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裰
出自 汉服百科
拼音 zhí duō
直裰是從宋朝開始就有的一種服飾。據宋朝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掇。」兩宋時期的直裰多為僧侶穿著(少數文人也有穿著)。而到了明朝時期,直裰的款式發生變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
特徵[編輯]
- 兩宋時期的直裰是斜襟大袖,四周鑲黑邊。元明時期的直裰只有領子有邊緣,其餘部分沒有,部分明制直裰有護領
- 衣長過膝,明制有具體規定
- 交領長衣,不必加擺。(加內擺叫道袍,加外擺叫直身)
- 兩宋時期的直裰不開衩,元明時期兩側開衩。(道袍打褶子,直裰不用打褶子)
- 後背有一條直通到底的中縫,前襟上也有一條中縫(這是基本裁剪規則)
- 系扎的腰帶為絡穗或絲絛
- 袖子的形狀:宋直袖,明琵琶袖,也有直袖,方袖。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 明朝中後期領子一邊直一邊斜,其他時候兩邊皆斜。一般來說,不對稱交領用於寬領。
- 只有男士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