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 (文章)/第四章:蓬勃" 修訂間的差異

從 汉服百科
跳到: 導覽搜尋
(以“首页>华夏复兴总录>汉服集>文学类>散文卷>[[...”为内容创建页面)
 
(無需在子頁面添加導航框)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4: 行 4:
 
==原文==
 
==原文==
 
08年,中国一团糟。网络上的几大汉服运动沟通平台也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弄得一团糟,甚至不乏落井下石者,一边冷嘲热讽“汉服运动这是要亡啊”一边不停动用一切手段捣乱。如在百度汉服贴吧,大吧主突然被撤光,捣乱者24小时开着爆吧机器爆吧,小吧主只能删帖不能封人,一切常规汉服讨论、活动召集、活动报道,在一团乱中几乎都没法进行,发帖便秒沉。捣乱者笑嘻嘻的说“一片散沙你们还能做啥”。然而一叶障目的是他,这又不是开金手指了,一己之力怎能改变汉服运动的进程?不过是贴吧没了管理员,碍不着汉服运动整体的前进。
 
08年,中国一团糟。网络上的几大汉服运动沟通平台也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弄得一团糟,甚至不乏落井下石者,一边冷嘲热讽“汉服运动这是要亡啊”一边不停动用一切手段捣乱。如在百度汉服贴吧,大吧主突然被撤光,捣乱者24小时开着爆吧机器爆吧,小吧主只能删帖不能封人,一切常规汉服讨论、活动召集、活动报道,在一团乱中几乎都没法进行,发帖便秒沉。捣乱者笑嘻嘻的说“一片散沙你们还能做啥”。然而一叶障目的是他,这又不是开金手指了,一己之力怎能改变汉服运动的进程?不过是贴吧没了管理员,碍不着汉服运动整体的前进。
 
  
 
 那时候明面上乱是乱,但电脑一关,大家该干嘛干嘛。各地汉服活动照常进行,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该来的总会来,该平息的总会平息,同袍大汉玉筝申请到了吧主,并重新接回子奚。
 
 那时候明面上乱是乱,但电脑一关,大家该干嘛干嘛。各地汉服活动照常进行,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该来的总会来,该平息的总会平息,同袍大汉玉筝申请到了吧主,并重新接回子奚。
 
  
 
 玉筝的出现,刚开始我跟很多人一样充满了疑惑。不过跟多数人不一样的是,我知道她在申请注册大汉玉筝这个账号之前有另外的“马甲”,并非空降吧主,而是实实在在的吧友、同袍出身。但是那会儿所认识的她很是活泼,让人觉得这姑娘恐怕镇不住场子。之后一路看过来,疑虑终逐渐打消——她付出的时间和责任心,还有为了汉服吧、汉服运动舍弃的东西,只多不少。
 
 玉筝的出现,刚开始我跟很多人一样充满了疑惑。不过跟多数人不一样的是,我知道她在申请注册大汉玉筝这个账号之前有另外的“马甲”,并非空降吧主,而是实实在在的吧友、同袍出身。但是那会儿所认识的她很是活泼,让人觉得这姑娘恐怕镇不住场子。之后一路看过来,疑虑终逐渐打消——她付出的时间和责任心,还有为了汉服吧、汉服运动舍弃的东西,只多不少。
 
  
 
 根本上我是个很懒的人,无论在汉服吧小吧主还是在大吧主的位置上,我都懒得带头去做些什么。当初申请小吧主,是因为被捣乱的给逼急了,再后来应承下大吧主一职,主要的原因也是被当年小吧主只能删帖的设定给逼急了。比起领头人,我更热衷于当个宣传员、接待员和清扫员,或者当个意见参谋,要么不用费脑子,要么不用费心神。汉服吧官方多次的策划、活动,都是由玉筝或者其他吧务、同袍牵的头,然后才分摊至我这里。我做得很少,玉筝为汉服吧、汉服运动却做得很多。如今她仍然在策划一些汉服宣传方案,并行动。
 
 根本上我是个很懒的人,无论在汉服吧小吧主还是在大吧主的位置上,我都懒得带头去做些什么。当初申请小吧主,是因为被捣乱的给逼急了,再后来应承下大吧主一职,主要的原因也是被当年小吧主只能删帖的设定给逼急了。比起领头人,我更热衷于当个宣传员、接待员和清扫员,或者当个意见参谋,要么不用费脑子,要么不用费心神。汉服吧官方多次的策划、活动,都是由玉筝或者其他吧务、同袍牵的头,然后才分摊至我这里。我做得很少,玉筝为汉服吧、汉服运动却做得很多。如今她仍然在策划一些汉服宣传方案,并行动。
 
  
 
 说回08年,乱是乱,但也是汉服运动的一大转折点,这大概是因为逢乱必兴之类的因果律?或是量变质变规律、奥运礼服之争带来的强烈社会反响。都有吧。总之08年以前,活动稀少,什么沾边汉服的事都是大事,家贫百物皆是宝。我之前也说过,那些时候有那么几套汉服总是借来借去的,出现在不同的同袍身上,甚至出现在不同地方的活动照片中。如今在不同地方照片中也能看到相同汉服,但祭服、朱子深衣之类除外,基本都是商家手笔,批量生产所造成。而往年里却是因为资源匮乏到如今很难想象。
 
 说回08年,乱是乱,但也是汉服运动的一大转折点,这大概是因为逢乱必兴之类的因果律?或是量变质变规律、奥运礼服之争带来的强烈社会反响。都有吧。总之08年以前,活动稀少,什么沾边汉服的事都是大事,家贫百物皆是宝。我之前也说过,那些时候有那么几套汉服总是借来借去的,出现在不同的同袍身上,甚至出现在不同地方的活动照片中。如今在不同地方照片中也能看到相同汉服,但祭服、朱子深衣之类除外,基本都是商家手笔,批量生产所造成。而往年里却是因为资源匮乏到如今很难想象。
 
  
 
 前几天,一个同袍与人争吵起来,跟她吵架的人一口一个“前些年汉服做得差是你们自己没文化没水平,网上那么多资料、全国那么多图书馆,你们汉服圈什么都不懂还不是后来靠考证派拉了你们一把。”——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原话相当凌乱,急于给汉服运动找个恩公而各种口不择言。当时我一看,就乐了,这是欺负人05年村里没通网么?
 
 前几天,一个同袍与人争吵起来,跟她吵架的人一口一个“前些年汉服做得差是你们自己没文化没水平,网上那么多资料、全国那么多图书馆,你们汉服圈什么都不懂还不是后来靠考证派拉了你们一把。”——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原话相当凌乱,急于给汉服运动找个恩公而各种口不择言。当时我一看,就乐了,这是欺负人05年村里没通网么?
 
  
 
 汉服运动兴于网络时代,而网络时代,以往也没如今那么光鲜。如今随手可得的各类资料,那时候翻遍全网都找不到几页。服饰类的研究资料书籍更是很少,网上少,网下更不见得多,我的朋友告诉我,哪怕是这几年,她跑遍大半个洛阳,也只在旧书店的角落里找到一本沈从文的《中国服饰史》,只此一本。而图书馆、博物馆,分散在全国,全国状况皆不同,同袍们也不是专门研究服饰的,都有工作、学习,耐不住全国跑。更别说汉服运动于不是一味研究怎么做衣服穿衣服的运动,十个人分工下来,一人去研究服饰,还不是专门的。像老吧主就几乎十项全能了,你说他是考证派,他还要设计学位服和奥运礼服,你说他是专门负责服饰的,他还要研究礼仪,你说他是研究礼仪的,他还要对汉服运动的各种提出建议和规划。其他老前辈也莫不如此,像小楼如今在推广儒学,但也不是远离了汉服运动,而本身就是汉服运动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眼里只有怎么做衣服而没有其他,他不退出也必然迟早被汉服运动落下,撑死成为一个服饰商人且仅仅是商人。或者,成为考证派?这个没有钱买车票和门票以及收购图书的话,更要赖得住寂寞,寂寞的等到网络资源丰富,才能到处去复制粘贴下载几篇学者之言,删删减减,说是自己的。
 
 汉服运动兴于网络时代,而网络时代,以往也没如今那么光鲜。如今随手可得的各类资料,那时候翻遍全网都找不到几页。服饰类的研究资料书籍更是很少,网上少,网下更不见得多,我的朋友告诉我,哪怕是这几年,她跑遍大半个洛阳,也只在旧书店的角落里找到一本沈从文的《中国服饰史》,只此一本。而图书馆、博物馆,分散在全国,全国状况皆不同,同袍们也不是专门研究服饰的,都有工作、学习,耐不住全国跑。更别说汉服运动于不是一味研究怎么做衣服穿衣服的运动,十个人分工下来,一人去研究服饰,还不是专门的。像老吧主就几乎十项全能了,你说他是考证派,他还要设计学位服和奥运礼服,你说他是专门负责服饰的,他还要研究礼仪,你说他是研究礼仪的,他还要对汉服运动的各种提出建议和规划。其他老前辈也莫不如此,像小楼如今在推广儒学,但也不是远离了汉服运动,而本身就是汉服运动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眼里只有怎么做衣服而没有其他,他不退出也必然迟早被汉服运动落下,撑死成为一个服饰商人且仅仅是商人。或者,成为考证派?这个没有钱买车票和门票以及收购图书的话,更要赖得住寂寞,寂寞的等到网络资源丰富,才能到处去复制粘贴下载几篇学者之言,删删减减,说是自己的。
 
  
 
 再加上那时候的传统花纹、织物市场更是一片死气沉沉,看上去像那么回事的布料不是旗袍唐装专用中老年人专用就是死人专用,要么就是出口日本给和服用。专门缝制出售汉服的商家,一两个。剩下的全靠同袍自己在屋里研究,或者死命跟本地裁缝沟通,一旦沟通不善,布料再好裁缝也能给你毁得惨不忍睹,不如索性用便宜些的布料。所以那时候全国汉服看上去一片棉麻或者雪纺。
 
 再加上那时候的传统花纹、织物市场更是一片死气沉沉,看上去像那么回事的布料不是旗袍唐装专用中老年人专用就是死人专用,要么就是出口日本给和服用。专门缝制出售汉服的商家,一两个。剩下的全靠同袍自己在屋里研究,或者死命跟本地裁缝沟通,一旦沟通不善,布料再好裁缝也能给你毁得惨不忍睹,不如索性用便宜些的布料。所以那时候全国汉服看上去一片棉麻或者雪纺。
 
  
 
 这就是那些年的汉服运动,还有许多难处,要诉苦起来都没完没了了,而且与本章偏题了。想要知道清楚的,可以自己去抓一个老前辈来问,抓不到就去乡间地头找个农民伯伯问,问他种菜是不是点点鼠标,动动嘴皮子就种出一大片菜来了?
 
 这就是那些年的汉服运动,还有许多难处,要诉苦起来都没完没了了,而且与本章偏题了。想要知道清楚的,可以自己去抓一个老前辈来问,抓不到就去乡间地头找个农民伯伯问,问他种菜是不是点点鼠标,动动嘴皮子就种出一大片菜来了?
 
  
 
 言归正传,08年往后至今,汉服运动这片菜园子才算开始逐步喜迎丰收,每月每天都有各种汉服相关的事发生,如着汉服逛街,如举办汉服活动,隔三岔五便有,看多了,都不稀奇了。
 
 言归正传,08年往后至今,汉服运动这片菜园子才算开始逐步喜迎丰收,每月每天都有各种汉服相关的事发生,如着汉服逛街,如举办汉服活动,隔三岔五便有,看多了,都不稀奇了。
 
  
 
08年之前,各省市汉服组织板着指头都能数过来,每逢活动,参与人数也不过十几、二十几人,一些地方甚至是一开始只有两三个人,并且还是抓了对汉服并不了解的亲友的壮丁。如今,十人以下都别说是活动,只能算作小聚会。大合照一眼望去数得清楚一二三的,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在网络上,08年以前,自发去别的贴吧、论坛外交宣传的,也是极少,往往一个人需包揽十数个贴吧、论坛,还不能扔下资料就走,需要耐心解答,舌战群雄。不似如今随便进个贴吧论坛,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论坛,都会突然遇见讨论汉服的帖子,而且往往是善意的。而这样的成就是怎么达成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是每一个不畏围观、不惧冷嘲热讽的同袍,把艰难期硬生生扛了过来,才把一变成二,把二变成三,把三变成无数。
 
08年之前,各省市汉服组织板着指头都能数过来,每逢活动,参与人数也不过十几、二十几人,一些地方甚至是一开始只有两三个人,并且还是抓了对汉服并不了解的亲友的壮丁。如今,十人以下都别说是活动,只能算作小聚会。大合照一眼望去数得清楚一二三的,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在网络上,08年以前,自发去别的贴吧、论坛外交宣传的,也是极少,往往一个人需包揽十数个贴吧、论坛,还不能扔下资料就走,需要耐心解答,舌战群雄。不似如今随便进个贴吧论坛,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论坛,都会突然遇见讨论汉服的帖子,而且往往是善意的。而这样的成就是怎么达成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是每一个不畏围观、不惧冷嘲热讽的同袍,把艰难期硬生生扛了过来,才把一变成二,把二变成三,把三变成无数。
 
  
 
 当然,有人坚持,也有人退出。不过,有的人只是转向了幕后,但有的人却是走得干干脆脆,还有人走得扭扭捏捏。有时候会遇见那么几个优越感莫名的人,津津乐道自己在08年之前就参加了汉服运动,又说“后来我就退出了”,不等你问,又自己补充道:“现在的汉服运动,比不了以前。”“08年以前的汉服吧如何如何……”“现在的新人……”“我这个老人……”
 
 当然,有人坚持,也有人退出。不过,有的人只是转向了幕后,但有的人却是走得干干脆脆,还有人走得扭扭捏捏。有时候会遇见那么几个优越感莫名的人,津津乐道自己在08年之前就参加了汉服运动,又说“后来我就退出了”,不等你问,又自己补充道:“现在的汉服运动,比不了以前。”“08年以前的汉服吧如何如何……”“现在的新人……”“我这个老人……”
 
  
 
 对此我一直觉得像在听人说“我移民了几十年了,但我非常了解中国的变化,比如通过大妓院和‘据说’、‘听说’、‘脑补’等渠道。你们这些八十后不要不相信,在中国权贵才吃得起可乐和茶叶蛋。”
 
 对此我一直觉得像在听人说“我移民了几十年了,但我非常了解中国的变化,比如通过大妓院和‘据说’、‘听说’、‘脑补’等渠道。你们这些八十后不要不相信,在中国权贵才吃得起可乐和茶叶蛋。”
 
  
 
 倒不是嘲讽这些人倚老卖老,我嘲讽的重点是,既然已经远离汉服运动多年,何来指责走之后汉服运动如何如何的底气?不在其中,焉知其事?最可笑的是,他们最喜欢指着当年只有百来个人的汉服吧,呵斥如今每日在线人数两三千以上(由签到功能得出)的汉服吧比不了从前。不是因为我曾经担任过汉服吧的吧务才为汉服吧辩驳,我辩驳的底气是出于我一直没有退出汉服运动,一直没有离开汉服吧,一直参与其中、从旁围观。所以我很清楚,当年看上去学术氛围浓,环境安静,那是因为人口就这么多,捣乱的也就那么多,把捣乱的都丢出去,剩下的只有喝茶赏风月谈正事的了,实则当年的月经贴如今还是月经贴,当年的捣乱模式如今还是那个模式。而如今看上去乱糟糟的,那是因为人太多,且百度贴吧不分版面,任何话题都在同一个主题的贴吧里讨论,动辄几百层高楼,吧务24小时不眠不休的排查都排查不过来。并且会员发帖和吧主审批会员功能早已昨日黄花,即使没有黄花,也不可能让吧务组把所有不顺眼的人都赶出去,把所有不顺眼的帖子都删完。即使某个吧务超于常人,把所有问题人物赶出去,把所有问题帖子都删完了,好吧,这个吧务又得被骂独(□)裁了。而扩大到整个汉服运动,更不是汉服运动中一个交流平台的管理员能管得了和管得完的了。
 
 倒不是嘲讽这些人倚老卖老,我嘲讽的重点是,既然已经远离汉服运动多年,何来指责走之后汉服运动如何如何的底气?不在其中,焉知其事?最可笑的是,他们最喜欢指着当年只有百来个人的汉服吧,呵斥如今每日在线人数两三千以上(由签到功能得出)的汉服吧比不了从前。不是因为我曾经担任过汉服吧的吧务才为汉服吧辩驳,我辩驳的底气是出于我一直没有退出汉服运动,一直没有离开汉服吧,一直参与其中、从旁围观。所以我很清楚,当年看上去学术氛围浓,环境安静,那是因为人口就这么多,捣乱的也就那么多,把捣乱的都丢出去,剩下的只有喝茶赏风月谈正事的了,实则当年的月经贴如今还是月经贴,当年的捣乱模式如今还是那个模式。而如今看上去乱糟糟的,那是因为人太多,且百度贴吧不分版面,任何话题都在同一个主题的贴吧里讨论,动辄几百层高楼,吧务24小时不眠不休的排查都排查不过来。并且会员发帖和吧主审批会员功能早已昨日黄花,即使没有黄花,也不可能让吧务组把所有不顺眼的人都赶出去,把所有不顺眼的帖子都删完。即使某个吧务超于常人,把所有问题人物赶出去,把所有问题帖子都删完了,好吧,这个吧务又得被骂独(□)裁了。而扩大到整个汉服运动,更不是汉服运动中一个交流平台的管理员能管得了和管得完的了。
 
  
 
 这种大论坛的环境维护,在论坛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管理员除非另有一番作为,或者自己闹些事出来,或者走每日卖萌路线,否则很难在管理上找到存在感,如天涯猫扑等大论坛,或者隔壁魔兽世界吧,谁去过谁知道,那才叫真乱无双,版务拿着网站公司的工资有理有据的宅在网上使劲管都管不过来。而且度娘如今不都很体贴的放了部分删帖权给各帖楼主了么?可见度娘也知他们去年想尽办法大规模提升人气后,各大贴吧的管理更艰难了。
 
 这种大论坛的环境维护,在论坛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管理员除非另有一番作为,或者自己闹些事出来,或者走每日卖萌路线,否则很难在管理上找到存在感,如天涯猫扑等大论坛,或者隔壁魔兽世界吧,谁去过谁知道,那才叫真乱无双,版务拿着网站公司的工资有理有据的宅在网上使劲管都管不过来。而且度娘如今不都很体贴的放了部分删帖权给各帖楼主了么?可见度娘也知他们去年想尽办法大规模提升人气后,各大贴吧的管理更艰难了。
 
  
 
 我喜欢调侃吧务是“挂右上角的”,就因为这种环境下,人群十分钟就能换一拨,无论你做了再多,见证你做事的人走了,新帖也变成了坟帖,别人都当你挂在右上角什么都没做,只是挂在那里而已。所以,人一多上帝就死了,各大论坛版务也差不多死透,无论是汉服吧的氛围还是整个汉服运动的氛围,以及整个网络的相关于我们的舆论,都只能以及必须靠同袍自律,以我们的自律去相争,去做最有利的反驳。“一日三省我身:是否记得“华夏复兴”的初衷?是否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气质和精神?是否在游戏、名利和小聪明中迷失,是否潜心、诚恳、一心一意?”当你做到,每当遇到有人对着汉服运动指指点点的时候,方可以理直气壮的上前质问他们:“你们在说谁?你们看看我,我就在你们面前,我的言行是你们所说的这样?”
 
 我喜欢调侃吧务是“挂右上角的”,就因为这种环境下,人群十分钟就能换一拨,无论你做了再多,见证你做事的人走了,新帖也变成了坟帖,别人都当你挂在右上角什么都没做,只是挂在那里而已。所以,人一多上帝就死了,各大论坛版务也差不多死透,无论是汉服吧的氛围还是整个汉服运动的氛围,以及整个网络的相关于我们的舆论,都只能以及必须靠同袍自律,以我们的自律去相争,去做最有利的反驳。“一日三省我身:是否记得“华夏复兴”的初衷?是否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气质和精神?是否在游戏、名利和小聪明中迷失,是否潜心、诚恳、一心一意?”当你做到,每当遇到有人对着汉服运动指指点点的时候,方可以理直气壮的上前质问他们:“你们在说谁?你们看看我,我就在你们面前,我的言行是你们所说的这样?”
 
  
 
 而这种自律心态对吧务也适用,别人可当你已死,你也可以调侃自己已死,但你却不能自暴自弃真死给大家看。我可以以自己的经历解释管理的难处,但我没办法说服每个人去理解,以及跟“管理难处”无关的管理纠纷我帮不了也不想帮。吧务不是权,而是责任,不愿担负起责任,挂不挂在那里都一样,不然,又没工资又不能号令十万会员跟你一起去打架,做公交车还不能免票,写在工作简历上大概只能逗秘书妹子一笑。这个道理置换为Q群、社团、组织管理也能说得通。往大了说,治国也是如此,哪个皇帝不是从小被各路官员碎碎念到老的?但惟有懂得听取意见、自省自律的才可成为明君,反之,那啥。
 
 而这种自律心态对吧务也适用,别人可当你已死,你也可以调侃自己已死,但你却不能自暴自弃真死给大家看。我可以以自己的经历解释管理的难处,但我没办法说服每个人去理解,以及跟“管理难处”无关的管理纠纷我帮不了也不想帮。吧务不是权,而是责任,不愿担负起责任,挂不挂在那里都一样,不然,又没工资又不能号令十万会员跟你一起去打架,做公交车还不能免票,写在工作简历上大概只能逗秘书妹子一笑。这个道理置换为Q群、社团、组织管理也能说得通。往大了说,治国也是如此,哪个皇帝不是从小被各路官员碎碎念到老的?但惟有懂得听取意见、自省自律的才可成为明君,反之,那啥。
 
  
 
 又及,不管在哪个领域,有时间和精力专研学术的永远是少数。还有一个词叫天份,天份不在这,你是要当那些逼着喜欢打篮球的孩子去考钢琴级数的父母?也不可能全民忽然一起专研这个又忽然一起专研那个。一个健全社会、团体,每个人的兴趣和分工必然不同,每个人都需要先做好自己手里的事,再来关心和学习其他门门道道。如老吧主那样十项全能,也有个最擅长和略懂,也有个轻重缓急。但专向学术贴再怎么少,历届吧务组也给予绝对的尊重,学术贴是必加精的范畴。精品区即是学术区——这些都是汉服吧新人引导志愿者们一遍又一遍复制粘贴,给出指示和建议了的。只不过,一个人如果静不下来自己去学习,即使把他丢在国家图书馆,他也照样拿出手机玩一整天游戏。等到期末没考好时,又来怪这是应试教育的错。
 
 又及,不管在哪个领域,有时间和精力专研学术的永远是少数。还有一个词叫天份,天份不在这,你是要当那些逼着喜欢打篮球的孩子去考钢琴级数的父母?也不可能全民忽然一起专研这个又忽然一起专研那个。一个健全社会、团体,每个人的兴趣和分工必然不同,每个人都需要先做好自己手里的事,再来关心和学习其他门门道道。如老吧主那样十项全能,也有个最擅长和略懂,也有个轻重缓急。但专向学术贴再怎么少,历届吧务组也给予绝对的尊重,学术贴是必加精的范畴。精品区即是学术区——这些都是汉服吧新人引导志愿者们一遍又一遍复制粘贴,给出指示和建议了的。只不过,一个人如果静不下来自己去学习,即使把他丢在国家图书馆,他也照样拿出手机玩一整天游戏。等到期末没考好时,又来怪这是应试教育的错。
 
  
 
 还有一些人,从来没有屈尊了解过一点点汉服运动,只知汉服的一个裙角,“据说”“听说”“脑补”一大堆,当然也不会知道汉服吧有精品区存在,有无数同袍的心血凝结所在,有我们的理念宣言所在,就侃侃而谈参与汉服运动的都是只为了衣服的居然服装都不专精的不学无术的如何如何的。还是那八个字,不在其中,焉知其事。
 
 还有一些人,从来没有屈尊了解过一点点汉服运动,只知汉服的一个裙角,“据说”“听说”“脑补”一大堆,当然也不会知道汉服吧有精品区存在,有无数同袍的心血凝结所在,有我们的理念宣言所在,就侃侃而谈参与汉服运动的都是只为了衣服的居然服装都不专精的不学无术的如何如何的。还是那八个字,不在其中,焉知其事。
 
  
 
 言归正传——其实也不算偏题吧,我上面有些意识流地唠唠叨叨,所立足的问题关键便是——人多了。两口之家甜甜蜜蜜,三口之家管饭管衣,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宅斗得欢。汉服运动如今不过才几万人,抛着算大概能有十万核心或近核心参与人员,这就嫌乱了。那等到以后汉族差不多都接受了汉服,接受了汉文化,重兴了中华文明,也就是说汉服运动大成了。以往只是几个汉服论坛的内部讨论问题,如今十几亿“家人”都是相关人士,都可以指手画脚闹巴闹巴的了,汉服吧指不定每秒几百帖上下跟魔兽吧似的,怎么办?别看着我,反正我死了都会笑活。
 
 言归正传——其实也不算偏题吧,我上面有些意识流地唠唠叨叨,所立足的问题关键便是——人多了。两口之家甜甜蜜蜜,三口之家管饭管衣,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宅斗得欢。汉服运动如今不过才几万人,抛着算大概能有十万核心或近核心参与人员,这就嫌乱了。那等到以后汉族差不多都接受了汉服,接受了汉文化,重兴了中华文明,也就是说汉服运动大成了。以往只是几个汉服论坛的内部讨论问题,如今十几亿“家人”都是相关人士,都可以指手画脚闹巴闹巴的了,汉服吧指不定每秒几百帖上下跟魔兽吧似的,怎么办?别看着我,反正我死了都会笑活。
 
  
 
08年之前,想人多都想不得。还记得那时候刚有贴吧会员这个功能,有一个视汉服吧为敌吧的贴吧,为了让会员多过汉服吧,四处发帖、发私信拉人加会员。而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会员也确实多过汉服吧,虽然发帖数因为那些都是幽灵会员而没有上升,但仍然趾气高扬极了。要说不服气,是挺不服的,但我从没想过跟他们一样用这种手法装点门面。我要的是大家自发自愿对汉服的认可,对汉服运动的支持。只有不是强迫来的才是最长久的。而强迫来的,剃发易服与我们汉服运动的关系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08年之前,想人多都想不得。还记得那时候刚有贴吧会员这个功能,有一个视汉服吧为敌吧的贴吧,为了让会员多过汉服吧,四处发帖、发私信拉人加会员。而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会员也确实多过汉服吧,虽然发帖数因为那些都是幽灵会员而没有上升,但仍然趾气高扬极了。要说不服气,是挺不服的,但我从没想过跟他们一样用这种手法装点门面。我要的是大家自发自愿对汉服的认可,对汉服运动的支持。只有不是强迫来的才是最长久的。而强迫来的,剃发易服与我们汉服运动的关系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让我自夸一下我的正确决定吧,如今那个贴吧,从会员数到发帖数到关注度,都远远地被汉服吧甩到了十条街以外,惟靠冷嘲热讽汉服运动以及闲来没事挑挑事找存在感了。这个贴吧我不想点出名来,但如果你大概猜到了,也请跟我一样继续冷眼旁观好了,蔑视的最好方法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当他们不存在。我们自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时间会替我们算清楚得失。
 
 让我自夸一下我的正确决定吧,如今那个贴吧,从会员数到发帖数到关注度,都远远地被汉服吧甩到了十条街以外,惟靠冷嘲热讽汉服运动以及闲来没事挑挑事找存在感了。这个贴吧我不想点出名来,但如果你大概猜到了,也请跟我一样继续冷眼旁观好了,蔑视的最好方法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当他们不存在。我们自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时间会替我们算清楚得失。
 
  
 
 又如一开始所说,一己之力改变不了汉服运动的进程了。我不怕反对汉服的言论,有时候我兴趣来了参与辩驳,那大概真的是吃撑了想消化下或者单纯看对方不顺眼,或者只为了帮腔前面一个与之辩论的同袍。然后我陈诉完了我方观点,对方有没有听进去我所说的,我还真不在乎。因为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明知道自己错了也要车轱辘话不停颠倒说自己是对的,他们不是抱着交流的目的来与你探讨的,他们就是来告诉你“地球是方的”,一直要把你说跪了为止。与其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与无限的魔比斯环拟人作斗争上,我都不说不如去学习了,我就说还不如去玩连连看。
 
 又如一开始所说,一己之力改变不了汉服运动的进程了。我不怕反对汉服的言论,有时候我兴趣来了参与辩驳,那大概真的是吃撑了想消化下或者单纯看对方不顺眼,或者只为了帮腔前面一个与之辩论的同袍。然后我陈诉完了我方观点,对方有没有听进去我所说的,我还真不在乎。因为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明知道自己错了也要车轱辘话不停颠倒说自己是对的,他们不是抱着交流的目的来与你探讨的,他们就是来告诉你“地球是方的”,一直要把你说跪了为止。与其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与无限的魔比斯环拟人作斗争上,我都不说不如去学习了,我就说还不如去玩连连看。
 
  
 
 我侥幸没有中途落跑,混到了今天,看着汉服运动从无到有从艰难困苦到蓬勃发展,见证了从都没人搭理到有关无关的人全来指点江山,大大小小各种阵仗见过无数。而我所见,无论怎么风起云涌,汉服运动都在这里。无论世人再怎么挤兑我们,当世人被世人所遗忘,汉服运动依然在这里,始终在这里,在徐徐壮大,这样我还有什么需要自哀自怨的。当然也不能骄傲起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什么外敌都比不上自毁长城。
 
 我侥幸没有中途落跑,混到了今天,看着汉服运动从无到有从艰难困苦到蓬勃发展,见证了从都没人搭理到有关无关的人全来指点江山,大大小小各种阵仗见过无数。而我所见,无论怎么风起云涌,汉服运动都在这里。无论世人再怎么挤兑我们,当世人被世人所遗忘,汉服运动依然在这里,始终在这里,在徐徐壮大,这样我还有什么需要自哀自怨的。当然也不能骄傲起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什么外敌都比不上自毁长城。
 
  
 
 也有同袍从另一个角度把如今称为瓶颈期——看上去热闹,但未免有点不上不下,过去已然可以称作成功,未来却还两眼一抹黑,现在每一步都走得有些悬。而我知道这意见不是我一个人能出得全面的,这意见,觉得挠心的同袍一定要不停问,然后只要有想法的同袍,也一定要尽力不停答。只要大家都在,一直在,也只要咱们一直人头济济哪怕全是臭皮匠,而不至于剩下一个无力回天的哪怕是诸葛亮,就没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也有同袍从另一个角度把如今称为瓶颈期——看上去热闹,但未免有点不上不下,过去已然可以称作成功,未来却还两眼一抹黑,现在每一步都走得有些悬。而我知道这意见不是我一个人能出得全面的,这意见,觉得挠心的同袍一定要不停问,然后只要有想法的同袍,也一定要尽力不停答。只要大家都在,一直在,也只要咱们一直人头济济哪怕全是臭皮匠,而不至于剩下一个无力回天的哪怕是诸葛亮,就没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
::::::::::::::::::::::'''[[漢服 (文章)/第三章:溪山琴况|上一章]]:[[漢服 (文章)|目錄]]:[[漢服 (文章)/第五章:春熙路事件|下一章]]'''
::::::::::::::::::::::'''[[漢服 (文章)/第三章:溪山琴况|上一章]]:[[漢服 (文章)|目錄]]:[[漢服 (文章)/第五章:春熙路事件|下一章]]'''
 

於 2013年7月17日 (三) 03:10 的最新修訂

首頁>華夏復興總錄>漢服集>文學類>散文卷>漢服 (文章)>第四章:蓬勃

Accessories-text-editor.svg
這是文章
這是由月曜辛寫的一篇文章,不屬於漢服百科的一部分。文章的版權屬於作者所有。

原文[編輯]

08年,中國一團糟。網絡上的幾大漢服運動溝通平台也因為這樣那樣的事弄得一團糟,甚至不乏落井下石者,一邊冷嘲熱諷「漢服運動這是要亡啊」一邊不停動用一切手段搗亂。如在百度漢服貼吧,大吧主突然被撤光,搗亂者24小時開着爆吧機器爆吧,小吧主只能刪帖不能封人,一切常規漢服討論、活動召集、活動報道,在一團亂中幾乎都沒法進行,發帖便秒沉。搗亂者笑嘻嘻的說「一片散沙你們還能做啥」。然而一葉障目的是他,這又不是開金手指了,一己之力怎能改變漢服運動的進程?不過是貼吧沒了管理員,礙不着漢服運動整體的前進。

那時候明面上亂是亂,但電腦一關,大家該幹嘛幹嘛。各地漢服活動照常進行,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該來的總會來,該平息的總會平息,同袍大漢玉箏申請到了吧主,並重新接回子奚。

玉箏的出現,剛開始我跟很多人一樣充滿了疑惑。不過跟多數人不一樣的是,我知道她在申請註冊大漢玉箏這個賬號之前有另外的「馬甲」,並非空降吧主,而是實實在在的吧友、同袍出身。但是那會兒所認識的她很是活潑,讓人覺得這姑娘恐怕鎮不住場子。之後一路看過來,疑慮終逐漸打消——她付出的時間和責任心,還有為了漢服吧、漢服運動捨棄的東西,只多不少。

根本上我是個很懶的人,無論在漢服吧小吧主還是在大吧主的位置上,我都懶得帶頭去做些什麼。當初申請小吧主,是因為被搗亂的給逼急了,再後來應承下大吧主一職,主要的原因也是被當年小吧主只能刪帖的設定給逼急了。比起領頭人,我更熱衷於當個宣傳員、接待員和清掃員,或者當個意見參謀,要麼不用費腦子,要麼不用費心神。漢服吧官方多次的策劃、活動,都是由玉箏或者其他吧務、同袍牽的頭,然後才分攤至我這裏。我做得很少,玉箏為漢服吧、漢服運動卻做得很多。如今她仍然在策劃一些漢服宣傳方案,並行動。

說回08年,亂是亂,但也是漢服運動的一大轉折點,這大概是因為逢亂必興之類的因果律?或是量變質變規律、奧運禮服之爭帶來的強烈社會反響。都有吧。總之08年以前,活動稀少,什麼沾邊漢服的事都是大事,家貧百物皆是寶。我之前也說過,那些時候有那麼幾套漢服總是借來借去的,出現在不同的同袍身上,甚至出現在不同地方的活動照片中。如今在不同地方照片中也能看到相同漢服,但祭服、朱子深衣之類除外,基本都是商家手筆,批量生產所造成。而往年裏卻是因為資源匱乏到如今很難想像。

前幾天,一個同袍與人爭吵起來,跟她吵架的人一口一個「前些年漢服做得差是你們自己沒文化沒水平,網上那麼多資料、全國那麼多圖書館,你們漢服圈什麼都不懂還不是後來靠考證派拉了你們一把。」——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原話相當凌亂,急於給漢服運動找個恩公而各種口不擇言。當時我一看,就樂了,這是欺負人05年村里沒通網麼?

漢服運動興於網絡時代,而網絡時代,以往也沒如今那麼光鮮。如今隨手可得的各類資料,那時候翻遍全網都找不到幾頁。服飾類的研究資料書籍更是很少,網上少,網下更不見得多,我的朋友告訴我,哪怕是這幾年,她跑遍大半個洛陽,也只在舊書店的角落裏找到一本沈從文的《中國服飾史》,只此一本。而圖書館、博物館,分散在全國,全國狀況皆不同,同袍們也不是專門研究服飾的,都有工作、學習,耐不住全國跑。更別說漢服運動於不是一味研究怎麼做衣服穿衣服的運動,十個人分工下來,一人去研究服飾,還不是專門的。像老吧主就幾乎十項全能了,你說他是考證派,他還要設計學位服和奧運禮服,你說他是專門負責服飾的,他還要研究禮儀,你說他是研究禮儀的,他還要對漢服運動的各種提出建議和規劃。其他老前輩也莫不如此,像小樓如今在推廣儒學,但也不是遠離了漢服運動,而本身就是漢服運動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眼裏只有怎麼做衣服而沒有其他,他不退出也必然遲早被漢服運動落下,撐死成為一個服飾商人且僅僅是商人。或者,成為考證派?這個沒有錢買車票和門票以及收購圖書的話,更要賴得住寂寞,寂寞的等到網絡資源豐富,才能到處去複製粘貼下載幾篇學者之言,刪刪減減,說是自己的。

再加上那時候的傳統花紋、織物市場更是一片死氣沉沉,看上去像那麼回事的布料不是旗袍唐裝專用中老年人專用就是死人專用,要麼就是出口日本給和服用。專門縫製出售漢服的商家,一兩個。剩下的全靠同袍自己在屋裏研究,或者死命跟本地裁縫溝通,一旦溝通不善,布料再好裁縫也能給你毀得慘不忍睹,不如索性用便宜些的布料。所以那時候全國漢服看上去一片棉麻或者雪紡。

這就是那些年的漢服運動,還有許多難處,要訴苦起來都沒完沒了了,而且與本章偏題了。想要知道清楚的,可以自己去抓一個老前輩來問,抓不到就去鄉間地頭找個農民伯伯問,問他種菜是不是點點鼠標,動動嘴皮子就種出一大片菜來了?

言歸正傳,08年往後至今,漢服運動這片菜園子才算開始逐步喜迎豐收,每月每天都有各種漢服相關的事發生,如着漢服逛街,如舉辦漢服活動,隔三岔五便有,看多了,都不稀奇了。

08年之前,各省市漢服組織板着指頭都能數過來,每逢活動,參與人數也不過十幾、二十幾人,一些地方甚至是一開始只有兩三個人,並且還是抓了對漢服並不了解的親友的壯丁。如今,十人以下都別說是活動,只能算作小聚會。大合照一眼望去數得清楚一二三的,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在網絡上,08年以前,自發去別的貼吧、論壇外交宣傳的,也是極少,往往一個人需包攬十數個貼吧、論壇,還不能扔下資料就走,需要耐心解答,舌戰群雄。不似如今隨便進個貼吧論壇,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論壇,都會突然遇見討論漢服的帖子,而且往往是善意的。而這樣的成就是怎麼達成的?是每一個人的努力!是每一個不畏圍觀、不懼冷嘲熱諷的同袍,把艱難期硬生生扛了過來,才把一變成二,把二變成三,把三變成無數。

當然,有人堅持,也有人退出。不過,有的人只是轉向了幕後,但有的人卻是走得乾乾脆脆,還有人走得扭扭捏捏。有時候會遇見那麼幾個優越感莫名的人,津津樂道自己在08年之前就參加了漢服運動,又說「後來我就退出了」,不等你問,又自己補充道:「現在的漢服運動,比不了以前。」「08年以前的漢服吧如何如何……」「現在的新人……」「我這個老人……」

對此我一直覺得像在聽人說「我移民了幾十年了,但我非常了解中國的變化,比如通過大妓院和『據說』、『聽說』、『腦補』等渠道。你們這些八十後不要不相信,在中國權貴才吃得起可樂和茶葉蛋。」

倒不是嘲諷這些人倚老賣老,我嘲諷的重點是,既然已經遠離漢服運動多年,何來指責走之後漢服運動如何如何的底氣?不在其中,焉知其事?最可笑的是,他們最喜歡指着當年只有百來個人的漢服吧,呵斥如今每日在線人數兩三千以上(由簽到功能得出)的漢服吧比不了從前。不是因為我曾經擔任過漢服吧的吧務才為漢服吧辯駁,我辯駁的底氣是出於我一直沒有退出漢服運動,一直沒有離開漢服吧,一直參與其中、從旁圍觀。所以我很清楚,當年看上去學術氛圍濃,環境安靜,那是因為人口就這麼多,搗亂的也就那麼多,把搗亂的都丟出去,剩下的只有喝茶賞風月談正事的了,實則當年的月經貼如今還是月經貼,當年的搗亂模式如今還是那個模式。而如今看上去亂糟糟的,那是因為人太多,且百度貼吧不分版面,任何話題都在同一個主題的貼吧里討論,動輒幾百層高樓,吧務24小時不眠不休的排查都排查不過來。並且會員發帖和吧主審批會員功能早已昨日黃花,即使沒有黃花,也不可能讓吧務組把所有不順眼的人都趕出去,把所有不順眼的帖子都刪完。即使某個吧務超於常人,把所有問題人物趕出去,把所有問題帖子都刪完了,好吧,這個吧務又得被罵獨(□)裁了。而擴大到整個漢服運動,更不是漢服運動中一個交流平台的管理員能管得了和管得完的了。

這種大論壇的環境維護,在論壇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管理員除非另有一番作為,或者自己鬧些事出來,或者走每日賣萌路線,否則很難在管理上找到存在感,如天涯貓撲等大論壇,或者隔壁魔獸世界吧,誰去過誰知道,那才叫真亂無雙,版務拿着網站公司的工資有理有據的宅在網上使勁管都管不過來。而且度娘如今不都很體貼的放了部分刪帖權給各帖樓主了麼?可見度娘也知他們去年想盡辦法大規模提升人氣後,各大貼吧的管理更艱難了。

我喜歡調侃吧務是「掛右上角的」,就因為這種環境下,人群十分鐘就能換一撥,無論你做了再多,見證你做事的人走了,新帖也變成了墳帖,別人都當你掛在右上角什麼都沒做,只是掛在那裏而已。所以,人一多上帝就死了,各大論壇版務也差不多死透,無論是漢服吧的氛圍還是整個漢服運動的氛圍,以及整個網絡的相關於我們的輿論,都只能以及必須靠同袍自律,以我們的自律去相爭,去做最有利的反駁。「一日三省我身:是否記得「華夏復興」的初衷?是否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一樣的氣質和精神?是否在遊戲、名利和小聰明中迷失,是否潛心、誠懇、一心一意?」當你做到,每當遇到有人對着漢服運動指指點點的時候,方可以理直氣壯的上前質問他們:「你們在說誰?你們看看我,我就在你們面前,我的言行是你們所說的這樣?」

而這種自律心態對吧務也適用,別人可當你已死,你也可以調侃自己已死,但你卻不能自暴自棄真死給大家看。我可以以自己的經歷解釋管理的難處,但我沒辦法說服每個人去理解,以及跟「管理難處」無關的管理糾紛我幫不了也不想幫。吧務不是權,而是責任,不願擔負起責任,掛不掛在那裏都一樣,不然,又沒工資又不能號令十萬會員跟你一起去打架,做公交車還不能免票,寫在工作簡歷上大概只能逗秘書妹子一笑。這個道理置換為Q群、社團、組織管理也能說得通。往大了說,治國也是如此,哪個皇帝不是從小被各路官員碎碎念到老的?但惟有懂得聽取意見、自省自律的才可成為明君,反之,那啥。

又及,不管在哪個領域,有時間和精力專研學術的永遠是少數。還有一個詞叫天份,天份不在這,你是要當那些逼着喜歡打籃球的孩子去考鋼琴級數的父母?也不可能全民忽然一起專研這個又忽然一起專研那個。一個健全社會、團體,每個人的興趣和分工必然不同,每個人都需要先做好自己手裏的事,再來關心和學習其他門門道道。如老吧主那樣十項全能,也有個最擅長和略懂,也有個輕重緩急。但專向學術貼再怎麼少,歷屆吧務組也給予絕對的尊重,學術貼是必加精的範疇。精品區即是學術區——這些都是漢服吧新人引導志願者們一遍又一遍複製粘貼,給出指示和建議了的。只不過,一個人如果靜不下來自己去學習,即使把他丟在國家圖書館,他也照樣拿出手機玩一整天遊戲。等到期末沒考好時,又來怪這是應試教育的錯。

還有一些人,從來沒有屈尊了解過一點點漢服運動,只知漢服的一個裙角,「據說」「聽說」「腦補」一大堆,當然也不會知道漢服吧有精品區存在,有無數同袍的心血凝結所在,有我們的理念宣言所在,就侃侃而談參與漢服運動的都是只為了衣服的居然服裝都不專精的不學無術的如何如何的。還是那八個字,不在其中,焉知其事。

言歸正傳——其實也不算偏題吧,我上面有些意識流地嘮嘮叨叨,所立足的問題關鍵便是——人多了。兩口之家甜甜蜜蜜,三口之家管飯管衣,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宅斗得歡。漢服運動如今不過才幾萬人,拋着算大概能有十萬核心或近核心參與人員,這就嫌亂了。那等到以後漢族差不多都接受了漢服,接受了漢文化,重興了中華文明,也就是說漢服運動大成了。以往只是幾個漢服論壇的內部討論問題,如今十幾億「家人」都是相關人士,都可以指手畫腳鬧巴鬧巴的了,漢服吧指不定每秒幾百帖上下跟魔獸吧似的,怎麼辦?別看着我,反正我死了都會笑活。

08年之前,想人多都想不得。還記得那時候剛有貼吧會員這個功能,有一個視漢服吧為敵吧的貼吧,為了讓會員多過漢服吧,四處發帖、發私信拉人加會員。而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的會員也確實多過漢服吧,雖然發帖數因為那些都是幽靈會員而沒有上升,但仍然趾氣高揚極了。要說不服氣,是挺不服的,但我從沒想過跟他們一樣用這種手法裝點門面。我要的是大家自發自願對漢服的認可,對漢服運動的支持。只有不是強迫來的才是最長久的。而強迫來的,剃髮易服與我們漢服運動的關係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讓我自誇一下我的正確決定吧,如今那個貼吧,從會員數到發帖數到關注度,都遠遠地被漢服吧甩到了十條街以外,惟靠冷嘲熱諷漢服運動以及閒來沒事挑挑事找存在感了。這個貼吧我不想點出名來,但如果你大概猜到了,也請跟我一樣繼續冷眼旁觀好了,蔑視的最好方法不是針鋒相對,而是當他們不存在。我們自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時間會替我們算清楚得失。

又如一開始所說,一己之力改變不了漢服運動的進程了。我不怕反對漢服的言論,有時候我興趣來了參與辯駁,那大概真的是吃撐了想消化下或者單純看對方不順眼,或者只為了幫腔前面一個與之辯論的同袍。然後我陳訴完了我方觀點,對方有沒有聽進去我所說的,我還真不在乎。因為這世界上有很多人,明知道自己錯了也要車軲轆話不停顛倒說自己是對的,他們不是抱着交流的目的來與你探討的,他們就是來告訴你「地球是方的」,一直要把你說跪了為止。與其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與無限的魔比斯環擬人作鬥爭上,我都不說不如去學習了,我就說還不如去玩連連看。

我僥倖沒有中途落跑,混到了今天,看着漢服運動從無到有從艱難困苦到蓬勃發展,見證了從都沒人搭理到有關無關的人全來指點江山,大大小小各種陣仗見過無數。而我所見,無論怎麼風起雲湧,漢服運動都在這裏。無論世人再怎麼擠兌我們,當世人被世人所遺忘,漢服運動依然在這裏,始終在這裏,在徐徐壯大,這樣我還有什麼需要自哀自怨的。當然也不能驕傲起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什麼外敵都比不上自毀長城。

也有同袍從另一個角度把如今稱為瓶頸期——看上去熱鬧,但未免有點不上不下,過去已然可以稱作成功,未來卻還兩眼一抹黑,現在每一步都走得有些懸。而我知道這意見不是我一個人能出得全面的,這意見,覺得撓心的同袍一定要不停問,然後只要有想法的同袍,也一定要盡力不停答。只要大家都在,一直在,也只要咱們一直人頭濟濟哪怕全是臭皮匠,而不至於剩下一個無力回天的哪怕是諸葛亮,就沒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