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春晚" 修訂間的差異

從 汉服百科
跳到: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汉服春晚''',或称汉服春节联欢晚会,是[[汉服]]倡导者模仿[[ 中国中央电视台]] [[ 春节联欢晚会]] 的举办的网络[[ 春节]] 联欢晚会。它起初由在欧洲和北美的华人留学生们策划发起,以[[百度]] 汉服吧为信息交流平台,于网络和网下征集节目并加以后期制作而成。汉服春晚旨在以艺术联欢的形式和春节的平台,通过将汉服与诸多[[中國文化|传统文化]]结合,向大众直观展示[[汉服复兴运动|汉服复兴]]的意义,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并认同汉服以及植根其上的其他传统文化。汉服春晚的每个节目由分布全球各地的参与者在当地分别录制,包括[[ 中国大陆]] [[ 台湾]] 和北美的众多[[华人]]文化社团。内容上则以传统文化艺术为核心,尝试以现代的方式重新演绎[[古琴]]、[[汉舞]]、[[礼仪]]、[[诗词]]、[[茶藝]]、[[武术]]等传统文化的精髓。
+
'''汉服春晚''',或称汉服春节联欢晚会,是[[汉服]]倡导者模仿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的举办的网络春节联欢晚会。它起初由在欧洲和北美的华人留学生们策划发起,以[[百度汉服吧]] 为信息交流平台,于网络和网下征集节目并加以后期制作而成。汉服春晚旨在以艺术联欢的形式和春节的平台,通过将汉服与诸多[[中國文化|传统文化]]结合,向大众直观展示[[汉服复兴运动|汉服复兴]]的意义,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并认同汉服以及植根其上的其他传统文化。汉服春晚的每个节目由分布全球各地的参与者在当地分别录制,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和北美的众多[[华人]]文化社团。内容上则以传统文化艺术为核心,尝试以现代的方式重新演绎[[古琴]]、[[汉舞]]、[[礼仪]]、[[诗词]]、[[茶藝]]、[[武术]]等传统文化的精髓。
 
[[file:1294981398.jpg|thumb|250px|2011汉服春晚节目越人歌]]
 
[[file:1294981398.jpg|thumb|250px|2011汉服春晚节目越人歌]]
  
 
==背景==
 
==背景==
*自汉服运动兴起后,各地汉服推广活动都是相对独立进行的,因人力财力分散,往往效果有限。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各地的汉服复兴者曾尝试集体着汉服集会于[[ 上海]] 世博园区向大众推广汉服,但此计划由于诸多原因最终流产。此后,各地的汉服运动者一直在寻找其他方式的力量整合途径。
+
*自汉服运动兴起后,各地汉服推广活动都是相对独立进行的,因人力财力分散,往往效果有限。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各地的汉服复兴者曾尝试集体着汉服集会于上海世博园区向大众推广汉服,但此计划由于诸多原因最终流产。此后,各地的汉服运动者一直在寻找其他方式的力量整合途径。
 
*尽管此前汉服推广者在[[端午]]、[[中秋]]、[[重阳]]这些近年来复苏的传统节日做了很多汉服推广活动,但对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却鲜有较大规模的推广活动。
 
*尽管此前汉服推广者在[[端午]]、[[中秋]]、[[重阳]]这些近年来复苏的传统节日做了很多汉服推广活动,但对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却鲜有较大规模的推广活动。
 
*[[2010年成都漢服事件]]在汉服运动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公愤,此事件刺激了很多人努力推广汉服的决心。
 
*[[2010年成都漢服事件]]在汉服运动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公愤,此事件刺激了很多人努力推广汉服的决心。
*自2008年[[ 山寨春晚]] 起,民间自办的春晚方兴未艾。中国每年春节都出现了多种民间春晚。
+
*自2008年山寨春晚起,民间自办的春晚方兴未艾。中国每年春节都出现了多种民间春晚。
  
 
==2011辛卯年节目单==
 
==2011辛卯年节目单==
行 21: 行 21:
  
 
2、《越人歌》   
 
2、《越人歌》   
 类型:汉舞 社团:中国传媒大学子衿汉服社   
+
 类型:汉舞 社团:中国传媒大学[[ 子衿汉服社]]    
 
 表演:刘颖娜 冰玉 姚安仑 李静韵等     
 
 表演:刘颖娜 冰玉 姚安仑 李静韵等     
 
 编剧:覃舒婕   
 
 编剧:覃舒婕   
行 42: 行 42:
 
6、《吴语说年》   
 
6、《吴语说年》   
 
 类型:小品   
 
 类型:小品   
 社团:杭州崇正雅集华服社   
+
 社团:杭州[[ 崇正雅集华服社]]  
 
 导演:魏斌   
 
 导演:魏斌   
 
 编剧:魏斌   
 
 编剧:魏斌   
行 67: 行 67:
 
11、《青花瓷》   
 
11、《青花瓷》   
 
 类型:手语舞   
 
 类型:手语舞   
 社团:南通大学华夏衣裳汉服社   
+
 社团:南通大学[[ 华夏衣裳汉服社]]  
  
 
12、《梅花三弄》   
 
12、《梅花三弄》   
行 75: 行 75:
 
13、《大唐风华录》   
 
13、《大唐风华录》   
 
 类型:舞台剧   
 
 类型:舞台剧   
 社团:上海汉之音华夏文化社团
+
 社团:上海[[ 汉之音华夏文化社团]]
 
 导演:江丽   
 
 导演:江丽   
  
行 89: 行 89:
 
16、《西江月》   
 
16、《西江月》   
 
 类型:诗词吟唱   
 
 类型:诗词吟唱   
 社团: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东篱诗社  郭玉平 许郁翎等   
+
 社团: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 东篱诗社]]  郭玉平 许郁翎等   
 
 指导:孙永忠   詹千慧   
 
 指导:孙永忠   詹千慧   
  
 
17、《春夜喜雨》   
 
17、《春夜喜雨》   
 
 类型:诗词吟唱   
 
 类型:诗词吟唱   
 社团:厦门承汉文化社   
+
 社团:厦门[[ 承汉文化社]]  
 
 表演:张国文     
 
 表演:张国文     
 
 演奏:张辉  许金桔   
 
 演奏:张辉  许金桔   
行 108: 行 108:
 
20、《云水禅心》   
 
20、《云水禅心》   
 
 类型:古筝合奏   
 
 类型:古筝合奏   
 社团:汉风徽韵汉志社   
+
 社团:[[ 汉风徽韵汉志社]]  
 
 演奏:沈心岩  汪瑞琪  燕燕   
 
 演奏:沈心岩  汪瑞琪  燕燕   
 
    
 
    
 
21、[[《洛神赋》]]   
 
21、[[《洛神赋》]]   
 
 类型:舞台剧   
 
 类型:舞台剧   
 社团:中国传媒大学子衿汉服社   
+
 社团:中国传媒大学[[ 子衿汉服社]]    
 
 表演:刘颖娜 姚安仑 冰玉 易山 等   
 
 表演:刘颖娜 姚安仑 冰玉 易山 等   
 
 编剧:覃舒婕 王梦茹   
 
 编剧:覃舒婕 王梦茹   
行 119: 行 119:
 
22、《重回汉唐》   
 
22、《重回汉唐》   
 
 类型:合唱   
 
 类型:合唱   
 社团:广州汉民族传统文化研习会     
+
 社团:[[ 广州汉民族传统文化研习会]]    
 
 剪辑:一江水   
 
 剪辑:一江水   
 
 唱、词、曲:孙异
 
 唱、词、曲:孙异
行 126: 行 126:
 
 开场舞:《舞龙舞狮》 《爱上汉服美女》剧组
 
 开场舞:《舞龙舞狮》 《爱上汉服美女》剧组
  
1、《拂尘归去》成都道骨仙风古典舞蹈团
+
1、《拂尘归去》成都[[ 道骨仙风古典舞蹈团]]
  
2、《汨罗魂》中国传媒大学子衿汉服社
+
2、《汨罗魂》中国传媒大学[[ 子衿汉服社]]
  
 
3、[[古琴]]弹唱《客至》《黄鹤楼》古琴教育家杨青
 
3、[[古琴]]弹唱《客至》《黄鹤楼》古琴教育家杨青
行 136: 行 136:
 
5、[[箜篌]]曲《阳关三叠》箜篌协会秘书长[[鲁璐]]
 
5、[[箜篌]]曲《阳关三叠》箜篌协会秘书长[[鲁璐]]
  
6、[[香道]]《闻兮悟宇》北京古玩城闻兮悟宇香道馆
+
6、[[香道]]《闻兮悟宇》北京古玩城[[ 闻兮悟宇香道馆]]
  
 
7、动画朗诵《游园惊梦》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
 
7、动画朗诵《游园惊梦》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
  
8、MV汉服婚礼展示 汉衣坊有限公司
+
8、MV汉服婚礼展示 [[ 汉衣坊]] 有限公司
  
9、舞台剧《遣唐使》北京工业大学樱陌汉服社
+
9、舞台剧《遣唐使》北京工业大学[[ 樱陌汉服社]]
  
 
10、水影画《蒹葭》水影画家杨女士
 
10、水影画《蒹葭》水影画家杨女士
行 150: 行 150:
 
12、MV《茶王》数字电影《茶王》剧组
 
12、MV《茶王》数字电影《茶王》剧组
  
13、杂剧《鹿鸣》联合国和平大使William Ho&多伦多古琴社
+
13、杂剧《鹿鸣》联合国和平大使William Ho&[[ 多伦多古琴社]]
  
 
14、MV《爱上汉服美女》《爱上汉服美女》剧组
 
14、MV《爱上汉服美女》《爱上汉服美女》剧组
行 160: 行 160:
 
17、合唱《月光光》广西广夏会
 
17、合唱《月光光》广西广夏会
  
18、古琴合奏《酒狂》《关山月》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十三徽古琴乐团
+
18、古琴合奏《酒狂》《关山月》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十三徽古琴乐团]]
  
 
19、MV《月西江》南京清心阁
 
19、MV《月西江》南京清心阁
  
20、手语群舞《感恩的心》成德文化湛卢书院
+
20、手语群舞《感恩的心》[[ 成德文化湛卢书院]]
  
 
21、越剧折子戏《送花楼会》国家二级演员朱华丽
 
21、越剧折子戏《送花楼会》国家二级演员朱华丽
  
22、汉服展示《雅韵华章》北京雅韵华章服饰文化有限公司
+
22、汉服展示《雅韵华章》[[ 北京雅韵华章服饰文化有限公司]]
  
 
23、MV《子衿》歌唱家[[哈辉]]
 
23、MV《子衿》歌唱家[[哈辉]]
行 174: 行 174:
 
24、舞蹈《秋水伊人》安徽汉风徽韵
 
24、舞蹈《秋水伊人》安徽汉风徽韵
  
25、短片《汉唐宋明》崇正雅集华服社
+
25、短片《汉唐宋明》[[ 崇正雅集华服社]]
  
26、[[弓道]]《明制射礼》北京居鞍弓社
+
26、[[弓道]]《明制射礼》[[ 北京居鞍弓社]]
  
 
27、MV《重阳》歌手[[董贞]]
 
27、MV《重阳》歌手[[董贞]]
行 182: 行 182:
 
28、[[尺八]]曲《竹仙尺八曲》当代学人行者
 
28、[[尺八]]曲《竹仙尺八曲》当代学人行者
  
29、编钟伴唱《关雎》上海汉未央编钟乐团
+
29、编钟伴唱《关雎》上海[[ 汉未央]] 编钟乐团
  
30、舞蹈《佳人曲》[[ 中国传媒大学]] 子衿汉服社
+
30、舞蹈《佳人曲》中国传媒大学[[ 子衿汉服社]]
  
31、舞蹈《珠落玉盘》中央戏剧学院岂曰无衣汉服社
+
31、舞蹈《珠落玉盘》中央戏剧学院[[ 岂曰无衣汉服社]]
  
 
32、合唱《重回汉唐》歌手孙异&四川汉服联合会
 
32、合唱《重回汉唐》歌手孙异&四川汉服联合会

於 2013年7月10日 (三) 06:37 的最新修訂

漢服春晚,或稱漢服春節聯歡晚會,是漢服倡導者模仿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的舉辦的網絡春節聯歡晚會。它起初由在歐洲和北美的華人留學生們策劃發起,以百度漢服吧為信息交流平台,於網絡和網下徵集節目並加以後期製作而成。漢服春晚旨在以藝術聯歡的形式和春節的平台,通過將漢服與諸多傳統文化結合,向大眾直觀展示漢服復興的意義,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並認同漢服以及植根其上的其他傳統文化。漢服春晚的每個節目由分佈全球各地的參與者在當地分別錄製,包括中國大陸、台灣和北美的眾多華人文化社團。內容上則以傳統文化藝術為核心,嘗試以現代的方式重新演繹古琴漢舞禮儀詩詞茶藝武術等傳統文化的精髓。

2011漢服春晚節目越人歌

背景[編輯]

  • 自漢服運動興起後,各地漢服推廣活動都是相對獨立進行的,因人力財力分散,往往效果有限。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各地的漢服復興者曾嘗試集體着漢服集會於上海世博園區向大眾推廣漢服,但此計劃由於諸多原因最終流產。此後,各地的漢服運動者一直在尋找其他方式的力量整合途徑。
  • 儘管此前漢服推廣者在端午中秋重陽這些近年來復甦的傳統節日做了很多漢服推廣活動,但對春節這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卻鮮有較大規模的推廣活動。
  • 2010年成都漢服事件在漢服運動者中產生了較大的公憤,此事件刺激了很多人努力推廣漢服的決心。
  • 自2008年山寨春晚起,民間自辦的春晚方興未艾。中國每年春節都出現了多種民間春晚。

2011辛卯年節目單[編輯]

2011年首屆漢服春晚於2011年2月3日發佈於網絡,由23個節目組成。內容涉及漢舞、雅樂國畫、詩詞、茶藝、漢字方言戲曲等諸多方面,同時也兼有通俗的歌唱、合唱、相聲等節目。

開場舞:《扇舞蒼穹》 類型:漢舞 表演:道骨仙風 楊菁菁 程巧

1、《箏琶行劍奏新春》 類型:樂器合奏、舞劍 表演:段婷婷(苗族)趙翌宇 姚婧 林鴻濱 剪輯:豆子蔻

2、《越人歌》 類型:漢舞 社團:中國傳媒大學子衿漢服社 表演:劉穎娜 冰玉 姚安侖 李靜韻等 編劇:覃舒婕

3、《牡丹》 類型:現場繪畫 古琴演奏 社團:多倫多古琴社 繪畫:William Ho 古琴:楊儁立

4、《餐桌》 類型:相聲 表演:唐糖 劉婷 編劇:大漢玉箏

5、《知識青年從軍歌》 類型:朗誦 表演:周凱

6、《吳語說年》 類型:小品 社團:杭州崇正雅集華服社 導演:魏斌 編劇:魏斌

7、《且坐吃茶》 類型: MV 社團:廣西華夏文化交流會 演唱:張漢秋

8、《漢服茶道》 類型:漢服茶道 社團: 雲南漢服文化協會 表演: 張雪蓮 韓翠 美淚

9、《龍興元春》 類型:宋代點茶復原 表演:胡杰 拍攝:鍾毅

10、《倉頡造字》 類型:歌曲 演唱:三強

11、《青花瓷》 類型:手語舞 社團:南通大學華夏衣裳漢服社

12、《梅花三弄》 類型:古琴獨奏 表演:梁毅

13、《大唐風華錄》 類型:舞台劇 社團:上海漢之音華夏文化社團 導演:江麗

14、《長刀所向》 類型:武術 表演:尤浩任

15、《關山月》 類型:詩詞吟唱 琴簫合奏 社團:四川傳統文化交流會 表演:呂思陽 劉漢雄 鄧麗珠 張海僮 羅東

16、《西江月》 類型:詩詞吟唱 社團:台灣輔仁大學中文系東籬詩社 郭玉平 許郁翎等 指導:孫永忠 詹千慧

17、《春夜喜雨》 類型:詩詞吟唱 社團:廈門承漢文化社 表演:張國文 演奏:張輝 許金桔

18、《拂塵劍》 類型:武術 表演:鄭繼紅

19、《變臉•吐火》 類型:川劇 表演:何洪慶 楊韜 等

20、《雲水禪心》 類型:古箏合奏 社團:漢風徽韻漢志社 演奏:沈心岩 汪瑞琪 燕燕

21、《洛神賦》 類型:舞台劇 社團:中國傳媒大學子衿漢服社 表演:劉穎娜 姚安侖 冰玉 易山 等 編劇:覃舒婕 王夢茹

22、《重回漢唐》 類型:合唱 社團:廣州漢民族傳統文化研習會 剪輯:一江水 唱、詞、曲:孫異

2012壬辰年節目單[編輯]

開場舞:《舞龍舞獅》 《愛上漢服美女》劇組

1、《拂塵歸去》成都道骨仙風古典舞蹈團

2、《汨羅魂》中國傳媒大學子衿漢服社

3、古琴彈唱《客至》《黃鶴樓》古琴教育家楊青

4、功夫《武當》武當山師行道館

5、箜篌曲《陽關三疊》箜篌協會秘書長魯璐

6、香道《聞兮悟宇》北京古玩城聞兮悟宇香道館

7、動畫朗誦《遊園驚夢》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

8、MV漢服婚禮展示 漢衣坊有限公司

9、舞台劇《遣唐使》北京工業大學櫻陌漢服社

10、水影畫《蒹葭》水影畫家楊女士

11、舞蹈《伊人》鵬程漢文化交流會

12、MV《茶王》數字電影《茶王》劇組

13、雜劇《鹿鳴》聯合國和平大使William Ho&多倫多古琴社

14、MV《愛上漢服美女》《愛上漢服美女》劇組

15、小品《漢服晚會》《愛上漢服美女》劇組

16、《八佾舞》北京孔廟

17、合唱《月光光》廣西廣夏會

18、古琴合奏《酒狂》《關山月》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十三徽古琴樂團

19、MV《月西江》南京清心閣

20、手語群舞《感恩的心》成德文化湛盧書院

21、越劇折子戲《送花樓會》國家二級演員朱華麗

22、漢服展示《雅韻華章》北京雅韻華章服飾文化有限公司

23、MV《子衿》歌唱家哈輝

24、舞蹈《秋水伊人》安徽漢風徽韻

25、短片《漢唐宋明》崇正雅集華服社

26、弓道《明制射禮》北京居鞍弓社

27、MV《重陽》歌手董貞

28、尺八曲《竹仙尺八曲》當代學人行者

29、編鐘伴唱《關雎》上海漢未央編鐘樂團

30、舞蹈《佳人曲》中國傳媒大學子衿漢服社

31、舞蹈《珠落玉盤》中央戲劇學院豈曰無衣漢服社

32、合唱《重回漢唐》歌手孫異&四川漢服聯合會

33、MV《為龍》漢服春晚組

所涉及之傳統文化元素[編輯]

除節目本身之外,漢服春晚的主持人部分也融入了大量傳統文化展示,主要體現為對詩詞、文言、新派古風音樂的使用。

2011年漢服春晚(除漢服之外):

  • 漢舞(越人歌、洛神賦、扇舞蒼穹)
  • 茶道(且坐吃茶、漢服茶道、龍興元春)
  • 七弦琴(關山月、梅花三弄、牡丹)
  • 箏(雲水禪心)
  • 水墨畫(牡丹)
  • 吳語(吳語說年)
  • 漢字(倉頡造字)
  • 瓷器(青花瓷)
  • 油紙傘(青花瓷)
  • 繼光刀(長刀所向)
  • 唐詩(春夜喜雨)
  • 宋詞(西江月)
  • 拂塵劍(拂塵劍)
  • 川劇(變臉·吐火)


2012年漢服春晚新元素:

  • 箜篌(陽關三疊)
  • 香道(聞兮悟宇)
  • 弓道/射禮(明制射禮)
  • 尺八(竹仙尺八曲)
  • 編鐘(關雎)
  • 笙(鹿鳴)
  • 漢式婚禮(漢服婚禮展示)
  • 八佾舞(釋奠佾舞)
  • 水影畫(蒹葭,現代水影畫屬於當代藝術成果,但有古代淵源)
  • 水墨動畫(遊園驚夢、風雅頌插片)
  • 武當武術(武當)
  • 節日習俗(重陽)
  • 越劇(送花樓會)
  • 舞龍舞獅(舞龍舞獅)


2012漢服春晚承襲元素:

  • 漢舞(佳人曲、汨羅魂、秋水伊人、浮塵而去、伊人、珠落玉盤)
  • 七弦琴(客至、黃鶴樓、酒狂、關山月)
  • 茶道(苦盡甘來)
  • 宋詞(月西江)

另外,2012漢服春晚的主持人台詞部分大量融入《詩經》、《楚辭》、唐宋明詩詞,以及當代的新派古風音樂、古風詩詞。

原創主題歌曲[編輯]

2012漢服春晚主題曲為原創音樂《龍吟春雷》,作曲者為新派古風音樂人茶少。 片尾曲為《華夏未央》,詞曲唱均為嚴晴。

《華夏未央》歌詞:

我曾聽聞,華夏有衣。

霓裳如夢,襟帶天地。

記得一日風雷乍起,

埋沒我漢家衣衿。

悽惶尋覓,苦苦追尋,

原來你不曾離去。

炎黃宋明,青青子衿。

今夕何夕,夢回歸心。

千年的端儀,今日仍美麗,

天佑中華,風骨長青。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

崖山之後,華夏再起。

數百年的風雨初晴,

漢家兒郎重拾魂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望長安月朗風清。

華夏復興,四字千鈞,

維艱舉步,啟在漢衣。

着漢家衣裳,復禮儀之邦。

天佑中華盛世未央,

天佑中華盛世未央。

多語種版本[編輯]

由於漢服春晚為留學各地的華人留學生策劃發起,故而同步翻譯了多語種字幕的海外版本。

對於2011漢服春晚,目前除中文版之外,尚可在youtube和優酷網上觀看配以英語日語和俄語字幕的版本。

2012漢服春晚尚未對外正式發行非中文版本。


參考資料[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