到期末没考好时,又来怪这是应试教育的错。


还有一些人,从来没有屈尊了解过一点点汉服运动,只知汉服的一个裙角,“据说”“听说”“脑补”一大堆,当然也不会知道汉服吧有精品区存在,有无数同袍的心血凝结所在,有我们的理念宣言所在,就侃侃而谈参与汉服运动的都是只为了衣服的居然服装都不专精的不学无术的如何如何的。还是那八个字,不在其中,焉知其事。


言归正传——其实也不算偏题吧,我上面有些意识流地唠唠叨叨,所立足的问题关键便是——人多了。两口之家甜甜蜜蜜,三口之家管饭管衣,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宅斗得欢。汉服运动如今不过才几万人,抛着算大概能有十万核心或近核心参与人员,这就嫌乱了。那等到以后汉族差不多都接受了汉服,接受了汉文化,重兴了中华文明,也就是说汉服运动大成了。以往只是几个汉服论坛的内部讨论问题,如今十几亿“家人”都是相关人士,都可以指手画脚闹巴闹巴的了,汉服吧指不定每秒几百帖上下跟魔兽吧似的,怎么办?别看着我,反正我死了都会笑活。


08年之前,想人多都想不得。还记得那时候刚有贴吧会员这个功能,有一个视汉服吧为敌吧的贴吧,为了让会员多过汉服吧,四处发帖、发私信拉人加会员。而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会员也确实多过汉服吧,虽然发帖数因为那些都是幽灵会员而没有上升,但仍然趾气高扬极了。要说不服气,是挺不服的,但我从没想过跟他们一样用这种手法装点门面。我要的是大家自发自愿对汉服的认可,对汉服运动的支持。只有不是强迫来的才是最长久的。而强迫来的,剃发易服与我们汉服运动的关系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让我自夸一下我的正确决定吧,如今那个贴吧,从会员数到发帖数到关注度,都远远地被汉服吧甩到了十条街以外,惟靠冷嘲热讽汉服运动以及闲来没事挑挑事找存在感了。这个贴吧我不想点出名来,但如果你大概猜到了,也请跟我一样继续冷眼旁观好了,蔑视的最好方法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当他们不存在。我们自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时间会替我们算清楚得失。


又如一开始所说,一己之力改变不了汉服运动的进程了。我不怕反对汉服的言论,有时候我兴趣来了参与辩驳,那大概真的是吃撑了想消化下或者单纯看对方不顺眼,或者只为了帮腔前面一个与之辩论的同袍。然后我陈诉完了我方观点,对方有没有听进去我所说的,我还真不在乎。因为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明知道自己错了也要车轱辘话不停颠倒说自己是对的,他们不是抱着交流的目的来与你探讨的,他们就是来告诉你“地球是方的”,一直要把你说跪了为止。与其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与无限的魔比斯环拟人作斗争上,我都不说不如去学习了,我就说还不如去玩连连看。


我侥幸没有中途落跑,混到了今天,看着汉服运动从无到有从艰难困苦到蓬勃发展,见证了从都没人搭理到有关无关的人全来指点江山,大大小小各种阵仗见过无数。而我所见,无论怎么风起云涌,汉服运动都在这里。无论世人再怎么挤兑我们,当世人被世人所遗忘,汉服运动依然在这里,始终在这里,在徐徐壮大,这样我还有什么需要自哀自怨的。当然也不能骄傲起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什么外敌都比不上自毁长城。


也有同袍从另一个角度把如今称为瓶颈期——看上去热闹,但未免有点不上不下,过去已然可以称作成功,未来却还两眼一抹黑,现在每一步都走得有些悬。而我知道这意见不是我一个人能出得全面的,这意见,觉得挠心的同袍一定要不停问,然后只要有想法的同袍,也一定要尽力不停答。只要大家都在,一直在,也只要咱们一直人头济济哪怕全是臭皮匠,而不至于剩下一个无力回天的哪怕是诸葛亮,就没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