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褙子" 修訂間的差異

從 汉服百科
跳到: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1: 行 1:
 褙子 (拼音: bèi zǐ )
+
 褙子 (拼音: bèi zǐ ) ,又名背子,绰子,在明代多称为披风,是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
 +
 
 
[[文件:beizi3.jpg|thumb|200px|left|褙子]]
 
[[文件:beizi3.jpg|thumb|200px|left|褙子]]
 
又名背子,绰子。是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
 
 
 
== 特征 ==
 
== 特征 ==
 
 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
 
 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
行 9: 行 7:
  
 
== 流行时代 ==
 
== 流行时代 ==
 相传始于隋唐时期。在宋、明朝时最为盛行。各阶层人士皆有穿着。
+
  文献记载秦代有褙子,但是很短。款式与后来主流款式不同。
 +
 
 +
后来的褙子 相传始于隋唐时期。在宋、明朝时最为盛行。各阶层人士皆有穿着。
  
 
 宋代褙子,观追求质朴、洁净。
 
 宋代褙子,观追求质朴、洁净。
行 21: 行 21:
 
 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
 
 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
  
 +
== 与披风的关系 ==
 +
明代称褙子为披风。见于明代王圻的《三才图会》云:“背子,即今之披风也。”
  
 
== 参见 ==
 
== 参见 ==
[[半臂]]
+
* [[大氅]]
 +
* [[半臂]]
 +
* [[中衣]]
  
[[中衣]]
+
{{汉服服制体系}}

於 2013年7月2日 (二) 05:01 的最新修訂

褙子 (拼音: bèi zǐ ),又名背子,綽子,在明代多稱為披風,是一種由半臂或中單演變而成的上衣。

褙子

特徵[編輯]

對襟,兩側從腋下起不縫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


流行時代[編輯]

文獻記載秦代有褙子,但是很短。款式與後來主流款式不同。

後來的褙子相傳始於隋唐時期。在宋、明朝時最為盛行。各階層人士皆有穿着。

宋代褙子,觀追求質樸、潔淨。

至於明代,褙子的風格隨印染和織造技術提高而獨成風格。


搭配[編輯]

褙子通常作為休閒服裝穿着,屬於搭配在其他外衣或中單的外層附加衣物。

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時間的不同,其形式變化甚多。

與披風的關係[編輯]

明代稱褙子為披風。見於明代王圻的《三才圖會》云:「背子,即今之披風也。」

參見[編輯]