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 (文章)/第三章:溪山琴況

出自 汉服百科
於 2013年6月7日 (五) 10:31 由 金帅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首頁>華夏復興總錄>漢服集>文學類>散文卷>漢服 (文章)>第三章:溪山琴況

Accessories-text-editor.svg
這是文章
這是由月曜辛寫的一篇文章,不屬於漢服百科的一部分。文章的版權屬於作者所有。

原文

百度漢服吧的第一任吧主溪山琴況,已逝五年。當年初聞噩耗時的震驚和悲痛至今仍然沒有減緩多少。而那時我除了哭,只會說一句話了,一句很直白的話:「為什麼總是該死的不死,不該死的去得那麼早?」


這個問題至今無解。或者,其實心中早有了理智的答案,但是知道答案不等於勘破,我勘不破。五年來,我糾結於這個問題,一直不知道該怎麼下筆就逝者寫太多。五年來每逢祭日,我除了私下發一張點燭或上香的圖外,沒有在漢服吧發過任何紀念帖子。一是尊重老吧主「勿紀念」的遺願,此遺願由溪山吧主的摯友及第二任吧主子奚傳達,是以此後每年漢服吧吧務組都不領頭開辦周年祭。二是,即使感情上不接受這樣的遺願,我也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一章我刪改了數次,思來想去,還是以整理簡介溪山吧主的理念為主吧。我不怕說出下面的觀點,因為下面的觀點是事實:溪山吧主的理念,是漢服運動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最佳的詮釋。


很多新人,或者站在對岸看熱鬧的人,對漢服運動的理解十分淺,由此導致了各種誤會,蓋因他們接觸到的漢服宣傳資料很少提到漢服運動的一些基本理念問題。這也是我寫這十幾篇文章的主要原由之一。這些文章里想傳達給大家了解和討論的思想、概念,有自己的,有繼承學習於老吧主的,也有同感於其他同袍的。這是一個思辨大合集,雖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只要對今後的漢服運動有所幫助,比如能讓新同袍在宣傳和辯論過程中作為參考,就不枉我「詐屍」一番了。


言歸正傳,溪山吧主留下來的文章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漢服運動的開展提出的建議和指引,另一類是傳統節日、禮儀復興方案。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始於衣冠,達於博遠」—— 這是溪山吧主為漢服運動寫下的最好的註腳,是漢服運動因何開展,又如何開展的簡要答案。漢服運動,單看字面意思,很多人便以為參與這個運動的人只想復興一件古着,也有人有了大約的了解,然而了解的程度卻僅限於「別以為穿上漢服就復興華夏了」。這樣的自以為是,讓人無語。


衣冠先行、始於衣冠。明明白白的八個字,已說明漢服運動號召復興漢族的衣冠、穿着習俗,只是個開始而不是最終目的。如果把漢服運動看做一個尋寶活動,那麼漢服只是在這個活動一開始得到的鑰匙,且不是一把鑰匙而是一套鑰匙,能打開的不止一個寶箱。至於寶箱裡都裝着什麼,我不會預言,只說,如果眼裡只有鑰匙,那除了鑰匙什麼都不會得到。如果心裡懷着尋找寶藏,以及更多的寶藏的希望,你可以找到非常多。


「自華夏衣冠的重建始,重建華夏生活方式、藝術與審美、經濟科技、制度文明、思想與精神——尋找、學習和弘揚漢文明-華夏文明最核心的精神內涵、價值取向和文化風貌。學習然後繼承,繼承然後發展,發展使之日新。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衣冠先行,正是為了引領華夏復興。


以漢服為起點,再造整個華夏。」


《「漢服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起始」——國際在線專訪百度漢服吧吧主》——「漢服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起始。長風盈袖不由讓重整衣冠的華夏兒女思懷滿襟,衣袂翩然、祖先的舞姿正在引我們進入其身後更壯麗華美的華夏文明畫卷。傳統文化真精神,這是一個宏大的命題。我們不敢說,我們一定懂得了它。傳統文化真精神,是個挖掘不盡的思想文化寶藏。我們相信,我們已經由漢服切入、初步找到了屬於我們的答案。這個答案,叫做「華夏」。」


《漢服運動:用千年漢文化的陽光滌盪民族幾百年的心理陰暗》——「有信仰,有堅持,有道義,有責任,真正熱愛民族的人,才是當今中國和中華民族真正的維護者和捍衛者。我們就是要用數千年漢文化的陽光照亮國人在清朝幾百年裡沉澱下的陰暗心理,只有如此,漢民族才能真正承擔起捍衛中國、團結中國、引領中國、復興中國的歷史責任。引領中國復興,舍「漢」其誰。」


《漢服運動:一場「新民」的運動》——「漢服運動如果不能讓國人實現精神的獨立和自主的思考,那麼它就是失敗的。」「漢服應「新民」,它應該撐起強勢崛起的民間力量,實現中國前所未有的民間文明的覺醒。」


《我們是普普通通的漢族公民,不是什麼「漢迷」「漢友」》—— 亦不是漢服粉、漢服愛好者、漢服圈,「希望有些網友不要再這樣自稱,也不要這樣向媒體自稱。請稱我們為漢族人,如果非要以一個詞描述我們這個群體的話,請叫我們「華夏復興者」或者「漢服復興者」「漢服運動者」。


《復興漢服與公民意識並不矛盾》——「我們提出「華夏復興,衣冠先行」,但絕非「華夏復興、穿衣就靈」。漢服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否則人人穿漢服的古代就成了天堂盛世了。但是漢服作為民族文化重要的載體、符號與象徵,與公民社會、法治社會並無本質的衝突和矛盾。歐美日韓許多民族服飾保存良好的國家也是公認的法治社會,就是力證。」


《為「華人」正名—「華人」本是「禮儀優雅服飾美麗」的人》——「我們在說『華人』『全球華人』的時候,是否想過它的真正意思?
『華人』,應是『禮儀優雅、服飾美麗的人』。三百年浴火重生,端正衣冠、重拾禮儀,漢服運動為『華人』正名,滌盪污濁和廢墟,重建中

國人的自尊和自信。」


《說說「古裝」和「漢服」的異同》——「古裝是一件衣服,古人所穿很美麗的衣服,再深一點,古代文化。而漢服也是一件衣服,一眼看去,幾乎與古裝毫無二致。但是,古裝到此即止。漢服卻繼續向前。漢服本質上,卻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種精神,一種自覺意識,民族的自覺,文化的自覺,歷史的自覺,文明的自覺。」


《所復興者,君子之服——再讀〈禮記.深衣〉》——「發而不中,反求諸己。為什麼漢服復興舉步維艱,為什麼國人無法接受華夏復興衣冠先行的理念?我們已經站在世界的聚光燈下,我們莊重了沒有,我們認真了沒有,我們心中,真的沒有功利、沒有膚淺、沒有做秀?我們做的點點滴滴,我們號稱的種種復興,究竟離真正的精神再造和文明復興還有多遠?如果我們自己輕浮、嘻笑、做秀,如何說服國人接受這種復興?以我們之熙熙,如何止世人之攘攘?」


「知易行難,我們身上的劣根太多,要重塑民族的靈魂,首先要不斷地反思、重塑我們自己的靈魂。越是復興的事務繁雜,越是需要不斷地停下來,靜心,反躬,自問。一日三省我身:是否記得「華夏復興」的初衷?是否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一樣的氣質和精神?是否在遊戲、名利和小聰明中迷失,是否潛心、誠懇、一心一意?」


《淡化「同道活動」色彩,把漢服引向民族生活縱深》—— 「發而不中,當反求諸己。華夏衣冠是一件肅穆之衣、君子之服,它拒絕輕浮、嘻笑、苛刻和做秀。着衣冠當知孝悌,知仁愛,就算父母親人一時不能接受漢服,也決不可埋怨和責怪父母,更不能和父母爭吵,而應多反思我們自身的問題。只要認真反思,認真調整,耐心交流,漢服衣冠必定會被親人逐漸地接受——雖然幾百年的斷裂造成的隔閡很深,但是民眾對於華夏衣冠,始終有着天然的親切和認同,因為維繫華夏文明的根沒有完全斷裂,它們本質上是相通的。


還是笑非那句話,把信仰融入生活,把知識帶入人生。這是最難的事,也是最有意義的事。我們謀漢服,不是謀熱鬧的一時,而是謀民族的長久。把華夏衣冠人文的雨露滴入社會根系的深處,使其滲入和滋養每一個社會細胞,正是謀這種新生和茂盛的長久。」


這是溪山吧主發表在漢服吧里的最後一篇理念文,當初看第一遍時,我閱歷不足還不太能理解,一直到後來,我開始關注民俗學和社會學,才總算明白老吧主為什麼要在最後強調這麼一個概念。簡單一句話,君王常更替,百姓可萬世。


《天漢網、漢服吧民族傳統禮儀復興計劃、民族傳統節日復興計劃》——


出生禮、成童禮、笄禮、冠禮婚禮祭禮射禮、畢業禮……


大春節、元宵節、花朝節、上巳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


這一系列文章,倒非溪山吧主一人撰寫,但所有的文章中,都傳達出了典型的溪山思想——「復興」。


溪山吧主一直在強調復古和復興是不同的概念,復古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好壞盡數照搬古代,復興則是慎重篩選、挪至當代靈活應用。復古是死氣沉沉,消極避世的,復興則是明媚活潑,積極向上的。


且禮儀、節俗,每朝皆有損益,涉及民間習俗更是各地不同風,強迫各地參照一個模板,強迫後世參照前朝模板,本就是不人道以及沒有實際意義的。所以這一系列文章,以考證類比各朝、各地資料為引,以設計、建議現代行禮、過節方案為中心思想,慕古但不泥古,進步但不跳脫,是從各方面來說都非常好的當代漢民族禮儀、民俗工具書。並且影響已經深遠。


我沒記錯的話,漢服運動剛開始那幾年,那幾個傳統節日都還不是法定節假日,而後成為了法定節假日,然而民眾對聖誕節的了解還更多一些,一些中二孩子還哭鬧着該放假的應該是聖誕節。所幸沒人暈頭去遷就他們。而那些年剛開始時,央視每逢傳統節日都會再三重複講解這個節日的來歷、意義、過法。而那時漢服運動不受到關注,同袍們參考復興計劃自己過着自己的節,而平常家庭又是另一套過節方式。


而後三者才漸漸合一,如今每年的傳統節日,都可以看到各地漢服組織與當地民俗協會、政府合作,或者並非漢服組織相關,也願意着漢服,行漢禮。也可見以家庭、朋友為單位的傳統節日小聚會、簡易行節俗。從官至民,從同道至生活,齊心協力把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好,把我們的民俗意義、民族精神發揚。這之間,官方對於過去的錯誤的積極彌補算一,漢服運動「不只是為了一件衣服」的承諾和實踐算二,民眾的積極響應和配合算三。至於是怎麼從過去的三方各自為政,到如今的緊密聯繫,背後的故事就不容易寫了。看見這個結果,我已經開心了。並且,把這樣的成果祭於溪山吧主墓碑前,亦可告其在天之靈了。


溪山吧主去世時,如今大好的局面只能靠展望,能不能變希冀為事實還沒個譜。我也記得那一年溪山吧主祝賀嫦娥一號順利升空,對中國往後強大的科技實力充滿希望和肯定,並指出其必要性。他是清醒的人,也是非常愛着這個國家的人,他推廣、復興、積極參與建立這個國家的軟實力,是不想這個國家從精神上被打敗。他支持這個國家發展硬實力,更是因為不想這個國家再經歷清末那樣的喪權辱國。如果沒有和平,人人朝夕不保,也必定不會有軟實力大興的機會。如果戰敗,如日本,即使沒有經過剃髮易服,也因為依附美國而歐美化了數十年,至今才找回點民族自信,但也不過是對外旅遊宣傳,內里教堂各種綿延。韓國也是如此。


溪山吧主請放心吧,現在漢服運動正越走越順,「復興傳統文化」今已不單是口號、計劃,已進入各方面的實踐階段。且我們將有很多很多的時間來再建傳承體系,即使走走彎路浪費一些也沒關係,各種大殺器在背後撐着腰,我們不會再像民國時的小規模漢服復興那樣被戰亂匆匆湮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