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別稱
十二月份的別稱 (通俗版) 一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開歲 陬月 二月: 麗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月: 桃月 綢月 季月 鶯月 晚春 暮春 四月: 陽月 麥月 梅月 純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嗚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陽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月: 瓜月 巧月 蘭月 蘭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壯月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開冬 陽月 陰月 十一月: 暢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龍潛月 十二月: 冰月 臘月 嚴月 除月 季冬 殘冬 末冬 嘉平 窮節 星回節 2、夏曆月份別名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開歲、發歲、獻歲、芳歲、華歲、早春、春王、孟陽、孟陬、首陽、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陽、三陽、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陽、正陽、寅月、泰月。二月:杏月、麗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陽、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朝、夾仲、大壯、卯月。三月:桃月、桐月、蠶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鶯時、桃浪、雩(yu)風、櫻筍時、上已、寒食、三春、陽春、故洗、央月、辰月。四月:梅月、麥月、仲月、陰月、乏月、麥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維夏、槐夏、麥候、麥序、純陽、正陽、朱明、麥秋、仲呂、乾月、槐序、已月。五月:榴月、蒲月、惡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鬱蒸、小刑、鳴蜩(tiao)、滿月、端陽、端月、蕤(rui)賓。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陽、徂(cu)署、荔月、天貺(kuang)、林鐘、遁月、未月。七月:蘭月、瓜月、涼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時、蘭秋、肇秋、中元、夷則、否月、申月。八月:桂月、壯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呂、酉月。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涼秋、三秋、杪秋、窮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陽、菊秋、無射、菊序、元月、剝月、戍月。十月:良月、小春月、陽月、孟冬、開冬、上冬、初冬、小陽春、梅月、陽春、應鐘、坤月、亥月。十一月:葭(jia)月、龍潛月、暢月、辜月、子月、復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長至、黃鐘。十二月:冰月、除月、臘月、蜡月、嚴月、塗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殘冬、窮節、星回節、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呂、嚴冬、臨月、歲杪、丑月。 ========================================================= 1、農曆四季的別稱 一年十二個月依次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如果一年時間均勻分成4個階段:春夏秋冬,那麼夏就是正午太陽最直射我們頭頂的前和後一共那1/4年,如果把夏分成三個均勻的段,那麼孟夏,仲夏,季夏就是這三個段按時間先後的名稱,所以仲夏就是盛夏。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的古代稱呼。如果按公曆,大概孟夏是6月,仲夏是7月,季夏是8月。 春季:陽春、艷陽、淑節、青春、陽節、青陽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淒辰、金天、三秋、商節、素節、白藏 冬季:安寧、冬辰、歲余、九冬、無序、嚴節 春季 主春、九春、陽春、青春、春陽、艷陽、陽節、淑節、韶節、蒼靈 夏季 三夏、清夏、炎夏、九夏、朱夏、盛夏、朱律、炎節、炎亭、朱明、長贏 秋季 三秋、九秋、金天、素節、素商、高商、商節、淒辰、白藏 冬季 三冬、九冬、元冬、青冬、隆冬、冬辰、嚴節、歲余、安寧、元序 2、以花命名的農曆各月份的詩意別稱 正月——柳月 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鬧枝頭,又稱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紅似火,又稱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滿池放,又稱荷月
七月——巧月 鳳仙節節開,又稱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稱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稱菊月
十月——陽月 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
臘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稱梅月 3、農曆各月份的又一別稱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陽、獻歲、早春、元月、端月、華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夾仲、麗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壯、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鶯時、末春、蠶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麥春、乾月、除月、麥候、建巳、中呂、朱明、正陽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鬱蒸、小刑、鳴蜩
六月:季夏、林鐘、征暑、荷月、遁月、精陽
七月:早秋、蘭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壯月、桂月、仲秋、南宮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無射、詠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暢月、復月、黃鐘、寒月
十二月:建丑、嚴月、臘月、嘉平、殘月、冰月
附文:
中國古代十二月份的別稱全錄 一月 正月、元月、征月、初月、端月、冠月、寅月、嘉月、新月、陬月、泰月、三微月、早春、孟春、首春、歲首、開歲、發歲、獻歲、肇歲、芳歲、華歲、春王、孟王、孟陽、孟陬、首陽、新正、夏正、建寅、太簇、開發、三之日 、青陽、三陽、初春、始春、元春、大簇、元陽、正陽; 二月 令月、花月、卯月、同月、柳月、酣春、艷春、芳春、仲陽、竹秋、建卯、夾鍾、大壯、四之月、命月、如月、麗月、杏月、花月、仲月、酣月、酣香、仲春、中和、花朝、夾仲、大壯、卯月、建卯、竹秋、火壯、中春; 三月 蠶月、桃月、桐月、蠶月、鶯月、鸝月、辰月、綢月、季月、央月、季春、末春、曉春、暮春、晚春、薯春、陽春、杪(miao )春、木少春、櫻筍春、櫻筍時、鶯時、鳶時、桃浪、雩(yu)風、上已、寒食、三春、建辰、姑洗、雩同、故洗; 四月 余月、陽月、陰月、梅月、麥月、純月、乏月、仲月、麥秋月、槐月、巳月、乾月、除月、清和月、余月、初夏、孟夏、維夏、槐夏、桐夏、麥夏、麥候、麥序、麥春、純陽、正陽、朱明、建巳、麥秋、仲呂、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 皋月、榴月、蒲月、郁月、惡月、午月、炎月、幕月、仲夏、小刑、鬱蒸、鳴蜩(tiao)、滿月、端陽、端月、蕤(rui)賓飄香、建午、蕤客、天中; 六月 且月、焦月、荷月、暑月、 伏月、季月、旦月、未月、蓮月、荔月、秀月、遁月、溽月、精陽、季夏、季暑、溽暑、徂(cu )署、征暑、玉繩、天貺(kuang)、林鐘、建未、季夏; 七月 相月、蘭月、涼月、瓜月、巧月、砧月、桐月、霜月、申月、否月、孟秋、肇秋、初秋、首秋 、早秋、蘭秋、首秋、上秋、新秋、瓜時、銀璜、飛星、中元、夷則、建申、建中、; 八月 壯月、桂月、鴉月、螢月、壯月、酉月、仲秋、中秋、正秋、桂秋、吟秋、蟾秋、仲商、仲盲、建酉、南呂、竹小春、竹春 、南呂、酉月; 九月 玄月、菊月、苔月、瓊月、詠月、朽月、去月、戌月、亥月、元月、剝月、青女月、季秋、菊秋、窮秋、三秋、涼秋、霜秋、杪秋、暮秋、晚秋、重陽、無射、建戌、菊序、霜序、季商、暮商、木少秋、三孟秋; 十月 陰月、良月、小春月、露月、陽月、亥月、坤月、吉月、小春月、正陰月、小陽春、初冬、開冬、孟冬、上冬、霜華、建亥、應鐘、小陽春、梅月、陽春、子春、應鐘; 十一月 幸月、暢月、葭(jia)月、蒹月、子月、辜月、復月、龍潛月、仲冬、寒艷、建子、黃鐘、一之日、冬月、長至; 十二月 塗月、蜡月、臘月、冰月、嚴月、除月、塗月、丑月、臨月、季冬、暮冬、杪冬、寒冬、嚴冬、殘冬、末冬、木少冬、窮節、星回節、建丑、大呂、清祀、歲杪、歲木少、殘霜天、二之日、嘉平月。 附:每月稱謂及含義 這些月份別稱,有的是按季節排列次序,有的是以植物為象徵而取名,有的則取日月交替或陰陽變更,有的是由秦始皇的行政命令而更改的,有的是取牛郎織女的美好傳說等。 按季節排列次序的有:一年有四季,每季有三月,各按次排列。古時以孟、仲、季來作兄弟姐妹的排行,孟為大,仲為次,季為三。轉而作每季月份的次序,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三個月皆有孟、仲、季的別稱。 以植物而取名的有:二月杏花開,三月桃花紅,四月槐花掛滿枝,五月榴花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放,八月桂花遍地香,九月菊花傲秋霜。所以有杏月、桃月、槐月、榴月、荷月、桂月、菊月之稱。還有五月稱蒲月,十一月稱葭月等。 以日月交替、陰陽變更來命取的有:一月稱陬月,二月稱如月,三月稱炳月,四月稱余月,五月稱皋月,八月稱壯月,九月稱玄月,十月稱陽月,十一月稱辜月,十二月稱塗月等。
由秦始皇的行政命令而更改的有:如一月的原別稱正月更改為端月,十二月的原別稱臘月更改為嘉平月。 取美好傳說的有:把牛郎織女每年七夕相會的七月稱為巧月。 此外,還有四月又稱清河月,六月又稱伏月,七月又稱霜月等。
以下是十二月稱謂及含義: 一月:通常稱: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 正月:正陽之月。 吳自牧在《夢梁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唐人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詩中描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又稱端月,那是秦朝為避始皇之忌諱,正與嬴政的「政」諧音,故而把正月改為端月。《後漢書·馮衍傳》中說:「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這裏的「開歲」也是指農曆一月。 柳月:正月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端月:是指農曆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後來,秦始皇當政,「正」和「贏政」的「政」諧音,所以正月便改為端月。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為「端月」。 二月:通常稱:杏月、仲春、仲陽、如月、麗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如詩句「二月紅杏鬧枝頭」說的就是,所以二月冠以美麗的名稱——杏月。又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人葉紹翁的詩句中的紅杏,花開二月故稱杏月。 如月:又因二月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爾雅·釋天》說:「二月為如。」又據郝懿行義疏云: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陰曆二月因而又稱如月。 三月:通常稱: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蠶月、上春、春日、綢月、季月、鶯月、末春。此外三月還有晚春、暮春、蠶月等別稱。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綺麗芬芳,自然稱「桃月」。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唐人張旭描寫的景致為暮春季節,落英繽紛,好似溪水流霞,於是三月的別稱又為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曆三月,或陰曆三月。 蠶月:夏曆三月。三月,是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曆三月。 季月:春夏秋冬四季,三個月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四月:通常稱: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 麥月 梅月 純月 清和 余月。 槐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樹也綻開了黃白色的花瓣兒,有人稱四月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 麥月:農曆四月為麥子成熟的時候,《禮記·月令》說:「 孟夏之月 麥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釋為:「百穀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四月便稱麥月。 梅月:從季節氣候而言,四月為梅雨季,時值梅子黃熟,陰雨時間較長,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余月:四月的別稱還有叫余月。《爾雅·釋天》說:「四月為余。」郝懿行義疏云:「四月萬物皆生枝葉,故曰余。余,舒也。」 五月:通常稱: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節,舊時農家用菖蒲葉與艾葉等扎懸於門首,用以驅邪,因稱五月為蒲月。蒲月(舊俗於端午懸菖蒲於門,並用以浸酒,謂可辟邪,故稱蒲月,又稱蒲節)、蒲節(見 「蒲月」)。 仲夏:農曆五月最常用的別稱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古語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所以,仲即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個月。一般來說,是指五月份。 皋月:《爾雅·釋天》說:「五月為皋。」郝懿行義疏解釋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陰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結實,……。」故五月又稱為皋月。又稱皋月(見一月「陬月」。皋,同高。謂五月陰生,欲自下而上,故稱皋月) 榴月:因五月榴花盛開而來。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詩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惡月:古代對五月之稱。《太平御覽》二二東漢董勛《問禮俗》:「五月俗稱惡月。」 午月:(見一月「寅月」) 建午(見一月「建寅」)、仲夏(見一月「孟春」)、中夏(即仲夏。中,讀如仲。再見一月「首春」)、小刑(《淮南子 ·天文訓》:「陰生於午,故五月為小刑。」午,通五)、鳴蜩(《詩·七月》有「五月鳴啁」之語)、蕤賓(見一月「太簇」 )等。 六月:通常稱: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季夏。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許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無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稱之「伏月」或「荷月」。「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唐代王昌齡的《採蓮曲》 這齣污泥而不染的蓮篷,在暑月為人們帶來陣陣涼意,故把六月稱為荷月。 暑月:在《易·繫辭上》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說。 季夏:此外,還把六月稱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禮記·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
」「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七月:通常稱: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國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秋季的頭一個月謂新秋。古時,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種蘭花在初秋開放,故又把七月稱為蘭秋和秋月。 八月:通常稱: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 桂月、壯月、仲秋:農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壯月。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稱桂月。「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唐人宋之問把月中的桂花飄香都吹落人間了,何況鄉間山歌里唱道:「八月裡來桂花香」,民間又把八月稱為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人們爭相吟頌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實了。 壯月:《爾雅·釋天》中云:「八月為壯。」郝懿行義疏解釋說,「壯者,大也。八月陰大盛,《易》之大壯,言陽大盛也。」故稱八月為壯月。 仲秋:秋季的八月居中,謂之仲秋。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又將八月稱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 九月:通常稱: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將九月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到了農曆九月,萬木蕭瑟,落葉紛紛,獨有那婀娜多姿、熱烈怒放的菊花給人們以活力和溫暖,黃巢的《菊花》詩歌吟:「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陳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因而「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稱。 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綽約仙姿描寫得美妙絕倫,其攝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經得起嚴寒考驗的特性。九月的別稱除了霜月外,還有季秋、菊月、朽月等。 朽月:而把九月稱為朽月,雖無處考證,或許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後衰老、枯落之故。
十月:通常稱:陽月、陰月、小陽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開冬、冬、飛陰月。 陽月:十月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爾雅·釋天》中說:「十月為陽。」郭璞的註解為:「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玄。」《後漢書·馬融傳》說:「至於陽月,陰慝害作,百草畢落。」鄉間開冬之後,舊時娶親嫁女等操辦喜事便選在入冬,此時收成已畢,正值農閒,良辰美景多可入選。 陰月:十月叫成「陰月」的理由據說是源自古代陰陽學說,十月要「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之。」 小陽春:指農曆十月,現在還習慣稱夏曆十月為「小陽春」。 孟冬:初冬,指農曆十月。 十一月:通常稱: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龍潛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納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 暢月: 《禮記·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暢月。」鄭玄的註解為「暢,猶充也。」因此農曆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孔穎達還註解為:「言名此月為充實之月,當使萬物充實不發動也。」而孫希旦的集解是,「暢,達也。時當閉藏而暢達之,故命之曰暢月,言其逆天時也。」 仲冬: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還有幸月、葭月、龍潛月之說,無可考。 十二月:通常稱: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 臘月: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的詠梅詩,已把寒冬梅花倔強的風骨和報道春之將至的信息描寫得恰到妙處。臘月梅花吐幽香,又稱臘月。 臘月是農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臘祭,這種稱呼在秦朝時就已經家喻戶曉了。從周代開始,古人把陰曆十二月作為臘祭的日子,以狩獵禽獸祭先祖。據《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杜甫《臘日》詩云: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到了秦朝時將十二月定為臘月,以後沿襲之。自古以來,農曆十二月為冰天雪地的代名詞,故又稱之為冰月、嚴月。
中國、日本和法國對一年十二個月的別稱 以下是中國人對十二個月的別稱(簡略版): 一月:正月、端月、元月、初月、嘉月、開歲、新正、隅月、孟月、始春、元春、陬月 二月:杏月、麗月、花月、柳月、仲春、酣春、艷春、芳春、如月、早春 三月:桃月、蠶月、鶯月、暮月、鸝月、季春、炳月、三春、陽春、暮春、綢月 四月:梅月、麥月、清和、初夏、桐夏、余月、桃月、孟夏、純月 五月:榴月、蒲月、仲夏、飄香、皋月、郁月 六月:荷月、玉繩、且月、伏月、季夏、焦月、 署月、 精陽、 溽暑、 季暑 七月:瓜月、巧月、砧月、蘭秋、新秋、銀磺、飛星、相月、霜月、孟秋、桐月 八月:瑩月、虹月、吟秋、鴉月、壯月、桂月、仲秋、中秋、壯月 九月:菊月、苔月、瓊月、霜序、三秋、霜秋、季秋、 暮商、朽月、玄月 十月:露月、良月、孟冬、霜華、陽月 十一月:仲冬、寒艷、暢月、蒹月、葭月、龍潛月、辜月、葭月 十二月:臘月、冰月、嚴月、除月、殘霜天、星回、嘉平、季冬、嘉平、窮節 以下是日本人對十二個月的別稱 : 01。睦月(むつき):正月、初春月、年始月、太郎月、年端月 (中國一月別稱中也有「正月」、「初春」之稱) 02。如月(きさらぎ):梅見月、梅月、雪解月、初花月、小草生月、木芽月 03。彌生(やよい):桜月、花見月、花咲月、桃月、嘉月、春惜月、夢見月 04。卯月(うづき):卯の花月、鳥月、花殘月、清和月、得鳥羽月、夏初月 05。皐月(さつき):早苗月、五月雨月、雨月、橘月、早月、菖蒲月 (「皋月」與中國五月別稱相同) 06。水無月(みなづき):風待月、松風月、伏月、常夏月、鳴神月、鳴雷月、葵月 07。文月(ふみづき):七夕月、七夜月、女郎花月、蘭月、涼月、文披月 08。葉月(はづき):秋風月、月見月、木染月、濃染月、葉月、紅染月、雁來月 09。長月(ながつき):菊月、菊咲月、夜長月、小田刈月、紅葉月、寢覺月 (中國九月別稱中亦有「菊月」) 10。神無月(かんなづき):神有月(出雲)、神去月、雷無月、初霜月、時雨月 11。霜月(しもつき):霜降月、雪待月、神樂月、神歸月、雪見月、露隱葉月 12。師走(しわす):極月、蜡月、春待月、限月、果月、親子月、梅初月 (與中國十二月別稱相同的為「臘月」) 日本十二個月別稱含義:一月:睦月的意思是,睦表示對人尊重,關心他人,與他人保持友好關係。 正是因為這樣,一年的開始用睦月最合適。 二月:如月的意思是「歡慶」。 (中國二月別稱中亦有「如月」,但意義有所不同。見中國二月別稱中的「如月」解釋)三月:彌生的意思是「新生」,一到春天,花草皆露新芽,初生之象。 四月:卯月的意思是「生長」,正是草木發芽、萬物甦醒之際,代表無盡的活力與發展力。 五月:皋月的意思是「熱暑」,因為從這個季節開始天氣會逐漸變得炎熱。 (中國五月別稱中也有「皋月」,見中國五月別稱中 「皋月」含義。)六月:水無月的意思是「沒有水的月」,象徵日本的雨季。猜得出,這或許是出於對天神的虔誠謝意而起的名字,因為天神把雨全部降到地球上面,所以天上就會 沒有雨水了。 七月:文月的意思是「書信往來的月」,也許正在你焦急等待之時會有信來。 八月:葉月的意思是「離家出門」,因為對於日本人來說這是一個傳統的旅遊季節。 九月;長月的意思是「夜長的月」,可能是因為從這個時侯開始夜晚將會變得漫長的原因吧。 十月:神無月的意思是「神仙離開的月」,據說這是因為在這段時間裏,日本各地的各路神仙都會聚集到「出雲」這個地方來開會。在日本除了「出雲」這個地方把「神無月」叫作「神有月」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會叫作「神無月」。「神有月」的意思是「 神仙回來的月」。 十一月:霜月的意思是「結霜的月」,因為從這個季節開始天氣會逐漸變得寒冷。十二月:師走的意思是「連平時很悠閒的老師都會變得繁忙」。這反映出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大家都會忙於疇集錢財和還清欠債的習慣。總而言之,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繁忙的時期。 這是日本對十二個月的另一種別稱:
一月:處空 (或初空) 二月:梅見 三月:夜櫻 四月:清和 (中國四月別稱中也有「清和月」) 五月:浴蘭 六月:蟬羽 七月:涼月 八月:月見 九月:竹醉 十月:時雨 十一月:神樂 十二月:朧月 這是法國對十二個月的別稱: 法國共和曆: 一月 葡月 二月 霧月 三月 霜月 四月 雪月 五月 雨月 六月 風月 七月 芽月 八月 花月 九月 牧月 十月 獲月 十一月 熱月 十二月 果月
「正月」不是別稱,而是農曆曆法長期承認的正統的第一個月份的月份名稱,可參考歷史資料和現今的日曆牌和曆書。農曆的第一個月正式名稱是「正月」,不是「一月」,「臘月」是農曆十二月的別稱而不是正式名稱是因為農曆曆法不承認。
十二月份的別稱 (通俗版)
一月: 正月 端月 初月 嘉月 新月 開歲 陬月 二月: 麗月 杏月 花月 仲月 仲春 酣月 如月 三月: 桃月 綢月 季月 鶯月 晚春 暮春 四月: 陽月 麥月 梅月 純月 清和 初夏 余月 五月: 蒲月 榴月 郁月 嗚蜩 天中 仲夏 皋月 六月: 荷月 焦月 署月 精陽 溽暑 季暑 且月 七月: 瓜月 巧月 蘭月 蘭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八月: 桂月 仲商 竹春 正秋 仲秋 壯月 九月: 菊月 暮商 霜序 朽月 季秋 玄月 青女月 三孟秋 十月: 良月 露月 初冬 開冬 陽月 陰月 十一月: 暢月 葭月 仲冬 幸月 龍潛月 十二月: 冰月 臘月 嚴月 除月 季冬 殘冬 末冬 嘉平 窮節 星回節
2、夏曆月份別名
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開歲、發歲、獻歲、芳歲、華歲、早春、春王、孟陽、孟陬、首陽、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陽、三陽、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陽、正陽、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麗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陽、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朝、夾仲、大壯、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蠶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鶯時、桃浪、雩(yu)風、櫻筍時、上已、寒食、三春、陽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麥月、仲月、陰月、乏月、麥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維夏、槐夏、麥候、麥序、純陽、正陽、朱明、麥秋、仲呂、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惡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鬱蒸、小刑、鳴蜩(tiao)、滿月、端陽、端月、蕤(rui)賓。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陽、徂(cu)署、荔月、天貺(kuang)、林鐘、遁月、未月。
七月:蘭月、瓜月、涼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時、蘭秋、肇秋、中元、夷則、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壯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呂、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涼秋、三秋、杪秋、窮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陽、菊秋、無射、菊序、元月、剝月、戍月。
十月:良月、小春月、陽月、孟冬、開冬、上冬、初冬、小陽春、梅月、陽春、應鐘、坤月、亥月。
十一月:葭(jia)月、龍潛月、暢月、辜月、子月、復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長至、黃鐘。
十二月:冰月、除月、臘月、蜡月、嚴月、塗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殘冬、窮節、星回節、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呂、嚴冬、臨月、歲杪、丑月。
=============================================
1、農曆四季的別稱
一年十二個月依次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如果一年時間均勻分成4個階段:春夏秋冬,那麼夏就是正午太陽最直射我們頭頂的前和後一共那1/4年,如果把夏分成三個均勻的段,那麼孟夏,仲夏,季夏就是這三個段按時間先後的名稱,所以仲夏就是盛夏。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的古代稱呼。如果按公曆,大概孟夏是6月,仲夏是7月,季夏是8月。
春季:陽春、艷陽、淑節、青春、陽節、青陽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淒辰、金天、三秋、商節、素節、白藏 冬季:安寧、冬辰、歲余、九冬、無序、嚴節
春季 主春、九春、陽春、青春、春陽、艷陽、陽節、淑節、韶節、蒼靈
夏季 三夏、清夏、炎夏、九夏、朱夏、盛夏、朱律、炎節、炎亭、朱明、長贏
秋季 三秋、九秋、金天、素節、素商、高商、商節、淒辰、白藏
冬季 三冬、九冬、元冬、青冬、隆冬、冬辰、嚴節、歲余、安寧、元序
2、以花命名的農曆各月份的詩意別稱
正月——柳月 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鬧枝頭,又稱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紅似火,又稱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滿池放,又稱荷月 七月——巧月 鳳仙節節開,又稱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稱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稱菊月 十月——陽月 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 臘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稱梅月
3、農曆各月份的又一別稱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陽、獻歲、早春、元月、端月、華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夾仲、麗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壯、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鶯時、末春、蠶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麥春、乾月、除月、麥候、建巳、中呂、朱明、正陽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鬱蒸、小刑、鳴蜩 六月:季夏、林鐘、征暑、荷月、遁月、精陽 七月:早秋、蘭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壯月、桂月、仲秋、南宮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無射、詠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暢月、復月、黃鐘、寒月 十二月:建丑、嚴月、臘月、嘉平、殘月、冰月
附文:
中國古代十二月份的別稱全錄
一月 正月、元月、征月、初月、端月、冠月、寅月、嘉月、新月、陬月、泰月、三微月、早春、孟春、首春、歲首、開歲、發歲、獻歲、肇歲、芳歲、華歲、春王、孟王、孟陽、孟陬、首陽、新正、夏正、建寅、太簇、開發、三之日 、青陽、三陽、初春、始春、元春、大簇、元陽、正陽;
二月 令月、花月、卯月、同月、柳月、酣春、艷春、芳春、仲陽、竹秋、建卯、夾鍾、大壯、四之月、命月、如月、麗月、杏月、花月、仲月、酣月、酣香、仲春、中和、花朝、夾仲、大壯、卯月、建卯、竹秋、火壯、中春;
三月 蠶月、桃月、桐月、蠶月、鶯月、鸝月、辰月、綢月、季月、央月、季春、末春、曉春、暮春、晚春、薯春、陽春、杪(miao)春、木少春、櫻筍春、櫻筍時、鶯時、鳶時、桃浪、雩(yu)風、上已、寒食、三春、建辰、姑洗、雩同、故洗;
四月 余月、陽月、陰月、梅月、麥月、純月、乏月、仲月、麥秋月、槐月、巳月、乾月、除月、清和月、余月、初夏、孟夏、維夏、槐夏、桐夏、麥夏、麥候、麥序、麥春、純陽、正陽、朱明、建巳、麥秋、仲呂、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 皋月、榴月、蒲月、郁月、惡月、午月、炎月、幕月、仲夏、小刑、鬱蒸、鳴蜩(tiao)、滿月、端陽、端月、蕤(rui)賓飄香、建午、蕤客、天中;
六月 且月、焦月、荷月、暑月、 伏月、季月、旦月、未月、蓮月、荔月、秀月、遁月、溽月、精陽、季夏、季暑、溽暑、徂(cu)署、征暑、玉繩、天貺(kuang)、林鐘、建未、季夏;
七月 相月、蘭月、涼月、瓜月、巧月、砧月、桐月、霜月、申月、否月、孟秋、肇秋、初秋、首秋 、早秋、蘭秋、首秋、上秋、新秋、瓜時、銀璜、飛星、中元、夷則、建申、建中、;
八月 壯月、桂月、鴉月、螢月、壯月、酉月、仲秋、中秋、正秋、桂秋、吟秋、蟾秋、仲商、仲盲、建酉、南呂、竹小春、竹春 、南呂、酉月;
九月 玄月、菊月、苔月、瓊月、詠月、朽月、去月、戌月、亥月、元月、剝月、青女月、季秋、菊秋、窮秋、三秋、涼秋、霜秋、杪秋、暮秋、晚秋、重陽、無射、建戌、菊序、霜序、季商、暮商、木少秋、三孟秋;
十月 陰月、良月、小春月、露月、陽月、亥月、坤月、吉月、小春月、正陰月、小陽春、初冬、開冬、孟冬、上冬、霜華、建亥、應鐘、小陽春、梅月、陽春、子春、應鐘;
十一月 幸月、暢月、葭(jia)月、蒹月、子月、辜月、復月、龍潛月、仲冬、寒艷、建子、黃鐘、一之日、冬月、長至;
十二月 塗月、蜡月、臘月、冰月、嚴月、除月、塗月、丑月、臨月、季冬、暮冬、杪冬、寒冬、嚴冬、殘冬、末冬、木少冬、窮節、星回節、建丑、大呂、清祀、歲杪、歲木少、殘霜天、二之日、嘉平月。
附:每月稱謂及含義
這些月份別稱,有的是按季節排列次序,有的是以植物為象徵而取名,有的則取日月交替或陰陽變更,有的是由秦始皇的行政命令而更改的,有的是取牛郎織女的美好傳說等。
按季節排列次序的有:一年有四季,每季有三月,各按次排列。古時以孟、仲、季來作兄弟姐妹的排行,孟為大,仲為次,季為三。轉而作每季月份的次序,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三個月皆有孟、仲、季的別稱。
以植物而取名的有:二月杏花開,三月桃花紅,四月槐花掛滿枝,五月榴花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放,八月桂花遍地香,九月菊花傲秋霜。所以有杏月、桃月、槐月、榴月、荷月、桂月、菊月之稱。還有五月稱蒲月,十一月稱葭月等。
以日月交替、陰陽變更來命取的有:一月稱陬月,二月稱如月,三月稱炳月,四月稱余月,五月稱皋月,八月稱壯月,九月稱玄月,十月稱陽月,十一月稱辜月,十二月稱塗月等。
由秦始皇的行政命令而更改的有:如一月的原別稱正月更改為端月,十二月的原別稱臘月更改為嘉平月。
取美好傳說的有:把牛郎織女每年七夕相會的七月稱為巧月。
此外,還有四月又稱清河月,六月又稱伏月,七月又稱霜月等。
以下是十二月稱謂及含義:
一月:通常稱: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
正月:正陽之月。 吳自牧在《夢梁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唐人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詩中描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柳月:正月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端月:是指農曆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後來,秦始皇當政,「正」和「贏政」的「政」諧音,所以正月便改為端月。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為「端月」。 《後漢書·馮衍傳》中說:「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這裏的「開歲」也是指農曆一月。
二月:通常稱:杏月、仲春、仲陽、如月、麗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如詩句「二月紅杏鬧枝頭」說的就是,所以二月冠以美麗的名稱——杏月。又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人葉紹翁的詩句中的紅杏,花開二月故稱杏月。
如月:又因二月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爾雅·釋天》說:「二月為如。」又據郝懿行義疏云: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陰曆二月因而又稱如月。
三月:通常稱: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蠶月、上春、春日、綢月、季月、鶯月、末春。此外三月還有晚春、暮春、蠶月等別稱。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綺麗芬芳,自然稱「桃月」。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唐人張旭描寫的景致為暮春季節,落英繽紛,好似溪水流霞,於是三月的別稱又為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曆三月,或陰曆三月。
蠶月:夏曆三月。三月,是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曆三月。
季月:春夏秋冬四季,三個月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四月:通常稱: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 麥月 梅月 純月 清和 余月。
槐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樹也綻開了黃白色的花瓣兒,有人稱四月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
麥月:農曆四月為麥子成熟的時候,《禮記·月令》說:「 孟夏之月 麥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釋為:「百穀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四月便稱麥月。
梅月:從季節氣候而言,四月為梅雨季,時值梅子黃熟,陰雨時間較長,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余月:四月的別稱還有叫余月。《爾雅·釋天》說:「四月為余。」郝懿行義疏云:「四月萬物皆生枝葉,故曰余。余,舒也。」
五月:通常稱: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節,舊時農家用菖蒲葉與艾葉等扎懸於門首,用以驅邪,因稱五月為蒲月。蒲月(舊俗於端午懸菖蒲於門,並用以浸酒,謂可辟邪,故稱蒲月,又稱蒲節)、蒲節(見 「蒲月」)。
仲夏:農曆五月最常用的別稱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古語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所以,仲即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個月。一般來說,是指五月份。
皋月:《爾雅·釋天》說:「五月為皋。」郝懿行義疏解釋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陰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結實,……。」故五月又稱為皋月。又稱皋月(見一月「陬月」。皋,同高。謂五月陰生,欲自下而上,故稱皋月)
榴月:因五月榴花盛開而來。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詩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惡月:古代對五月之稱。《太平御覽》二二東漢董勛《問禮俗》:「五月俗稱惡月。」
午月:(見一月「寅月」)
建午(見一月「建寅」)、仲夏(見一月「孟春」)、中夏(即仲夏。中,讀如仲。再見一月「首春」)、小刑(《淮南子·天文訓》:「陰生於午,故五月為小刑。」午,通五)、鳴蜩(《詩·七月》有「五月鳴啁」之語)、蕤賓(見一月「太簇」)等。
六月:通常稱: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季夏。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許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無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稱之「伏月」或「荷月」。「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唐代王昌齡的《採蓮曲》 這齣污泥而不染的蓮篷,在暑月為人們帶來陣陣涼意,故把六月稱為荷月。
暑月:在《易·繫辭上》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說。 季夏:此外,還把六月稱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禮記·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七月:通常稱: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國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秋季的頭一個月謂新秋。古時,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種蘭花在初秋開放,故又把七月稱為蘭秋和秋月。
八月:通常稱: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 桂月、壯月、仲秋:農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壯月。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稱桂月。「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唐人宋之問把月中的桂花飄香都吹落人間了,何況鄉間山歌里唱道:「八月裡來桂花香」,民間又把八月稱為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人們爭相吟頌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實了。
壯月:《爾雅·釋天》中云:「八月為壯。」郝懿行義疏解釋說,「壯者,大也。八月陰大盛,《易》之大壯,言陽大盛也。」故稱八月為壯月。
仲秋:秋季的八月居中,謂之仲秋。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又將八月稱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
九月:通常稱: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將九月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到了農曆九月,萬木蕭瑟,落葉紛紛,獨有那婀娜多姿、熱烈怒放的菊花給人們以活力和溫暖,黃巢的《菊花》詩歌吟:「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陳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因而「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稱。
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綽約仙姿描寫得美妙絕倫,其攝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經得起嚴寒考驗的特性。九月的別稱除了霜月外,還有季秋、菊月、朽月等。
朽月:而把九月稱為朽月,雖無處考證,或許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後衰老、枯落之故。
十月:通常稱:陽月、陰月、小陽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開冬、冬、飛陰月。
陽月:十月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爾雅·釋天》中說:「十月為陽。」郭璞的註解為:「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玄。」《後漢書·馬融傳》說:「至於陽月,陰慝害作,百草畢落。」鄉間開冬之後,舊時娶親嫁女等操辦喜事便選在入冬,此時收成已畢,正值農閒,良辰美景多可入選。
陰月:十月叫成「陰月」的理由據說是源自古代陰陽學說,十月要「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之。」
小陽春:指農曆十月,現在還習慣稱夏曆十月為「小陽春」。
孟冬:初冬,指農曆十月。
十一月:通常稱: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龍潛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納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
暢月: 《禮記·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暢月。」鄭玄的註解為「暢,猶充也。」因此農曆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孔穎達還註解為:「言名此月為充實之月,當使萬物充實不發動也。」而孫希旦的集解是,「暢,達也。時當閉藏而暢達之,故命之曰暢月,言其逆天時也。」
仲冬: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還有幸月、葭月、龍潛月之說,無可考。
十二月:通常稱: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
臘月: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的詠梅詩,已把寒冬梅花倔強的風骨和報道春之將至的信息描寫得恰到妙處。臘月梅花吐幽香,又稱臘月。
臘月是農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臘祭,這種稱呼在秦朝時就已經家喻戶曉了。從周代開始,古人把陰曆十二月作為臘祭的日子,以狩獵禽獸祭先祖。據《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杜甫《臘日》詩云: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到了秦朝時將十二月定為臘月,以後沿襲之。自古以來,農曆十二月為冰天雪地的代名詞,故又稱之為冰月、嚴月。
中國、日本和法國對一年十二個月的別稱
以下是中國人對十二個月的別稱(簡略版):
一月:正月、端月、元月、初月、嘉月、開歲、新正、隅月、孟月、始春、元春、陬月
二月:杏月、麗月、花月、柳月、仲春、酣春、艷春、芳春、如月、早春 三月:桃月、蠶月、鶯月、暮月、鸝月、季春、炳月、三春、陽春、暮春、綢月 四月:梅月、麥月、清和、初夏、桐夏、余月、桃月、孟夏、純月 五月:榴月、蒲月、仲夏、飄香、皋月、郁月 六月:荷月、玉繩、且月、伏月、季夏、焦月、 署月、 精陽、 溽暑、 季暑 七月:瓜月、巧月、砧月、蘭秋、新秋、銀磺、飛星、相月、霜月、孟秋、桐月 八月:瑩月、虹月、吟秋、鴉月、壯月、桂月、仲秋、中秋、壯月 九月:菊月、苔月、瓊月、霜序、三秋、霜秋、季秋、 暮商、朽月、玄月 十月:露月、良月、孟冬、霜華、陽月 十一月:仲冬、寒艷、暢月、蒹月、葭月、龍潛月、辜月、葭月 十二月:臘月、冰月、嚴月、除月、殘霜天、星回、嘉平、季冬、嘉平、窮節
以下是日本人對十二個月的別稱 :
01。睦月(むつき):正月、初春月、年始月、太郎月、年端月 (中國一月別稱中也有「正月」、「初春」之稱)
02。如月(きさらぎ):梅見月、梅月、雪解月、初花月、小草生月、木芽月
03。彌生(やよい):桜月、花見月、花咲月、桃月、嘉月、春惜月、夢見月
04。卯月(うづき):卯の花月、鳥月、花殘月、清和月、得鳥羽月、夏初月
05。皐月(さつき):早苗月、五月雨月、雨月、橘月、早月、菖蒲月 (「皋月」與中國五月別稱相同)
06。水無月(みなづき):風待月、松風月、伏月、常夏月、鳴神月、鳴雷月、葵月
07。文月(ふみづき):七夕月、七夜月、女郎花月、蘭月、涼月、文披月
08。葉月(はづき):秋風月、月見月、木染月、濃染月、葉月、紅染月、雁來月
09。長月(ながつき):菊月、菊咲月、夜長月、小田刈月、紅葉月、寢覺月 (中國九月別稱中亦有「菊月」)
10。神無月(かんなづき):神有月(出雲)、神去月、雷無月、初霜月、時雨月
11。霜月(しもつき):霜降月、雪待月、神樂月、神歸月、雪見月、露隱葉月
12。師走(しわす):極月、蜡月、春待月、限月、果月、親子月、梅初月 (與中國十二月別稱相同的為「臘月」)
日本十二個月別稱含義:
一月:睦月的意思是,睦表示對人尊重,關心他人,與他人保持友好關係。 正是因為這樣,一年的開始用睦月最合適。
二月:如月的意思是「歡慶」。 (中國二月別稱中亦有「如月」,但意義有所不同。見中國二月別稱中的「如月」解釋)
三月:彌生的意思是「新生」,一到春天,花草皆露新芽,初生之象。
四月:卯月的意思是「生長」,正是草木發芽、萬物甦醒之際,代表無盡的活力與發展力。
五月:皋月的意思是「熱暑」,因為從這個季節開始天氣會逐漸變得炎熱。 (中國五月別稱中也有「皋月」,見中國五月別稱中「皋月」含義。)
六月:水無月的意思是「沒有水的月」,象徵日本的雨季。猜得出,這或許是出於對天神的虔誠謝意而起的名字,因為天神把雨全部降到地球上面,所以天上就會 沒有雨水了。
七月:文月的意思是「書信往來的月」,也許正在你焦急等待之時會有信來。
八月:葉月的意思是「離家出門」,因為對於日本人來說這是一個傳統的旅遊季節。
九月;長月的意思是「夜長的月」,可能是因為從這個時侯開始夜晚將會變得漫長的原因吧。
十月:神無月的意思是「神仙離開的月」,據說這是因為在這段時間裏,日本各地的各路神仙都會聚集到「出雲」這個地方來開會。在日本除了「出雲」這個地方把「神無月」叫作「神有月」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會叫作「神無月」。「神有月」的意思是「神仙回來的月」。
十一月:霜月的意思是「結霜的月」,因為從這個季節開始天氣會逐漸變得寒冷。
十二月:師走的意思是「連平時很悠閒的老師都會變得繁忙」。這反映出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大家都會忙於疇集錢財和還清欠債的習慣。總而言之,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繁忙的時期。
這是日本對十二個月的另一種別稱: 一月:處空 (或初空) 二月:梅見 三月:夜櫻 四月:清和 (中國四月別稱中也有「清和月」) 五月:浴蘭 六月:蟬羽 七月:涼月 八月:月見 九月:竹醉 十月:時雨 十一月:神樂 十二月:朧月
這是法國對十二個月的別稱: 法國共和曆: 一月 葡月 二月 霧月 三月 霜月 四月 雪月 五月 雨月 六月 風月 七月 芽月 八月 花月 九月 牧月 十月 獲月 十一月 熱月 十二月 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