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祭礼”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汉服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整理)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首页]]>[[华夏复兴总录]]>[[汉服集文 学类]]>[[文 卷]]>[[ 散文]]
+
[[首页]]>[[华夏复兴总录]]>[[:Category:漢服集| 服集]]>[[:Category:漢 服集文 學類|文學類]]>[[:Category:漢服集文學類散文卷|散 文卷]]>[[ 一个人的祭礼]]
  
 
{{文庫|天涯在小楼}}
 
{{文庫|天涯在小楼}}
  
== 原文 ==  
+
== 原文 ==
  
 多年之后,我想我还会记得这天,记得那天籁般的韶音雅乐,记得稚嫩童声颂出的论语,记得寒风中庄重的祭文,记得那盛大的表演。不过今天,阳光下、人群中,虽满眼繁华、满耳嘈杂,我依然只是捧着一颗孤独的心,去赶赴那场——  
+
 多年之后,我想我还会记得这天,记得那天籁般的韶音雅乐,记得稚嫩童声颂出的论语,记得寒风中庄重的祭文,记得那盛大的表演。不过今天,阳光下、人群中,虽满眼繁华、满耳嘈杂,我依然只是捧着一颗孤独的心,去赶赴那场——
 一个人的祭礼
+
 
 +
 一个人的祭礼
  
 
 公元两千零四年,天津建卫600周年。  
 
 公元两千零四年,天津建卫600周年。  
第18行: 第19行:
 
 我常常慨叹老祖宗造字的神奇,一人一衣是为“依”,倘使失了衣冠,也便身无所依,宛如飘萍了吧。  
 
 我常常慨叹老祖宗造字的神奇,一人一衣是为“依”,倘使失了衣冠,也便身无所依,宛如飘萍了吧。  
  
 这一件衣与那一件衣果有那么严重的区别吗?  
+
 这一件衣与那一件衣果有那么严重的区别吗?
  
 人与人的区分,除了肤色,恐怕就是衣了。衣,除了用来蔽体,也用来装扮,更用来表达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衣不同,人便不同。  
+
 人与人的区分,除了肤色,恐怕就是衣了。衣,除了用来蔽体,也用来装扮,更用来表达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衣不同,人便不同。
  
 记得汉网的万壑听松写过一篇服饰美学论文,讲到西服追求立体美、满服追求繁复美,而汉服追求的是取法自然,天人合一之美。这种美渗透于汉文化的方方面面。  
+
 记得汉网的万壑听松写过一篇服饰美学论文,讲到西服追求立体美、满服追求繁复美,而汉服追求的是取法自然,天人合一之美。这种美渗透于汉文化的方方面面。
  
 祭孔,祭的当然不是一堆白骨,而是一种思想。礼,不是为了矫揉造作,而是为了表达崇敬之情。倘若不是汉服祭孔,那么这祭礼不也就沦为一种形式,那文化的感召力也就空如一纸诏书,在没落皇朝的淫威下,欺骗着那些懵懂的人们。  
+
 祭孔,祭的当然不是一堆白骨,而是一种思想。礼,不是为了矫揉造作,而是为了表达崇敬之情。倘若不是汉服祭孔,那么这祭礼不也就沦为一种形式,那文化的感召力也就空如一纸诏书,在没落皇朝的淫威下,欺骗着那些懵懂的人们。
  
 我坚信,西方思潮泛滥的今天,只有汉文化能承担扭转华夏命运的历史使命,而汉服,就是续接那被斩断文明的纽带。  
+
 我坚信,西方思潮泛滥的今天,只有汉文化能承担扭转华夏命运的历史使命,而汉服,就是续接那被斩断文明的纽带。
  
 所以我去了,虽然只是一件深衣,虽然寒风凛冽中略显单薄,虽然有种单刀赴会的悲壮意味,但我依然微笑着面对周遭投来的诧异目光。  
+
 所以我去了,虽然只是一件深衣,虽然寒风凛冽中略显单薄,虽然有种单刀赴会的悲壮意味,但我依然微笑着面对周遭投来的诧异目光。
  
 无法解释,也无从解释,那是一个人的祭礼。当一干花花绿绿散尽后,我固执的站到祭台前,没有音乐、没有祭文、没有舞蹈,有的只是一颗真正崇拜孔夫子的心。  
+
 无法解释,也无从解释,那是一个人的祭礼。当一干花花绿绿散尽后,我固执的站到祭台前,没有音乐、没有祭文、没有舞蹈,有的只是一颗真正崇拜孔夫子的心。
  
 
 很多人给我拍照,不用解释,普通人的眼睛总是能看到美的。有许多伤痛无法平复,可喜的是,我已能够用澄澈的心把他们包容下来,我依然只是做着我自己——  
 
 很多人给我拍照,不用解释,普通人的眼睛总是能看到美的。有许多伤痛无法平复,可喜的是,我已能够用澄澈的心把他们包容下来,我依然只是做着我自己——  
  
 一件深衣,一份信仰,一个人。  
+
 一件深衣,一份信仰,一个人。
  
 
 多年以后,我想我会记得这天,一场盛大的祭礼,一次对儒家文化的呼唤,一群崇尚传统的中国人。只是,我依然坚持的相信,这是一个人的祭礼——白衣胜雪、不染纤尘。
 
 多年以后,我想我会记得这天,一场盛大的祭礼,一次对儒家文化的呼唤,一群崇尚传统的中国人。只是,我依然坚持的相信,这是一个人的祭礼——白衣胜雪、不染纤尘。
[[Category:漢服集文學類]]
+
[[Category:漢服集文學類 散文卷]]
 
{{華夏復興總錄}}
 
{{華夏復興總錄}}

2013年6月5日 (三) 04:42的最新版本

首页>华夏复兴总录>汉服集>文學類>散文卷>一个人的祭礼

Accessories-text-editor.svg
這是文章
這是由天涯在小楼寫的一篇文章,不屬於漢服百科的一部分。文章的版權屬於作者所有。

原文[编辑]

多年之后,我想我还会记得这天,记得那天籁般的韶音雅乐,记得稚嫩童声颂出的论语,记得寒风中庄重的祭文,记得那盛大的表演。不过今天,阳光下、人群中,虽满眼繁华、满耳嘈杂,我依然只是捧着一颗孤独的心,去赶赴那场——

一个人的祭礼

公元两千零四年,天津建卫600周年。

这一年,天津市政府着实搞起了不少文化活动,杨柳青、妈祖节、考试展,到现在的祀孔大典。拯救传统文化,即使是最爱塔台唱戏的政府,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的崛起,似乎注定要靠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明。

中国眼看国将不国,文化复兴迫在眉睫,但是他们似乎忽略了最最表象的东西,忽略了身上的“衣”。

一件衣衫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常常慨叹老祖宗造字的神奇,一人一衣是为“依”,倘使失了衣冠,也便身无所依,宛如飘萍了吧。

这一件衣与那一件衣果有那么严重的区别吗?

人与人的区分,除了肤色,恐怕就是衣了。衣,除了用来蔽体,也用来装扮,更用来表达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衣不同,人便不同。

记得汉网的万壑听松写过一篇服饰美学论文,讲到西服追求立体美、满服追求繁复美,而汉服追求的是取法自然,天人合一之美。这种美渗透于汉文化的方方面面。

祭孔,祭的当然不是一堆白骨,而是一种思想。礼,不是为了矫揉造作,而是为了表达崇敬之情。倘若不是汉服祭孔,那么这祭礼不也就沦为一种形式,那文化的感召力也就空如一纸诏书,在没落皇朝的淫威下,欺骗着那些懵懂的人们。

我坚信,西方思潮泛滥的今天,只有汉文化能承担扭转华夏命运的历史使命,而汉服,就是续接那被斩断文明的纽带。

所以我去了,虽然只是一件深衣,虽然寒风凛冽中略显单薄,虽然有种单刀赴会的悲壮意味,但我依然微笑着面对周遭投来的诧异目光。

无法解释,也无从解释,那是一个人的祭礼。当一干花花绿绿散尽后,我固执的站到祭台前,没有音乐、没有祭文、没有舞蹈,有的只是一颗真正崇拜孔夫子的心。

很多人给我拍照,不用解释,普通人的眼睛总是能看到美的。有许多伤痛无法平复,可喜的是,我已能够用澄澈的心把他们包容下来,我依然只是做着我自己——

一件深衣,一份信仰,一个人。

多年以后,我想我会记得这天,一场盛大的祭礼,一次对儒家文化的呼唤,一群崇尚传统的中国人。只是,我依然坚持的相信,这是一个人的祭礼——白衣胜雪、不染纤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