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 (文章)/第七章:同袍

来自汉服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页>华夏复兴总录>汉服集>文学类>散文卷>漢服 (文章)>第七章:同袍

Accessories-text-editor.svg
這是文章
這是由月曜辛寫的一篇文章,不屬於漢服百科的一部分。文章的版權屬於作者所有。

原文

在我刚加入汉服运动那会儿,大家都只称“复兴者”,或者“普通汉族人”,也有叫同袍的,但没有正式定下来,各自逮一个觉得能用的词汇乱叫了很久。后来网名为“秋月半弯”的前辈发帖《我们,汉服复兴先行者的统一称呼为————同袍!》,提出倡议,阐述了以下观点:


“‘汉迷’容易被误解为汉朝,把我们当作‘汉朝文化迷’,更要命的是这样的名称同时还意味着一个弱势的、敏感的、自绝于外的小群体。就像歌迷,是爱听某歌星或其歌的一群人,相对于大众来讲只是一个小群体。 ”


“‘汉友’这个词现在被用的是最多的。听起来还比较亲切。而且‘友’字的窄小感和狂热感不及‘迷’字那么重,但本质是一样的。同族以友相称,也很怪。从民族意义上讲我们本来就是同胞,是兄弟姐妹,以友相称反而见外。”


“这些称呼给公众的印象恐怕不是汉族民众复兴汉族文化,而是复古小圈子的聚会,一群狂热的汉朝文化爱好者在举行仿古派对……好点的也不过是和音响发烧友一样的‘汉文化发烧友’。如果是非常喜欢汉民族文化的老 外,称之为“汉迷”倒有情可原,但我们本身就是汉人,这种称谓严格来讲是荒唐的。如果一个族人爱民族之珍贵物,却被定义为另类一样,岂不可悲?”


“也有说叫‘汉服爱好者’,表达比较准确,就是喜欢汉服的人,但缺点还是一样,跟‘电脑爱好者’、‘古玩爱好者’感觉一样,我们能让汉服成为电脑、古玩一类概念的东西吗?爱自己民族服装是应该的,虽然现状不理想,但未来会改变的,我们相信所有汉人都将认同和热爱汉服,我们要给其他十多亿人留好位子。而爱好电脑、古玩的永远是能是一个小群体。”


“称为‘华夏复兴者’、‘汉文化复兴者’,意义上与我们是符合的,但这适合做为对我们的诠释却不合适做一个俗常的称谓。媒体大众首先会认为这名字不够简短,而且这名称他们会觉得太过高大了,毕竟对这事情人们的观点还不完全一致,故你如此自称,社会却未必会这样称呼你。当然,什么时候当真公众都如此称呼我们,便是我们几近成功时了。”


“把‘汉文化复兴者’倒装再压缩一下——‘兴汉者’倒是不错的称呼。简短了,而且虽然与‘汉文化复兴者’意思相近,却在公众的眼里咋一看起来没有‘汉文化复兴者’太高大的感觉,其实‘兴汉’的意义太重大了,只是人们还不懂而已,且这里‘兴汉’的‘汉’不仅是汉文化的意思,还有汉族的意思。只不过如此也有坏处,会让人们说你汉民族主义咄咄逼人,会给你再扣帽子。你在文化的范畴里没事,到了族的范畴,外界的麻烦就来了。我们自己是觉得坦然,觉得这麻烦是无谓的,但这麻烦却确实存在。为了长远大局,我认为对外还是暂时地回避‘兴汉者’这个称呼吧。又因为对内对外最好称呼一致,所以对内暂也不用。另外这个名字毕竟是三个字,人们哪,能省就省,能有二个字的话最好。”  


“那便看《诗经·秦风》里的一篇《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这不仅是一首诗歌,也是一封请战书,是以后世军队将士之间互称同袍、袍泽。而我们汉服复兴者借用这个词,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谁说你孤单的穿着汉服?我们和你一样,也穿着它。”,二是,我们是复兴华夏这一持久战中的战友。其中第二种成分更多一些。


秋月半弯又说:“如果遇上志同道合者但没有穿或没有汉服的,称同袍是否不准确了?如此看来同袍缺少汉友涵义范围的广泛性?不,同袍是一种象征性的称谓,正确认同汉文化者,必认同汉服,认同汉服者,便是同袍。这样的人即使他暂时没有汉服,其实已经在心里穿上件汉服了。而且必定很主动地很想尽快拥有汉服的实物。正如反过来讲,仅仅把穿汉服当成秀个性,并不真正认同汉服,没有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没有民族意识,没有汉心的人,穿上汉服也未必具有成为同袍的资格。”


在我写这一章之前,刚对一个妹子狠狠发了一顿火。对那个妹子原本有一些情分,但久不往来,而后无意看见她说“贵圈实在太乱…好好宣传传统文化是有多委屈你们,同袍现在真的不是贬义词么”,后来又说:“有时候不大乐意自称同袍,与这种人重名实在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


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就置换几个词——“贵省实在太乱,好好的过日子是有多委屈你们,某省人现在真的不是贬义词么?”“有时候不大乐意自称某省人,与这种人重名实在不是什么高兴的事儿。”


很显然,这就是个地图炮,我都没用国家来置换,就是因为有一些人觉得地图炮汉服运动,地图炮同袍不是地图炮,地图炮全国还能说是忧国忧民的表现也算不得地图炮,非要地图炮到地方上,他们才知道这叫地图炮。而这件事,我告诉那个妹子,谁顶着同袍的名号招惹了她尽管直接找谁去,有一说一,别把气撒给所有同袍和汉服运动。还傲娇着要把自己往外摘。


再说,一些人的言行哪里又算得同袍了,别看谁沾边了汉服都是同袍好么。如她说“贵圈实在太乱”的前提,是在议论汉服商家的一些事。而在汉服运动初始时,没有商家,所有人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唯一外援是本地裁缝。后来才在这些自己动手的同袍中产生了第一批商家。这些商家是确确实实的从“人民中诞生”的商家——是商家,也是同袍。他们无论鹰鸽,接受的都是兴汉思想,他们制作出售汉服,不是为了卖一件衣服,重要的是为了搭配出售复兴华夏的理念。这些老一代商家,对服制、板型、配色多有不上心之处,因为绝大部分本就不是裁缝、设计行业出身,其对于推广汉服的重点不在服装本身上。


记得那几年,关于“汉服产业商业化”的讨论也一直未停过,但大多是一群坐办公室的和一群非商务系学生在瞎讨论,鲜有专业人士意见。不过总有几个意见还是有建设性的。比如,很早就有人提出,汉服商业化后,同袍和商人这两个身份必然会产生分裂。汉服同袍,有的会成为商家,但汉服商家,不一定都是同袍。当知道汉服的人越来越多,参与进汉服产业链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我们是没有办法阻止和监督非同袍商家进入这个商业圈的,这一方必将鱼龙混杂。比方说,同袍当商家,于情于理,肯定都不会在自己的店里搭配出售清装、旗袍、马褂、唐装、中华立领之类必须避嫌的东西,如是同袍成为网络商家,也不会为了提高搜索率而把这些关键词码在一起,因为我们有必须坚守的底线。


但纯商业商家就不同,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销售额,其次才会考虑商品的意义,而他们宣传这个商品如何如何有意义,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制造销售量。他们也不必只从汉服中赚取销售量,所以他们什么都可以卖,什么都可以说,而不必为汉服运动遵守节操。


另外,之前我跟一个人就汉服的成本问题和消费者的心理问题曾小掐过几句,但刚开始的一些言语不清,让我以为对方又是一个扛着地图炮来的,于是在我们讨论过程中,我抢先向他强调了一件事——他说的这些问题,是全世界商品社会、商业圈,销售者和消费者都存在的问题。不该单一的把问题扣在汉服运动旁支的汉服商业圈中,甚至放大给整个汉服运动。我们可以讨论,但这些问题要从整个商业的角度来讨论,如果硬要说这是汉服商业才会出现的状况如何如何,那我们没什么可谈的。


而后来,在另一场讨论中,一个同袍说,汉服圈汉服圈,汉服运动才不是圈,商家吧才是个圈。


虽然她的原意跟我的有些偏差,不过在此我还是借用一下——汉服商家、汉服购买者这个小型销售、消费链,确实是个圈。不过如前所述,需要放到整个商业圈中去看待。商业圈是个早有定论的中性词,我没有任何褒贬。汉服商家买家之间的各种乱象,只有从整个商品行业,销售者、消费者的思维和角度去看才有解法。汉服商家吧不归汉服吧管,汉服商业也不归汉服运动管,自从汉服产业与兴汉思想分离,一边抓教育一边抓买卖,两边儿就两清了,唯一的关联是汉服,仅此而已。我们欢迎汉服商家来了解汉服产业的起源,汉服运动的主张、思想,但是要用服装、商业来绑架、歪曲、肢解汉服运动,为盈利所用,为不可告人的目的所用,请自己掂量。所以,往后那边儿的各种事,从资本论、商业法的角度去做出评判才是正道。汉服运动、汉服同袍,概不用为各种商业丑恶现象买单。


再强调一次,同袍可以是汉服商家,但汉服商家绝对不等于同袍,而汉服消费者这个群体也有的是同袍,有的不是。


至于怎么辨别?很简单。不是同袍的汉服商家,为了赚钱,为了消除自己赚钱路上的各种不利因素,可以毫不犹豫的拿汉服运动开刀,把自己为了赚钱而编排的各种理由高压于汉服运动原本的理论、主张之上,造成一种他们才是汉服问题上的权威的错觉。这种商业手法,文雅一点的是“全国牙防组织”,乡土一点的是“本店是全市唯一正品无水蜂蜜蛋糕,隔壁那家不正宗不要买”,而在法律上,叫做“不正当竞争”。


比如,我就曾见过那么一个商家,一边跑到汉服商家吧发新品图,一边却在别处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明清还真是一家,XX作为‘汉服党’是不会明白的,愿XX早日洗心革面,脱离‘汉服党’。”然后,他再次到商家吧发清制服饰,说“这就是明朝文物”。一边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做的是汉服,一边却又在采访中说“召来了民族情结的汉服爱好者的激烈反应”。“我做的是汉族民族服饰,而汉服这个概念是现代人造出来的。(逻辑学以及《汉服略考》笑而不语)”“那些玩cosplay汉服的爱好者们”……


这种又要靠汉服赚钱又要冷艳高贵的把自己从汉服运动外面摘,为了制造广告噱头而践踏他人的信仰和尊严,不惜拿民族情结、汉服概念、明清痛史、同袍作玩弄的东西,我就八个字“婊子无情,商人无义”。这种商家,把自己吹得再怎么天花乱坠,涂脂抹粉得再怎么亮丽(其实他家照片都跟鬼片似的),其对汉族服饰一物真正的感情还赶不上街边用喜羊羊图案的棉布做“和尚衫”卖的乡土大婶,更枉对穿着“和服”的章太炎。这种商家,我为何非要把他说成同袍并加以维护?  


正如这种无义的商业竞争表现让人没法待见一些商家跻身为同袍,“无情无义”的汉服消费者也必然不是同袍。


是同袍的,必先知汉服复兴的意义,怀抱兴汉思想,才来追寻一件能直观表达自己的身份、理性的衣服。不是同袍的,他们只是为了买衣服、穿衣服而来,甚至于他们知道汉服运动的意义,却是不屑甚至反对的。他们追求的、到手的,不是“失而复得的汉服”,只是一件漂亮衣服,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新鲜玩物。商家为了卖商品,代表、肢解、践踏汉服运动的意义,他们为了穿漂亮的商品,乃至为了争奇斗艳,也不惜代表、肢解、践踏同袍一词的意义。他们成天鸡毛蒜皮的为了针脚问题互相攻击,为了款式分派系,为了品牌分派系,为了同一件衣服穿的人不同分派系,却嫌“主吧”成天谈(□)民族(□)问题国家大事,“贵圈真乱”。同袍一词,在他们的理解里,只是“卖汉服的,穿汉服的。”汉服不过是一件衣服,穿便穿了,然后干什么说什么都可以,不干什么更是理所当然,甚至以为有整个汉服运动可以为之撑腰,而越显张狂。


而我敢说,有人看到这里,肯定会忍不住对我嚷嚷“凭什么你说不是同袍就不是,同袍又不是你家的,我就是无情无义无理取闹,我就是鄙视民族情结,我就是‘率直’想说啥说啥,我为什么不能当同袍?”


因为,同袍一词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是寄托了汉服运动先行者们对自身的要求,对后来者的要求,对汉服运动的期望的一个寓意非常美好的词。受此称呼者,必当背上汉服运动所交付的各种责任。于内,爱护族人、团结同道,续继祖辈之各类美德,以身作则教育后辈。于外,实践复兴、肩担天下,续继祖辈之大义,敢于以身为殉崛起中华。同袍一词,意深义重。同袍者,平日可以玩笑之,戏谑之,老不正经之,可以兴趣不同、政见不同、学科不同。但在正经问题上,在大是大非的观念上,却该一门心思,只为道、德,绝不可以做那满腹私心、邪心、外心,逐眼前之利的小人。其中,“率直"得连民族情结,连汉心,甚至连人性都要抛弃的,更不必再来死死抠住同袍一词不放。


我对那个开地图炮的妹子还说过一番话,大意是:你不在意同袍这个身份随手可抛(甚至打算往对立面站),必有他人在意(和不离不弃)。


曾有一名同袍发帖称:“妈呀,自从穿了汉服我都不敢闯红灯了。倒不是说汉服很显眼,而是我绝对不能给汉服同袍这个形象抹黑啊。”


我想说的剩下的话,就在这之中。


最后再总结一段,正如我之前所说,汉服是大方的,但汉服运动是小气的。汉服属于全汉族,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世界,谁都可以来穿,追求外在美是每个人的权力和自由,即使心灵堕落了也没有法律来管着不准穿。汉服不是“党产”,我们没理由阻止非同袍买卖汉服,或单纯只做个爱好者、欣赏者。就我个人来说,对于欣赏汉服之美的,哪怕他跟我有私仇,于这一点上我也会由衷的感谢他。所以你说你不懂汉服运动,也不懂汉服,不敢妄称同袍,你只是喜欢汉服,我都会支持你尽管穿去。只要你是良善的,这个犊子对内对外我都护定。但若不懂,却自以为懂,张牙舞爪、唧唧歪歪,我怕煮饺子遇上停电停煤气都不怕你。


这一段,写在某宗教小清新人士利用汉服聚拢大量人气,却转眼把自己对汉族习俗的无知以及不尊重暴露在“左衽有理”一事上之后。在我添加这一段文字时,他一直在删帖拉黑,只一副云淡风轻跳脱五行外的样子回复支持他的,绝不同等对待反对他的。他装什么、怕什么我不知道,他估摸也不会知道,我们为什么不惧他是名人说着“名言”而坚决维护右衽。而这件事也生动的说明了,同是穿着汉服的人,其中同袍和非同袍的差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