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裰”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汉服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添加列表)
 
第7行: 第7行:
 
== 特征 ==
 
== 特征 ==
  
1、 两宋时期的直裰是斜襟大袖,四周镶黑边。元明时期的直裰只有领子有边缘,其余部分没有,部分明制直裰有护领
+
两宋时期的直裰是斜襟大袖,四周镶黑边。元明时期的直裰只有领子有边缘,其余部分没有,部分明制直裰有护领
   
+
# 衣长过膝,明制有具体规定
2、 衣长过膝,明制有具体规定.
+
交领长衣,不必加摆。(加内摆叫道袍,加外摆叫直身)
 
+
两宋时期的直裰不开衩,元明时期两侧开衩。(道袍打褶子,直裰不用打褶子)
3、 交领长衣,不必加摆。(加内摆叫道袍,加外摆叫直身)
+
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这是基本裁剪规则)
 
+
系扎的腰带 络穗 丝绦
4、 两宋时期的直裰不开衩,元明时期两侧开衩。(道袍打褶子,直裰不用打褶子)
+
袖子的形状:宋直袖,明琵琶袖,也有直袖,方袖。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
明朝中 期领子一边直一边斜,其他时候两边皆斜。一般来说,不对称交领用於宽领。
5、是 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这是基本裁剪规则)
+
只有男士穿
 
 
6、 系扎的腰带络穗 丝绦
 
 
 
7、 袖子的形状:宋直袖,明琵琶袖,也有直袖,方袖。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8、 明朝中 期领子一边直一边斜,其他时候两边皆斜。一般来说,不对称交领用於宽领。
 
 
 
9、 只有男士穿
 
  
 
{{汉服服制体系}}
 
{{汉服服制体系}}

2013年4月10日 (三) 10:09的最新版本

拼音 zhí duō


直裰是从宋朝开始就有的一种服饰。据宋朝人赵彦卫《云麓漫钞》谓:“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掇。”两宋时期的直裰多为僧侣穿着(少数文人也有穿着)。而到了明朝时期,直裰的款式发生变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


特征[编辑]

  1. 两宋时期的直裰是斜襟大袖,四周镶黑边。元明时期的直裰只有领子有边缘,其余部分没有,部分明制直裰有护领
  2. 衣长过膝,明制有具体规定
  3. 交领长衣,不必加摆。(加内摆叫道袍,加外摆叫直身)
  4. 两宋时期的直裰不开衩,元明时期两侧开衩。(道袍打褶子,直裰不用打褶子)
  5. 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这是基本裁剪规则)
  6. 系扎的腰带为络穗或丝绦
  7. 袖子的形状:宋直袖,明琵琶袖,也有直袖,方袖。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8. 明朝中后期领子一边直一边斜,其他时候两边皆斜。一般来说,不对称交领用於宽领。
  9. 只有男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